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微电网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高效利用新能源的优点,IEC61850通信使得不同制造商制造的电力设备在一个系统中能实现互操作.本文根据IEC61850通信标准数字化变电站被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及过程层,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系统的3层结构及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结构,研究了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在故障时的信息交互,并对馈线终端单元(FTU)进行信息建模,探讨了IEC61850通信在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主动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中模型不确定性和通信代价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矩阵安全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SMS-MADRL)算法。该算法利用安全深度强化学习,应对主动配电网的固有不确定性,并采用多智能体结构实现通信代价较小的分布式控制。首先,将电压优化控制问题描述为受约束的马尔可夫博弈(CMG);然后,对无功功率进行适当修改,通过分析节点电压的变化得到灵敏度矩阵,进而与主动配电网环境进行交互,训练出若干可以独立给出最优无功功率指令的智能体。与现有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相比,该算法的优点在于给智能体的动作网络增添了基于灵敏度矩阵的安全层,在智能体的训练和执行阶段保证了主动配电网的电压安全性。在IEEE 33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能够满足电压约束,而且相较于多智能体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算法,网络损耗减少了4.18%,控制代价减少了70.5%。该研究可为主动配电网的电压优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环节在于配网通信网络。在EPON构建下,文章分析了配网通信技术,并提出配网通信系统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减少智能电网、规划配电网通信系统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智能开关通信系统采用RS485总线,适合与采用循环式远动规约CDT的上位机或主站系统实现通信,以固定的传送速率循环不断地向调度端发送遥测、遥信、数字量、事件顺序记录等数据。根据循环式远动规约CDT的定义以及配电网智能开关采集信息的种类和特点,对循环式远动规约CDT进行简化,根据配电网的特点,对开关操作取消遥调功能,完整地设计了配电网智能开关与上位机通信的循环式远动规约CDT协议,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了8位CRC循环检验码进行校验,避免由于线路噪声或其他的干扰使信息码产生错误,最后采用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了该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5.
樊伟成 《广东科技》2013,(22):109-109,97
通过对配电网闭环运行模式的研究,可以解决传统开环运行模式下,倒负荷或检修时,合环、接环引起不必要的线路停电的问题,特别针对用电敏感用户,提高连续不问断供电的可靠性。研究了一种实现配电网闭环运行的方法。介绍了国内外配电自动化技术进展,分析了基于面保护的配电网闭环运行设计,最后通过“手拉手”环网为例,研究重要用户配电网闭环运行自愈方案。研究表明:配电网正常运行时,采用双路闭环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故障时通过故障解裂,实现配电网的自愈。采用镜像快速通信技术,实现线路故障快速自动定位和故障自动隔离,自动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实现配电网智能自愈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断路器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断路器是在传统断路器中引入计算机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形成的新一代断路器.本文采用TI公司的MSP430处理器芯片,完成了智能断路器控制器的设计.该智能断路器控制器不仅具备基本的三段电流保护功能,还具有液晶显示、热记忆、自诊断等功能;另外,为实现电力配电网络的通信要求,本断路器控制器采用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控制信息的远程传输.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不仅实时性好,电磁兼容性强,而且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配电终端面向智能化发展的同时,配电网逐渐被光纤通道所替代,如通信网络结构上主站结构的缺失,将无法保证配电网的稳定性。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构架的现状,其次研究了网络构架的结构及技术要求。通过应用IPv6网络技术,提高配电网系统稳定性,在配电数据得到安全传递的同时,可以在IP地址设置的辅助下实现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电力系统中,整个配电网络的运行都依赖于通信网络,但是目前我国组网解救的相关方案仍旧处于空白状态,这便成为了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制约了配电系统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电力通信网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目前我国所使用的通信网络主要是以光纤通信为主,这种方式能够适应长距离的通信,并且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具有较高的传递质量和抗干扰能力,传输速度也能够满足电网需求。因而文章便针对当前的智能配电网中所应用的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智能配电网是城市配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技术含量较高、内涵复杂,在规划建设上与传统配电网存在很大不同。本文介绍了传统配电网规划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探讨了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范围,提出了完善智能配电网规划方法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云波 《科技信息》2012,(36):469-470
本文针对智能配电网要求,探讨智能配电网络的配电网自愈功能,智能用电中用户的双向互动服务,以及智能配电设备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城市高可靠性智能配电网为城市智能电网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配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高可靠性、智能化两方面简述了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介绍了近年来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展望了智能配电网在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高可靠性智能配电网为城市智能电网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配电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高可靠性、智能化两方面简述了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介绍了近年来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发展现状与关键问题,展望了智能配电网在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为我国配电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传统配电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用户需求并且出现诸多弊端,智能配电网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对现代大城市配电网规划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未来配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配电网的特点介绍出发,随后对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对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应用和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发展前景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振洲 《广东科技》2008,(16):105-106
针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要求,提出了配电网的合理规划要求,对开关(断路器)的选型和控制中心与各开关(断路器)之间的数据通信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分布智能模式和集中智能模式的应用场合进行比较,并对两种模式的忧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钟强 《科技资讯》2011,(13):138-138
通信系统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配电网自动化规模和自动化程度决定通信系统的建设要求。本文主要介绍光纤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在配电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用电负荷量的与日俱增,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技术的研究显得尤其迫切。本文通过对当前配电网重构进行探讨,引入智能配电网技术,提出配电网智能化系统结构,实现智能化控制,并通过配电网智能监测终端设计,进一步对智能配电网进行技术性探讨,以期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广东科技》2008,(24):157-158
本文阐述了配电网的具体特点及其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并介绍了电力线扩频通信这一新兴的配电网数传技,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智能配电网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与被关注,已经占据电力领域研究重点议题的位置。因其在技术上及用户体验上的明显优势,智能配电网已经成为改变电力系统传统面貌的生力军。本文对于智能配电网的应用优势及配电自动化的技术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并对智能配电网电力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推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配电网的结构越来越庞大和趋于复杂化,但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部门迫切需要提高驾驭好现代电网的技术水平,实现配电自动化是必然的选择。馈线自动化有助于提高中心城区的供电可靠性,结合佛山市顺德城区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实际,对馈线自动化无通信智能模式、有通信智能模式这两种典型实现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适应顺德城区中压电网的馈线自动化实施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田新顺 《科技资讯》2013,(8):11-11,13
现阶段,通信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且其应用效果相当可观。在本案,笔者从电力线载波、微波通信、光纤通信、无线电通信角度比较分析了其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内的通信方式,并简要阐释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若干通信方式的应用,从而对各通信方式的优点及缺点进行了探析,从而为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及实用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