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兴安岭中南段存在的总体明显呈北东—南西向的重力异常和磁法异常表明,该地区存在规模宏大的重力梯度带,在北东—北北东方向展布的嫩江超壳断裂附近,从北西到南东,地壳厚度骤减5 km。东部上地幔隆起区和西部上地幔凹陷区以及两者之间的斜坡上,特别是地壳厚度陡变带和深部两组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了含矿岩浆、热液的运移和就位,形成了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铁(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成为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内多期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裂缝,研究了采用叠前P波方位AVO反演和叠后相干属性相结合的裂缝分布特征预测方法。结果显示,塔中北斜坡碳酸盐岩内发育单组裂缝和多组裂缝,叠后相干属性预测的裂缝多与断裂控制的裂缝分布一致,这些裂缝多发育在断裂破碎带中,由于断裂附近为两个方向的应力释放区,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都易发育,易形成多组裂缝;叠前P波方位AVO反演预测的裂缝多分布在隆起、背斜顶部,由于隆起、背斜等构造带主要受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易形成单个方向的裂缝(单组裂缝)。结果表明,叠后预测能够表述裂缝与断裂之间的关系,而叠前预测则能够补充表述断裂之间的裂缝分布,两者结合的预测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揭示裂缝分布特征,且与塔中北斜坡的地质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苏、皖、浙交界逆掩—推覆构造及构造分带性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区主要发育北东向构造,其北缘弧形构造的存在;逆掩断层、推覆体普遍发育;构造变形自西北至东南出现明显的分带性,成为主要的构造特征。综合研究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后,作者认为主要构造是重力滑的产物。晚三叠世、东南的“江南隆起”、昆嘉大背斜较大幅度地上升,西北的下扬子大向斜相对下降,形成沉积盖层向北西倾斜的产状,为印支期重力滑动提供重要的坡度条件。在其他地质因素配合下,重力驱使岩石层沿斜面由东南向西北滑动。滑动岩石层的前锋在长江一带受阻发生强烈挤压,产生紧闭褶皱、逆掩断层,并构成弧形构造;尾端,由于拉张作用而在浙北地区形成北东向的张性断裂和构造剥蚀带。燕山期,基底断裂发育,块断升降造成岩块的抬升、掀斜为这个时期的重力滑动提供了新的坡度条件,导致了推覆体的发育。重力滑动塑造的构造在空间上有规律的布局为本区寻找油气藏提供了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4.
已有资料显示,西宁地区的地温梯度异常区与构造关系密切,呈条带状分布;表明西宁地区地热资源是呈带状分布、受构造断裂控制的中低温热田的可能性较大,未来地热的寻找应以与深大活动断裂有成生联系的储水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广东恩开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开断裂带是华南沿海地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长约160km,由3条大致平行展布的北东向断裂组成,其中苍城—海陵断裂(F1)、均安断裂(F2)倾向北西,鹤城—金鸡断裂(F3)倾向南东。这3条断裂在第三纪主要作张性正断层运动。约在上新世末或第四纪初,断裂带受到北西西—南东东方向的强烈挤压,北东向断裂转为压性活动。然而,约在中更新世开始,挤压力逐渐减弱,加之,华南沿海地区水平挤压力有从南往北减弱的趋势,断裂带南段,挤压力仍足以使断裂上盘逆冲上升,形成逆断层地貌;继续往北,水平挤压力与重力大小相近,两者平衡使断层两盘处于动态稳定之中,差异升降弱;再往北,水平挤压力更弱,重力均衡使断裂再次发生正断层运动。约在晚更新世开始,区内的一系列北西向断裂形成或复活,由于与主压应力方向夹角小,断裂面摩擦力小而比北东向断裂更易发生错动,使北东向断裂多处被切。北西向断裂的活动一方面限制了北东向断裂的平移,另一方面释放了部分应变能,最终使北东向断裂的活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山东南四湖-北五湖地区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通过MSS,TM遥感图像及重,磁异常等值线图的复合处理,对该地区的断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北五湖地区的断裂构造呈燕山期及其以前形成的东向,南北燠断裂和现代活动活的北西,北东向断裂组成的立体结构,现代活动型断裂在遥感图像上的线性影像与深部受力构造面的物质磁性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研究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及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于倩 《科技信息》2013,(34):272-273
深大断裂活动破坏了原来地质体的纵横向连续性,使得断层两盘的地层形成了磁性与密度上的横向差异,差异必然在重、磁力异常上有所表现。此文在对断裂的重磁识别特征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认为准噶尔北缘主要发育北北东、北北西、北东、北西四组断裂,同时存在东西向及南北向断裂。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山东南四湖—北五湖地区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 ,通过 MSS,TM遥感图像及重、磁异常等值线图的复合处理 ,对该地区的断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南四湖—北五湖地区的断裂构造呈燕山期及其以前形成的东西向、南北向断裂和现代活动型的北西、北东向断裂组成的立体结构 ;现代活动型断裂在遥感图像上的线性影像与深部受力构造面的物质磁性变化密切相关。这一研究为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以及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紫金山TM遥感影像线性构造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紫金山地区遥感影像进行光谱增强、辐射增强以及空间增强等系列处理和地质解译,提取了发育于该区的线性构造,并以线性影像的长度、方位和频度为基本数据,通过线性影像方位—频度直方图、线性构造密度图与频度图的定量分析,研究其优势方位和异常带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紫金山地区主要发育有北东(含北东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线性断裂,其中北东向和北西向线性断裂最为发育.将研究区的环形构造与线性构造密度和频度图进行叠加,显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紫金山、罗卜岭、1010高地、722高地附近,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区具有较为理想的金矿富集带的地质构造环境,为研究区的遥感找矿提供了可靠的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及化探等资料,建立锦州—阜新金矿化带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研究区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太古宙变质岩系、北东向及东西向韧性剪切带、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Au-Ag-Cu-Zn化探异常、金重砂异常、航磁磁感应强度-T异常在50 nT至150 nT区间内、已发现金矿床(点)。以上述找矿标志构置预测变量(证据因子),采用MRA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中的证据权重模型,对研究区首次进行基于GIS下的金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以2 km×2 km网格为单元计算得到后验概率(P),根据P将研究区成矿远景分级并确定A,B和C 3个级别预测远景区。根据远景区分布特征,将其最终划分为19个找矿靶区,其中,A级找矿靶区3处,B级找矿靶区6处,C级找矿靶区10处。  相似文献   

11.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太仓-奉贤断裂地貌特征,通过小波多尺度方法对布格重力数据进行分解,并应用重力、航磁数据分析其深部结构,结合前人人工地震及沉积演化历史资料进一步探讨该断裂与古海岸线的关系.布格重力异常显示,该断裂形成NW向的重力梯度带,由北向南依次控制白茆断凹、甪直断凹和松江断凹的东部边界;重力小波细节图表明,该断裂切穿中上地壳到达下地壳,在下地壳太仓-奉贤断裂仍与太仓-陈家镇断裂、昆山-嘉定断裂、青浦-龙华断裂、松江-嘉善断裂和南汇-平湖断裂相交;航磁场揭示该断裂两侧的地质体存在明显的磁性差异.综合重力、航磁及前人资料可知,太仓-奉贤断裂是江苏地区一条重要的隐伏构造断裂,切穿底部基岩至下地壳,构成全新世中期古海岸线.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伏牛山北麓一带岩浆岩分布广泛,断裂纵横交错,具备高热流花岗岩型干热岩的形成条件.为评价该区干热岩资源潜力,利用重力、磁法、大地电磁测深等综合物探方法进行了探测,结合地质、地热等资料对区内中生代隐伏花岗岩及断裂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 表明,该区中生代隐伏花岗岩分布范围较广、盖层厚度较大;区内有3条区域性深大...  相似文献   

13.
贡水流域广泛分布有各类强烈褶皱、断裂构造、丹霞地貌并具有独特的水系格局,红层分布广泛,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构造地貌能够记录构造运动长期积累的地表变形,而水系是对构造作用反映最敏感的地貌之一,可以用来研究丹霞地貌。以贡水流域水系格局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手段与GIS空间分析功能及Python批量处理数据功能,通过对贡水流域内小流域中丹霞地貌点特征与河流平均长度比值、河流平均分支比比值,水系密度、河流分形维数及水系方位角研究,分析其对流域内构造地貌的影响,探讨研究区水系格局与丹霞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贡水流域内小流域中丹霞地貌点与河流平均长度比值及河流平均分支比比值成反比,与水系密度及河流分形维数成正比,即在贡水流域上白垩统红层区,水系密度值较高、水系发育较完善的地区丹霞地貌分布更为密集;贡水流域受北东向的屯溪—鹰潭—安远大断裂,北东东向的崇安—河源断裂及宜黄—宁都断裂带影响,研究区内1级水系、2级水系与3级水系的方位角主要走向为北北东方向,其对研究区1、2、3级水系发育起主要控制作用;4级水系主要走向为北东方向,5级与6级水系主要走向为北北东方向,次要走向为北西方向,可...  相似文献   

14.
安邦涛 《科技资讯》2009,(25):99-100
本文根据纳绕逆冲断裂带的分布及特征,从构造线的几何学、运动学等进行了研究,并浅析纳绕裂逆冲断裂帝的形成机制,这一系列北西向构造是倾向北东的叠瓦式逆冲断层,其在逆冲系统前面形成推挤带,后面形成牵引背斜。同时这些北西-南东向叠瓦状逆冲断层为紫云-水城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证实紫云-水城断裂带在区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由中国及其毗邻海域航空磁力ΔT异常图得到的磁测数据和WGM2012模型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准噶尔盆地及其邻区的重磁异常情况,了解重磁异常的基本特征,并综合分析该特征与地质构造关系.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重磁异常特征具有相关性,在异常的分布走向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大多都沿山脉分布;但是在异常值方面则具有相反特点:在山脉地区磁异常一般为负值,布格重力异常一般为正值;在盆地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值一般为负值,磁异常值为正值.同时两种异常特征表现了准噶尔盆地山脉夹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分形理论为基础,采用网格覆盖法,对广东省主要活动断裂进行分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内主要活动断裂在分形标度区间12.5~100 km具有较好的统计自相似性,断裂分布的分形维数有效地描述了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全部断裂分形维数为1.582 3,北东向断裂为1.434 2,北西向断裂为1.115 7和近东西向断裂1.039 4,并且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分布呈现一定的互补性。结合断裂分形维数等值线与历史地震活动,初步探讨了断裂分形维数与地震活动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矿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构造可以为成矿流体提供运输通道,也可以为矿体提供储存空间。作为胶东金矿区的金矿之一,纪山纪家矿区受到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最为明显。该文主要对纪山纪家矿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其产状、形成时间、引发的围岩蚀变以及对矿体的控制作用。主要特点是多级构造分别控矿,不同时期断裂构造对成矿有着不同的贡献、不同类型的断裂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体。矿区主要控矿断裂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系统,沿断裂形成一系列蚀变,局部矿化明显;富矿体主要分布在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处。蚀变以硅化、绢英岩化和钾化为主,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与玲珑矿区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川西高原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重磁异常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及地震构造背景。基于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的重力和航磁资料,采用重力三维视密度反演、航磁化极和延拓等位场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壳内不同深度的视密度变化信息和磁性介质的分布范围及重磁异常的形态、幅值大小及梯度变化等特征。综合三维视密度反演结果表明:沿木里-盐源弧形构造带两侧的视密度异常展布特征各异,锦屏山弧形构造带西侧区域大范围分布的低密度异常反映了川西高原的中下地壳深度范围物质较为软弱。深部低密度异常的存在容易造成浅部脆性地壳内应力积累,是驱动木里-盐源地区构造变形作用和地震频繁活动的深部动力环境。航磁ΔT化极结果显示研究区两侧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异常展布特征,构造边界断裂具有明显的深部地球物理场标志,中强震多数发生在断错地壳和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及其附近。根据航磁ΔT向上延拓10km和20km图像可知,2012年发生在盐源与宁蒗交界处Ms 5.7地震,其震中位置处于航磁异常的突变带上,该区域壳内块体或基底性质之间存在明显的介质磁性差异,易于造成应力积累并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这是此次Ms 5.7地震的深部孕震条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司家营铁矿大贾庄矿段地质特征的研究,初步确定了主要的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矿石结构较复杂,多呈细纹状和条纹状,矿石性质相对简单.太古界滦县群司家营组的黑云变粒岩为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构造以褶皱和断裂为主,控制着矿体的产出形态.矿区磁异常和重力异常与铁矿的规模大小密切相关,因此磁异常与重力异常均高区应为本区找矿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温泉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山东半岛地热场特征,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温泉分布关系的研究以及地热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温泉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温泉的形成机理为深循环-地热增温,即大气降水或第四系潜水断裂带深循环,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吸收地球内热增温形成热水,再沿断裂破碎带上涌至地表而形成温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