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中华鲟     
鲟鳇鱼的由来鲟鱼类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鲟鱼类的化石见于中生代的白垩纪.现存种类,基本上保留了祖先软骨硬磷的原始特征,使其区别于其它硬骨鱼类,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对鲟鱼类的研究,直到十九世纪才作比较严格的分类.鲟形目在全世界分布有二科,七属,共二十六个种.其中,鲟科在我国分布有二属,七种鱼.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 Gray)是鲟属的代表种,鳇属(Huso)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采用通用引物对3种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和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中获得另外6种鲟形目鱼类相应的16S rRNA序列部分进行比较,探讨鲟形目2个科5个属共9个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数据合并后用于分析的序列共514 bp,变异位点29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6个,单一信息位点13个.以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属Polypterus ornatipinnis为外群,采用部分16S rRNA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MP法和NJ法得到系统树基本相同,其科、亚科和属的分化上基本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另外,欧鳇与鲟属鱼类的分化也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鲟亚科6个种所划分出的3个分支恰恰分别归属于3个地理区域,欧鳇、闪光鲟和俄罗斯鲟主要集中于黑海和里海流域等地区;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国长江流域以及朝鲜;而高首鲟则分布于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3.
鲟鱼是鲟形目鱼类的总称,属硬骨鱼纲、鲟形目,是古老的大型鱼类。现在全世界生存的鲟鱼类共有2个科(鲟科和匙吻鲟科),6属,约25种。鲟鱼每个种类大小不一,但是在体形、外观、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和其它鱼类相比较,鲟鱼是非常好辨认的。首先,鲟鱼为大型鱼类,个体一般都比较大,其中鳇属鱼类个体最大,体长可达3~5米,重者可达1000多公斤。其次,鲟鱼身体的  相似文献   

4.
鲟形目鱼类(Acipenseriformes)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多数鱼类一样,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Actinopterygii),又因其内骨骼多为软骨,体表多被复着硬鳞,亦将其列为软骨硬鳞类(Chondroslei)。鲟形目鱼是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鱼类中最原始的类群。它们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中生代三叠纪初(大约2亿年前)的地层,很多种类在地球演变的长河中灭绝了,只有极少数残存至今,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目前全世界已为人们认识的共有25种,其中我国分布的有8个种。在我国的辽宁和河北也曾于晚侏罗到白垩纪地层中发现过它们的化石。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位于我国高纬度地区,其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尚有很多未解之谜.近期有众多白垩纪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新发现:典型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化石组合、额尔古纳蚌、古鳕鱼类、鲟形目、中华弓鳍鱼、狼鳍鱼、蛙类、蝾螈及鸟类等等,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鲟的形态、分布及产卵洄游习性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隶属硬骨鱼纲、真口亚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俗称鲟沙、鲟龙,目前,世界上现存的鲟鱼类有2科2属约25种。中华鲟是鲟鱼类中个体最大、也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古生物学和鱼类学工作者,根据古生代的志留纪到二叠纪地质年代出现的古棘鱼类化石的形态特征,推断古棘鱼类为现代鱼类共同祖先,而鲟鱼类是古棘鱼类的一支后裔,所以中华鲟被人们称为古老  相似文献   

7.
运用最大简约法(MP)对介形纲中9个主要类群的27个形态性状及18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一致树,以期为尚存争议的现生介形类高级阶元分类提供新的证据.结果显示punciidaen自成一类,其分类地位与尾肢亚纲(Podocopa)和壮肢亚纲(Myodocopa)相当,可命名为“Punciocopa”,但仍需更多的证据加以证实;而吸海萤类(halocypridian)由于基于形态与分子证据获得的拓扑结构不一致,其分类地位尚无法得以解决;在介形类3个亚纲中,尾肢亚纲应包括金星介(Cypridocopina)、浪花介(Cytherocopina)、巴氏介(Bairdiocopina)、达尔文介(Darwinulocopina )和泡沫介(Cytherellidae)5个类群, 壮肢亚纲至少包括分肢介(Cladocopida)和壮肢介(Myodocopida)两个类群,而“Punciocopa”仅有Punciidae科.  相似文献   

8.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3,(4):15
云南龙鱼(Saurichthys yunnanensis),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2007年首次在罗平发现并命名的,隶属于辐鳍鱼亚纲软骨硬鳞鱼次纲龙鱼科龙鱼属。封面的龙鱼化石产于云南省罗平县大凹子村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地层中,长40厘米,原地完整地保存了头骨和躯干等部位的骨骼化石。其中,长椭圆形的鳃盖骨、躯干部的6列鳞  相似文献   

9.
7种鲟形目鱼类亲缘关系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阐明鲟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随机扩增我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华鲟、达氏鲟、史氏鲟、意大利鲟、短吻鲟、长江白鲟和匙吻鲟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13个引物在每个种共产生127个信息座位。按UPGMA聚类法构建这7种鲟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树。分子系统树首选分成两大支,即长江白鲟和匙吻鲟为一支,其他5种鲟科鱼类为对应的另一支。在5种鲟科鱼类中,我国3种鲟科鱼类中华鲟、达氏鲟和史氏鲟聚在一起,与意  相似文献   

10.
史氏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价值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鲟鱼类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幅鳍鱼类,中华鲟、史氏鲟和达氏鳇则是我国3种主要的鲟鱼种类,史氏鲟是我国目前最有经济价值的优质珍贵的鱼类,史氏鲟产于黑龙江水域,由于其特有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彩鹬(Rostratula benghalensis)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彩鹬的系统分类地位.结合从GenBank检索的鸻形目22个物种和鹳形目白鹳的Cyt b全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以白鹳为外群,重建鸻形目共23个鸟类物种的Cyt b序列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彩鹬类是鹬亚目中独特的一支,其传统分类上的科级地位应当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大搞科研的号召下,我们利用了实验室现有的浸制标本,经过寒假8天的苦战,对“黄鲟”的几个重点部分进行了解部,取得了一些收获.黄鲟鱼,地方名癞子鱼,是四川江河中的习见鱼类,属于鲟形目(Acipenser iformes)鲟科(Acipenseridae).它不但具有软骨鱼类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硬骨鱼类的特征,因此对它的研究可给鱼类的进化过程,提供更具体更丰富的证据.鲟鱼的肌肉很发达,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我们研究它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它的生活习性,体戊结构,从而按照我们的愿望去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浈江上游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1种和亚种,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分隶于5目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56%,鲤科占鲤形目82.6%,根据该地鱼巴亚科占鲤科种类26.3%,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而鳊、鲴、鱼句、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19.5%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瓦氏黄颡头骨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并对鲶形目续骨的退化和前鳃盖骨功能的转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鲿科、鲶科、鮡科、胡子鲶科和鲤科共8种鱼类头骨的比较观察,发现鲶类头骨的又一显著特征,即上枕骨上有一对三叉神经叉脊支神经孔。 瓦氏黄颡的头骨由125块(含软骨)组成,其中脑颅37块,咽颅86块(颌弓20,舌弓37,鳃弓31)。其头骨的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 (1)无顶骨、后耳骨和下鳃盖骨; (2)腭骨呈棒状,后端游离,前端与上颌骨关节;上颌骨退化成短棍状以支持触须。 (3)上枕骨具发达的柄状上枕棘及腹脊,以及一对三叉神经叉脊支神经孔。 (4)前囟和后囟均存在,且较宽,表明其在进化上的原始性; (5)由泪骨、侧筛骨、筛骨、鼻骨和前颌骨构成的框架保护其发达的鼻囊; (6)由4对围眶骨和侧筛骨、额骨保护其较发达的眼; (7)前鳃盖骨与舌颌骨、方骨紧密关节,间鳃盖骨紧贴在上舌骨的外面,均参与悬器的形成; (8)鳃弓骨化不全,仅骨化出2枚基鳃骨、2对下鳃骨;相当于基一下鳃骨区域的其余部分终生保留为软骨; (9)具软骨性续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辽阔的海洋和广大的内陆水域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类.据目前所知,我国鱼类总共约有2800余种,其中淡水鱼类840余种.在如此众多的淡水鱼中,体型最大的要数黑龙江鳇和白鲟,它们分别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和长江流域.黑龙江鳇(Huso daruicus)俗称鳇鱼.隶属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体延长呈圆椎形,吻长而较尖,宽阔而弧形的口位于头的腹面,口前方具触须2  相似文献   

16.
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鲤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钧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突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换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嘉陵江Chang科鱼类骨学研究(Ⅰ)—韦伯氏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g科鱼类的韦伯氏器的形态与鲁科鱼类的不同,闩骨扁平或长针状,略呈孤形,舟骨“V”形,由匙状部、上行支、髁状突和舟骨沟构成;间插骨“V”或钩状,分为间插骨体、水平支、髁状空和上行支四部分、三角骨最发达,含前突、关节突和转突等部分。韦伯氏器的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属间差异,可以作为Chang科属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浈水上游产江源地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0种和亚种,分隶于5月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67.5%,鲤科占鲤形形目的70.49%,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的裔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Su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浈水源地的鱼类区秒东洋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根据Ba亚科占鲤科类31.58%,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4%,而鲂鳊、鲴、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26.33%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符合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9.
侧斑离鳍鱼颅骨极狭窄,缺眶上骨,泪骨大,鼻骨发达.犁骨具齿,副蝶骨“M”形,前颌骨、齿骨前端有一特大的犬齿,下咽骨愈合,具上后颞骨,尾骨有变异.  相似文献   

20.
骨/软骨损伤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是骨科临床难题,更是再生医学研究热点.目前,骨组织工程被广泛应用于骨/软骨修复,其中生物活性支架材料搭载种子细胞可促进骨/软骨修复,但该技术在骨/软骨新生过程中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的机制解析和有序调控,无法有效诱导空间化骨/软骨微环境特征,成骨/软骨活性不足,临床修复效果有限.因此,亟须开发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以较小成本和简单方式模拟骨/软骨结构和生理功能,复制其病理特点,用于发病机制研究和促进骨/软骨再生修复.近年来,类器官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方案.骨/软骨类器官是近几年涌现出的概念,在国内的研究亦刚刚起步.系统地介绍了骨/软骨类器官的发展历程、构建策略、评价表征、机制探索以及临床前应用等方面的前沿进展,旨在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提供参考,推动骨/软骨类器官临床应用,提升骨/软骨损伤修复效果,为促进骨/软骨损伤组织有序再生修复提供全新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