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大型航天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全物理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是一种重要的航天器动量交换装置,用SGCMG作姿控部件的大型航天器姿态控制/动量管理系统是我国未来航天器发展的一个重点研究问题,本文利用三轴全物理仿真气浮台作为控制对象,模拟航天器在外层空间所受扰动力矩很小的力学环境,把SGCMG姿态控制/动量管理系统置于气浮台上,组成与航天器控制系统相同的仿真回中,来研究其动力学,动量交换,动量耦合以及控制系统中尚不清楚的一些问题,实践证明该仿真系统能够很好模拟航天器的力学环境,为SGCMG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切换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的切换判决算法,并且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比了切换用户和新用户接入控制门限设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存在未知转动惯量和外部干扰力矩的敏捷航天器快速大角度姿态机动问题,结合非线性反步法和Lyapunovo稳定性分析方法设计控制力矩和转动惯量估计值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律。在控制力矩控制律中,加入非线性阻尼项对外部干扰力矩进行补偿,证明了系统的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稳定性。引入非线性动系数增加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姿态快速机动后的快速稳定能力。在Mal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航天器姿态机动控制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形测度的软切换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一些工业过程控制中,由于控制对象系统的运行工况不可避免地经常偏离稳定工况,从而提高了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首先从实时性要求的角度,定性地分析了提高控制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其次,基于对分形测度的分析,提出了以分形测度为切换指标的软切换控制,建立了基于工况辨识模型控制与过渡区间的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并实现控制的软切换。最后以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分形测度作为切换指标可以及时地跟踪到系统的突变;基于此指标进行软切换控制策略可以在多扰动的工业过程克服过渡区振荡,提高了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CMAC的CMG框架伺服系统摩擦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框架伺服系统摩擦的影响,对陀螺框架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了摩擦力矩随陀螺输出力矩和框架角位置及角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框架系统的非线性摩擦力矩模型.针对此摩擦模型,采用基于CMAC神经网络的摩擦补偿方式进行补偿.根据实际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系统参数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CMAC神经网络摩擦补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质量矩控制导弹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丽杰  姚郁  姜宇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9):2054-2056
针对质量矩控制问题,建立了导弹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给出了移动质量块运动过程中施加给弹体力和力矩的计算公式。在MATLAB6.5/Simulink环境下,设计开发了六自由度导弹仿真系统,并且针对三轴稳定弹头和自旋弹头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质量矩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动目标高精度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由卫星和二维转台组成的复合平台姿态高精度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复合平台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针对卫星本体设计反步法控制器实现粗跟踪。当姿态误差满足一定的切换要求时,粗跟踪误差作为二维转台的目标输入,二维转台采用基于负载观测器的模型预测方法辅助卫星本体进行姿态精跟踪控制,从而实现复合平台的高精度姿态控制。此外,设计了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用来估计耦合运动对卫星本体产生的干扰力矩。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平台姿态控制精度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可以实现高精度姿态跟踪控制,为航天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拦截器姿态控制系统切换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拦截器姿态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切换控制方法来控制拦截器的姿态。该切换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双重推力水平切换,相平面控制律与准滑模控制律切换和角度反馈切换。给出了高水平推力和低水平推力的切换逻辑,相平面控制与准滑模控制律的切换准则和角度反馈中俯仰角和攻角的切换策略。仿真实验表明,采用切换控制方法所设计的姿控系统可以适应大气层内外飞行,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在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中,需要精确模拟飞行器舵面气动载荷,针对舵机运动产生的多余力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构造自适应前馈控制器设计了自适应电动加载系统.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原理,通过构造合适的李亚普诺夫函数,证明了系统跟踪误差的渐近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电动加载系统有效抑制了多余力矩,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Q学习的城市交通信号灯混杂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一种单交叉口混杂交通控制器和仿真结果。首先,采用Q学习和BP神经元网络根据环境的变化决定最优的相位切换时间,然后增加一个模糊控制器决定最需要切换的相位,即决定相位次序。该方法在PARAMICS交通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和定控制以及定相序控制相比,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飞机舵机电动加载系统存在多余力矩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以改进型基于信度分配的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为前馈控制,以增量式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l derivative,PID)为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在前馈控制器中,结合变刚度金属——橡胶缓冲弹簧、力矩测速反馈及梯度加载法,采用基于Sigmoid函数变平衡学习常数的权值调整算法,设计三维参考输入型神经网络结构。在反馈控制器中,采用增量式PID控制解决积分项溢出问题,同时为神经网络提供训练学习样本,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改进算法的收敛特性及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加载精度及在线实时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多余力矩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针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存在较大脉动转矩和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不恒定的缺点,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确定占空比的方法。与其它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直接转矩方法不同,这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通过控制正反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在每一采样周期计算出最优占空比。该控制器输出部分的比例因子可以根据转矩的变化趋势经自适应机构的模糊规则库在线调整,不仅可以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保持恒定的开关频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特别是低速时的转矩脉动。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无速度传感器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自适应模糊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凸极同步电动机的定子磁链变化时间常数通常较小,采用传统的双滞环直接转矩控制(DTC)策略使得电机的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存在着较大的脉动。将空间矢量调制型直接转矩控制(SVM-DTC)策略引入到凸极同步电动机,优化的空间电压矢量组合实现了转矩、磁链误差的精确补偿,同时保证功率器件开关频率恒定。仿真结果表明,与凸极同步电动机传统DTC相比,基于SVM-DTC策略的控制系统能够使电机定子电流畸变率明显降低;转矩和定子磁链脉动显著减小;转矩响应速度快;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4.
水下航行体在高速运动时,其全部或大部分表面被空泡包裹.由于水动力和周围环境扰动使航行体尾部与空泡壁相互作用产生滑行力,滑行力的存在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并导致不稳定的航行状态.针对航行体纵向运动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无滑行力的线性模型和存在滑行力的非线性模型,设计了基于状态的切换控制策略并设计了双模态控制器,对于线性模型采用状态反馈控制,对于非线性模型采用基于微分几何的反馈线性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状态切换的双模态控制器减小了滑行力,对于初始状态扰动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电动三轴飞行仿真转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电动三轴飞行仿真转台的设计技术及其主要性能。该转台采用微机实时控制,力矩电机直接驱动,高灵敏度测速机和高分辨度光电编码器反馈。在控制方案中除了采用三环反馈控制和前馈补偿控制之外,还引入先进的智能控制策略,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系统性能。该转台可以满足多种类型飞机、导弹飞控系统仿真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矢量PWM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徐艳平  钟彦儒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344-347,375
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DTC)转矩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等向题,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善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了系统模型。该系统采用PI控制器调节磁链和转矩.逆变器由SVPWM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是正确的,并能有效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SVPWM的直接转矩控制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DTC)转矩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新方案.该系统采用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糊控制器代替常规的磁链和转矩控制器,以获得任意相位的空间电压矢量,然后利用SVPWM技术来合成该矢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改善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力矩动态分配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栋  殷承良  张建武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2):5254-5259
混合动力汽车(HEV)大都在原有液压制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机能量回收制动,能量回收制动力矩的存在使得传统液压制动控制策略必须进行调整以确保制动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综合制动控制策略,基于总制动力矩的动态分配,采用模糊控制逻辑对液压制动力矩和能量回收制动力矩进行动态调整,两种制动力矩在该控制策略下能够协同工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稳定有效,在确保制动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回收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19.
微纳卫星姿控的反作用飞轮输出力矩小,难以克服普通气浮转台的干扰力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微纳卫星姿控地面半物理仿真验证,必须对干扰力矩进行有效补偿。为此,对干扰力矩分类并分析了各自的特性,针对性提出了干扰力矩主动补偿方法,研制了主动补偿式超低干扰力矩气浮转台,并基于此开发了微纳卫星姿控半物理仿真平台。研制的气浮转台的干扰力矩达到2×10^-5 Nm,小于微纳卫星反作用飞轮的最小输出力矩,利用半物理仿真平台有效地验证了微纳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