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王坤展 《科技信息》2011,(25):291-292
随着隧道在交通功能上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隧道的营运管理与应急抢险救灾处置能力,通过学习武汉过江隧道与陕西终南山隧道群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经验,把城市隧道与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先进性做一初步的对比,提出厦门隧道管理在功能模式中可借鉴的兼并与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于12月28日通车试运行。该隧道全长3.63km,为双线双车道,是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它的建成,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相似文献   

3.
从盾构开挖面平衡状态及隧道水底抗浮平衡条件着手,利用了泥水平衡盾构开挖工作面水土压力与密封舱内压力动态平衡公式,得到了超大直径盾构穿越江底底冲槽段浅覆土保持开挖面稳定的技术对策。结合南京过江隧道纬七路左线工程,提出超浅覆土情况下过江隧道泥水盾构施工应采取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州珠江隧道是我国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长达1267m的大型过江隧道,为使隧道达到抗渗的设计要求,管节预制时裂缝的防治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介绍E1管节在干坞内制作中产生的裂缝,根据裂缝的部位和形状,对管节裂缝的原因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武汉长江第一越江隧道工程动床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对武汉市三大市区的交通影响很大,城市发展,过江交通日益拥塞。为解决这一问题,长江第一隧道现正设计、施工。在隧道工程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目的是研究隧道对河势、河床冲淤、洲滩变迁、流速分布、主流摆幅等的变化影响,以及隧道断面处的冲刷深度,为隧道工程安全和设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及影响因素,介绍了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一种评估方法。通过设定包含最不利情况的火灾场景,然后对各种火灾场景下的烟气蔓延及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得到了各种火灾场景下隧道内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F曲线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PSEF曲线。然后比较分析两曲线,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钱江通道接线工程过江隧道为背景,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钱塘江北岸标准海塘地表沉降规律,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为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强  郭伟 《广东科技》2011,20(22):166-167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南京地铁3号线、10号线过江隧道盾构钢筋混凝土管片的固定式生产工艺,并研讨了管片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芜湖城南大直径过江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法对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无为长江大堤沉降特征开展研究。首先,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校正数值模型;其次,在考虑土体开挖、泥水支护、管片衬砌、壁后注浆以及地层损失等施工要素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分析压密注浆加固土体前后大堤的沉降;最后,对堤坝地表沉降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密注浆可有效地降低堤坝顶部沉降值;盾构双线同时掘进下穿堤坝时,大幅增加了堤坝顶部的沉降值;盾构穿越后的最大沉降值为20.46 mm,满足规范中沉降值要求。研究结果为芜湖城南大直径过江隧道掘进提供指导,对类似工程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芜湖超大直径过江隧道穿越长江段为例,采用岩体水力耦合细观力学模型对江底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水力耦合效应、岩体内部微裂纹结构特征及支护水压等对开挖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水力耦合时,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水平位移位于隧道两侧,随着与洞周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隧道底部隆起值大于顶部沉降值,而考虑水力耦合作用后,隧道两侧边墙与江底地表均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隧道顶部沉降显著增大,底部隆起明显减小,比顶部沉降小1个数量级;随着江水位增大,江水渗流作用对江底地面沉降变形影响效应更加明显;岩体内部初始微裂纹结构特征对隧道开挖引起的江底变形响应影响较大,优先水平发育时,水压力降低区域明显增大,江底地表竖直沉降范围明显扩大,距离开挖隧道较远区域地表也产生较大沉降变形;适宜的支护水压可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扰动进行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对深化涉水隧道水力耦合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超 《科技资讯》2012,(4):30-31
现代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工期、建筑物长度、断面尺寸、结构类型以及施工技术力量等综合考虑。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公路隧道施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隧道过煤层施工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过煤层隧道的施工方法和瓦斯防治技术,总结了一套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论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现代隧道施工的方法,而后指出过煤层隧道施工的研究要点,进而分析了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瓦斯释放和和具体的瓦斯段施工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准则及影响因素,介绍了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的一种评估方法。通过设定包含最不利情况的火灾场景,然后对各种火灾场景下的烟气蔓延及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得到了各种火灾场景下隧道内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曲线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曲线。然后比较分析两曲线,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隧道施工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隧道过煤层施工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过煤层隧道的施工方法和瓦斯防治技术,总结了一套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论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现代隧道施工的方法,而后指出过煤层隧道施工的研究要点,进而分析了过煤层瓦斯段的施工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瓦斯释放和具体的瓦斯段施工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过江隧道盾构法施工中,盾构机在头顶悬河的施工状态下掘进,一旦出现岩层裂隙水与江水连通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整机掘进的困难,设备风险尤为突出,因此成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在江底段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旦刀具损坏,主机刀具无法进行工作时就必须换刀,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换刀是极其危险的,盾构机的双室人闸设计保证了换刀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寒区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极易引起塌方,给施工和支护带来难度。结合连霍(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高岭隧道塌方段为工程实例,提出了高岭公路隧道支护思想和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寒区公路隧道过软弱破碎带是特殊地质赋予条件下的一种情况,对该工程应用了一些具体措施后,通过对方案的选比,同时加强现场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寒区隧道的安全性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成果对寒区隧道过区域性软弱破碎带的支护参数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257-5261
江顶寺隧道设计条件复杂,勘察单位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物探等综合勘察方法,初步查明江顶寺隧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地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并进行隧道工程地质评价,初步确定隧道围岩级别,提出工程措施建议。经勘察结果综合分析,江顶寺隧道适宜性综合评价为基本适宜。本次勘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遵循科学的指导方法,为下步的详勘做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石鸣 《科技信息》2013,(23):369-369,402
本文针对板江公路坪东隧道建成通车后局部段落出现突水及渗漏水,并造成二衬出现开裂现象,分析产生病害的原因,详细介绍病害治理措施,并对公路隧道工程结构防排水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郑昌明 《科技信息》2011,(4):346-348
本文以阜盘高速公路海棠山隧道施工为实例,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对海棠山隧道洞口浅埋段进洞方案进行系统化分析,不仅对该隧道的正常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其它隧道工程的施工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某南方公路隧道二期工程是在与既有隧道南侧中心线间距较近的情况下,新开挖一条平行隧道。新建隧道全长2.270km,最大开挖宽度11.28m,最大开挖高度8.34m,为双车道公路隧道。隧道中心线间距25.00m,净间距小于13.5m,为小净间距公路隧道。考虑到新建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爆破地震会对既有隧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3):296-296
磁隧道结是磁随机存储器中的核心部件.寻找具有良好隧道磁阻效应的磁隧道结是制造性能优良的磁随机存储器的关键,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基于氧化镁绝缘层的磁隧道结在常温下具有非常巨大的隧道磁阻,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测出了相当多的试验数据.同时,一些研究组也做过相应的理论计算,但是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直符合得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