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和背膘厚的遗传效应.根据猪IGF2基因的DNA序列(AY044828)设计8对引物,结果在Ex6引物对扩增的片段上发现了多态性,并对纯合子进行测序,发现exon6的29位G→C转换,且存在3种基因型(从、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外来猪种(长白猪和大白猪)与地方猪种(莱芜猪和沂蒙黑猪)比较差异显著(P<0.01);长白猪与大白猪、莱芜猪与沂蒙黑猪比较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同AB和BB基因型个体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且差异显著(P<0.05).因此,推测IGF2基因对个体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将IGF2基因应用于猪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猪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猪2号染色体MYOD1区域的RH定位和连锁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经定位的QTL区域中开展基因连锁定位是寻找候选基因的重要途径.运用比较基因组方法筛选出猪2号染色体上生长、胴体和肉质性状QTL区域中与肌肉发育相关的5个基因(MYOD1、LDHA、CSRP3、TEF-1和COPB1),通过RH和连锁定位方法研究这5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距离,并与人和小鼠基因的顺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5个基因在猪2号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距离是:MYOD1(75.2cM)-LDHA(79cM)-CSRP3(83.8cM)-TEF-1(86.5cM)-COPB1(90cM),猪与小鼠基因的顺序相同,而与人(TEF-1—COPB1-MYOD1-LDHA—CSRP3)的顺序不一致.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这5个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127头)和沂蒙黑猪(13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exon3和exon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exon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两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差异极显著(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因此,推测IGF—Ⅰ基因对个体的初生重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4.
水产养殖从理论上分析是一个人工控制与鱼类生产性状相关基因,如生长和生长激素基因,抗性基因和优良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等的表达过程,从而使养殖鱼类获得生长快,抗性强和肉质好等综合性状.本文对上述与生产性状相关基因,以及它们的营养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青海省1.5岁左右牦牛(♂)、犏牛(♂)和黄牛(♂)各3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肉中的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进行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其肉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并对牦牛、犏牛和黄牛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犏牛的体重和体高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而且犏牛的体长与牦牛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犏牛和黄牛的胸围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犏牛的头重明显高于同龄牦牛(P〈0.01);犏牛的皮重、前二蹄重、后二蹄重、胴体重和胴体肉重明显优于同龄牦牛(P〈0.05);犏牛和黄牛的胴体骨重都与同龄牦牛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品种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0.05);黄牛的骨肉比明显高于同龄犏牛(P〈0.05)。③牦牛肉中肌苷含量最高,其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肌苷酸的含量在三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硫胺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同龄黄牛(P〈0.05);黄牛和犏牛肉谷氨酸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龄牦牛(P〈0.05)。  相似文献   

6.
正猪肉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品,虽然国内地方品种猪的肉质性状较为优良,但生长速度跟不上需求,因此生产速度快、饲养效益高的国外品种猪成为养殖户们的首选。浙江大学汪以真团队的"金华猪优良肉质性状关键功能基因挖掘及营养调控机制"项目,通过挖掘地方猪金华两头乌的优良肉质性状关键功能基因,解析了营养靶向调控机制并形成了一套改善猪肉品质的饲料营养关键技术,为改善猪肉品质和优质猪肉生产提供了调控新策略。该成果荣获2020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探讨黏附相关因子变异体CD44v6、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FIEN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的关系。表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Survivin和FIEN蛋白在73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印戒细胞癌中CD44v6、Survivin和PI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57/73)、63.0%(46/73)、34.2%(25/73)。CD44v6随胃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逐渐上升(P〈0.05);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器官转移、临床分期增加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1),而F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CD44v6与PF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14,P〈0.05),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4,P〈0.01),CD44v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P〈0.01)。因此可知,CD44v6、Survivin和PI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IEN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胃印戒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CD44v6与Survivin的协同作用,以及两者与PTEN拮抗作用共同参与胃印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有效成分对生长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肉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 2 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 80头 ,随机分成对照组、试验组 ,饲养试验后进行屠宰试验和肉品质测定。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猪的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分别提高 4.2 0 % (P<0 .0 5)和 1 0 .92 % (P<0 .0 5) ;而脂肪率、板油重 (腹脂 )和平均背膘厚分别下降 2 0 .85% (P<0 .0 5)、2 2 .1 6% (P<0 .0 5)和 2 8.2 1 % (P<0 .0 5)。大理石纹评分提高 1 6.48% (P<0 .0 5) ;失水率、贮存损失分别降低 5.0 3% (P<0 .0 5)和 2 0 .35% (P<0 .0 5) ,熟肉率提高 6.0 3% ;肌肉干物质和肌间脂肪含量分别提高 5.36% (P<0 .0 5)和 49.73% (P<0 .0 1 )。上述结果表明 ,添加含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添加剂 ,能明显改善生长育肥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猪伪狂犬病毒为模式病毒,研究了CpG ODN对仔猪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疫苗组初生仔猪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CpG ODN能有效抑制其降低(P〈0.05);CpG ODN的使用也可以阻止伪狂犬病毒导致的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的降低;联合免疫CpG ODN和猪伪狂犬病毒活疫苗,可以诱导初生仔猪血清中猪伪狂犬病毒特异性抗体迅速产生并达到较高的水平(P〈0.05);这表明CpG ODN能显著增强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集约化奶牛、猪和鸭养殖场所属农田土壤常微量元素全量分析,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的推广应用和生态效益评估,以及农田管理等提供依据.【方法】对风干过筛土样进行HCL-HF-HNO3-HCLO4混酸消解处理后,用ICP-OES测定土壤常微量元素全量,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结果】奶牛场土壤Ca含量高于猪场(P〈0.05).猪场土壤M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鸭场土壤Mg含量高于猪场(P〈0.05);奶牛场土壤Mg含量高于鸭场(P〈0.05),高于猪场(P〈0.01)。猪场土壤Mn含量高于对照组和奶牛场(P〈0.05).鸭场土壤Mo含量高于对照组,猪场以及奶牛场(P〈0.01).奶牛场土壤Na含量高于鸭场俨〈0.05)和猪场(P〈0.01).其余的不同组土壤常微量元素含量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为不显著.对照组土壤Ca含量与Mg,Mn,Na含量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O.05);Mg含量与Mo,Na含量间分别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Jp〈0.01);Na含量与Mo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鸭场土壤Ca含量与Mn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Mg含量与Mo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猪场土壤中只有Ca与Mg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奶牛场土壤中Ca与Mn和Mo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Mn与Mo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畜种养殖场土壤常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试验组施用沼液和发酵堆肥有关;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能够消除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有利于作物生长;奶牛场土壤的Mn与Mo元素含量之间出现了显著的正相关(P〈0.05),对作物生长有益,为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胃粘膜及12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其凋亡指数。结果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Survivin基因均不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62.5%(75/12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urvivin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凋亡指数(AI)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选用体重58 kg左右的斯格×斯格×杜洛克三元杂交肥育猪48头,按试验要求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200 μg/kg吡啶羧酸铬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结果表明,吡啶羧酸铬能明显改善肥育猪的胴体组成,胴体瘦肉率提高了6.1%(P<0.05),眼肌面积增大了13.4%(P<0.05),胴体脂肪率和平均背膘厚分别降低了13.5%(P<0.05)、11.1%(P<0.05);皮下脂肪组织FAS mRNA丰度减少了23.9%(P<0.05),FAS活性降低了19.4%(P<0.05).提示吡啶羧酸铬可通过降低肥育猪皮下脂肪组织FAS的mRNA表达及其活性,从而减少脂肪沉积,改善胴体组成.  相似文献   

13.
pGH基因全序列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约克夏和长白猪pGH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GH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5种基因型,4种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个猪品种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约克夏ApaⅠ酶切多态位点中,AC基因型个体在165日龄体重和70-165日龄日增重上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1);但长白猪ApaⅠ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在这两个生产性状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RT-PCR、PCR-RFLP及测序技术,对山猪等背最长肌(LD)的品质及PPARγ2基因表达量和第一启动子Bsr1位点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D上PPARγ2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与肌内脂肪(IMF)呈弱相关(R=0.22).对PPARγ2 Bsr1位点多态性研究发现,该位点可产生G/A突变,形成b、Bb和B型3种基因型.山猪LD PPARγ2 Bsr1位点包含3种基因型,二元杂交后b型比例下降,三元杂交会出现b型缺失.同时发现,长白和大约克LD b型不表达,长白猪仅有B型,而申农1号除B型外Bb型高表达,提示瘦肉猪定向选育过程中可能会使b型逐渐丢失或表达关闭,从而不利于脂肪细胞的增生.以PPARγ2基因型为主效因素与肉质性状拟合建立GLM模型,不同基因型间猪LD剪切力和IMF存在显著差异(P<0.05).b型的高表达有利于脂肪细胞分化和增生,故可维系较高的IMF和较好的肌肉嫩度,提示其可作为优质肉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15.
对金华母猪初生重、60日龄重、4月龄重、6月龄体长、6月龄胸围、6月龄体高、6月龄膘厚和6月龄重8个生长性状的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重、6月龄体长和6月龄胸围对6月龄重有极显著影响。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39.6286 0.4445x3 0.3753x4 0.3939x5。  相似文献   

16.
宫颈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宫颈癌、原位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宫颈癌组织46例、原位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中COX-2和P53的表达水平。宫颈癌组织中的COX-2和P53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2,P〈0.01;x2=9.051,P〈0.05),COX-2和P53在宫颈鳞癌Ⅰ~Ⅱ期和宫颈鳞癌Ⅲ期中和宫颈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53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5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鳜鱼(S.Keneri)以优良肉质性状成为极具商品价值和大力推广人工养殖名贵鱼类之一.为掌握控制优良肉质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同源克隆RT-PCR方法,克隆出该鱼肌球蛋白重链(MYH)cDNA序列.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5938bp,编码区长度为5814bp,含有poly(A)信号,3’非翻译区长124bp,其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938个氨基酸,推算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21.6Ku.鳜MYH基因由3个结构域组成,即MYSc-type-Ⅱ,SMC-N和Myosintail1,其中MYSc-type-Ⅱ头部结构与鲤、斑马鱼同源性达90%,具高度保守性.通过DNAstar软件MegAlign构建进化树显示不同物种间该基因核苷酸编码序列同源性为77%86%,氨基酸编码序列同源性达80%-92%.采用RT-PCR方法研究MYH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结果表明,MYH在肌肉效应期开始有低量表达,成鱼期和鱼苗期表达量高,而囊胚期与神经胚均未表达.由此推测MYH基因于肌肉效应期开始表达.研究结果揭示鳜鱼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在进化上保持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决定名贵鱼类肉质结构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分化与端粒酶激活及抑癌基因p16失活(缺失突变)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多重PCR、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甲状腺癌与16例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P16蛋白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端粒酶活性90.48%,高于癌旁组织(P〈0.01);甲状腺癌p16基因外显子2纯合缺失率28.57%,相应癌旁组未检出(P〈0.01);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40.48%,高于癌旁组(P〈0.05);甲状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率。结论端粒酶激活与p16基因失活以及P16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甲状腺癌变过程中的重要分子事件,甲状腺癌中p16基因失活可能是端粒酶激活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筛查猪BMP7基因SNP位点及分析其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方法通过PCR产物测序确定BMP7基因外显子上的5个潜在多态位点,用sequenom法对实验猪群进行基因分型并开展基因型与猪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在BMP7基因5个潜在SNP位点中检测确定了2个SNP位点:A83509G和G84966A,且均属错义突变。A83509G位点AA型校正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G型和GG型(P0.05),GG型校正达100 kg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型(P0.05); G84966A位点GG型校正达100 kg日龄和达100 kg眼肌面积都显著高于AA型(P0.05);在A83509G和G84966A位点单倍型中,AGGA、AAAA型个体校正达100 kg日龄显著低于AGGG基因型个体(P 0.05); AGGA基因型个体校正达100 kg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 A83509G、G84966A变异位点对大白猪眼肌面积及生长速度具有显著影响,可作为猪生长性状选择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NCOA1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试验猪群NCOA1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基因多态性与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等繁殖性状,分别进行单独基因型分析和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对于NCOA1基因,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都为AB型AA型,但仅在经产母猪中总产仔数、活仔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 05);对于RBP4基因,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均表现为AA型BB型AB型,且AA型个体的健仔数、初生窝重极显著高于AB型(P0. 01);对于NCOA1和RBP4的合并基因型,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死胎数、初生窝重均表现为ABBB型AAAB型,且ABB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死胎数极显著高于AAAB型(P0. 01)。结论 NCOA1和RBP4基因多态性对大白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改良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