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中国要能读懂拉美江时学:拉美总的是在顿挫中向前的。现在我们的一些学者在谈论新兴市场的发展问题时,动不动就拿拉美作"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总是强调新兴国家要避免"拉美化"、"拉美病"、"拉美现象"、"拉美陷阱"。这些标签将拉美"污名化"了,对拉美国家其实是不公道的。要允许拉美国家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已上升到战略层面,合作内容正从单一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向以油气资源的联合勘探与开采、保护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以及建设新的能源运输通道为主过渡。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正式合作开始于1978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额不断上升。2001~2004年,我国分别从东盟国家大约进口了31.2亿美元、38.2亿美元、55.3亿美元和64.7亿美元的油气资源及其产品,又分别向东盟国家大约出口了12.5亿美元、15.5亿美元、24.6亿美元和23.3亿美元的油气资源及其产品。2005年1~10月,…  相似文献   

3.
司文 《世界知识》2013,(14):10-10
【墨】《英洲经济》2013年6月 如今.在拉美已经有科学家进行实验.将废料、残渣转化成能源用来发电.比如利用垃圾.诸如香蕉皮、剩余的汽水和大批的工业废料来发动摩托车。这将在2015年成为现实.并得到广泛普及。这个转化系统通过处理不同的有机原材料生产出天然气.并用来发电。  相似文献   

4.
正1月22日~24日,中国—拉美加勒比论坛(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功举行,这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响亮号召之后,中国外交新理念在外交实践上的重大实践。中拉已成"天然合作伙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于2013、2014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拉美行",李克强总理2015年访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世界各国有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也不断升温。该文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3—2012年中国与西班牙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论文及其参考文献进行了分析。基于两国合作的论文及其参考文献,识别出两国合作的热点研究领域,分析了参与这些领域研究的机构。尽管中国和西班牙在该领域的合著论文很少,但仍可以观察到合著论文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增加。最后,根据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论文耦合识别出该领域的网络群体(bibliographic communities),对其进行多维度社会网络分析,得出主要的学科领域以及机构和大学列表。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等方面看,亚洲油气合作也有其可行性。亚洲未来的油气安全也取决于中国进入此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此,中国顺应亚洲经济合作的新态势,中国在国际能源地缘战略层面。也应该实现某种突破:东南亚方向形成“环南中国海能源经济圈”;东北亚方向形成“环黄海能源经济圈”;中亚方向建设“环里海能源经济圈”。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能源特别是石油进口持续增加,能源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区域能源合作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东北亚区城除我国外,既包括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又有缺乏油气资源但资金雄厚的日本和韩国,发挥各国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是防范我国和区域内其他国家能源风险、避免对能源资源恶性竞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能源国际政治系统处于无政府的状态,没有一个世界政府管理分配稀缺且分布不均衡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的日益增长,能源消费国家之间为了确保稀缺石油资源安全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消费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为能源安全提供了一条更好的长期出路。理解在无政府的世界中能源国际合作为什么发生和如何发生对于发展促进未来能源合作的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28%。非洲地区石油总资源量为233.8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21.2万亿立方米,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重有望上升到20%。非洲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海外份额油来源地。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我国从海外获得的份额油总量将达到每年5000万吨,相当于现在大庆油田的产量,其中加蓬、苏丹等国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非洲西部和中部石油资源最密集、产量最多,尤其是几内亚湾国家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安哥拉六国,石油探明储量达500亿桶(约合75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印度同为两个发展中的大国,也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双方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短缺问题,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军人与拉美政治——拉美高级军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内瑞拉政局的戏剧性变化令世人瞩目,也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军人在拉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究竟起着何种作用?4月25日,我国防大学外训系20多位来自拉美的高级军官在社科院拉美所座谈会上,畅谈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拉美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服务出口与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服务进口与多数拉美国家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与阿根廷、巴西服务贸易的竞争性较强,与其他拉美国家的竞争性较弱,且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的竞争趋于减弱。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的自身优势,利用中拉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加强双方在金融、保险和通讯等领域的合作,出台服务进出口促进机制和扶持政策,推动中拉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骁倬 《科技信息》2013,(10):179-179
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既有相同特点,又有不同之处。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拉美地区的传播,应统筹制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拉美地区传播规划,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大力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优秀成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博览》2012,(14):10-10
正中国承诺为拉美提供150亿美元发展基金。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联合国经济会议上,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将向拉美投资、贷款共150亿美元,以促进该地区基础实施建设、制造业发展及可持续技术项目的实施,这也反映出中方为加强同拉美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所做出的努力。温家宝表示,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牵头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推动中国同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包括与生产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铁路、公路、港口、电站、电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贫乏,进口依存度超过50 %,煤炭的储产比也降到了50以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到七成,CO2排放超过美国。能源转型是当今世界,也是中国发展的大趋势。能源转型的方向是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的重点是可再生能源。中国清洁能源资源具有替代现能源消费总量七成以上的潜力;可再生能源中的小水电、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可经济利用资源量分别是0.63亿吨,1.23亿吨和10.47亿吨(标煤)。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最丰富,而且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能源     
水电中国的发电量为过去三十年的六倍,1978年总发电量达到2565亿度。发电装机容量中,水电比例逐渐增大,1950年是14%,1978年约达38%。发电量中,1978年水电约占17%。中国水力蕴藏量估计为5800万千瓦,相当于15亿吨煤的能量。煤主要产在北部地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署超过2500亿美元的商贸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其中能源阱议金额占半壁江山,显示中美能源关系正在扩展与深化,逐渐由过去的“竞争为主、合作为辅”转变为“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相似文献   

18.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被誉为中国传统化的美好象征,是中外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大量传入拉美,是拉美人民了解中国悠久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窗口,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术化和昂贵的价值,是收藏家争相购买的珍品,由于瓷器属精美的工艺品和实用的生活用品以及装饰工艺品等原因,深受拉美人民喜爱。中国瓷器传入拉美后,对拉美民众的生活习惯,宗教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发展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拉化交流的桥梁和中拉人民友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该文基于汤姆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分析了中国的科学论文份额和国际合作论文状况。依据在
日本东京举行的中- 日环境和能源论坛的报告内容,分析了中国基础研究的产业化状况,讨论了中日在相关
领域开展技术合作的可能行。最后,文章讨论了科技合作的具体执行方案,例如建立示范实验室或者定期举
行政府间环境和能源政策交流等。  相似文献   

20.
由吉林大学主办,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创新基地、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论坛”于2007年6月30日在长春召开。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国际战略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区际研究所、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的5位所长和专家以及中国国内研究上海合作组织的各权威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了此次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