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计量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新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领域。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也是传统文献计量和科学计量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该领域产生的缘由及现状,并同时为想了解此研究领域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个背景知识。  相似文献   

2.
地学信息科技的发展及其研究前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学信息科技是地学与数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互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轨迹和趋势可概括为:弧立→系统→网络,描述性→线性→非线性→复杂性,概念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化研究、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数字地球等是地学科技的几个前沿中性领域。  相似文献   

3.
一门崭新的学科--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正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在《探索复杂性》的序言中所指出的:“我们的时代是以多种概念和方法相互冲击和汇合为特征的时代,这些概念和方法在经历了过去完全隔离的道路以后,突然间彼此遭遇到一起,产生了蔚为壮观的进展”。传统的自然科学促进了新技术的产生,火车、轮船、飞机、计算机等各种电气电子设备,把人类社会文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的自然科学学科的继续发展,向更深的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推进,无疑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自然学科纵向分化越分越细,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地孤立、分割研究整体的局部或在限定条件下研究简单系统的运行规律,使得在同一科学领域中工作的专家也不能了解不同分枝领域中的进展。这种传统方式已远不适应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适应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并国际化的趋势,不适应缓解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问题的需要。人们更需要对真实的世界作整体性探索,揭示其复杂行为的规律。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包括人工智能科学)、经济管理科学等需要对复杂性科学进行研究,需要更新我们的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模式,需要整体性科学、需要大系统理论,需要牛顿、爱因斯坦式的天才人物。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非线性科学》丛书B系列的第11卷,由第一流的专家撰写,介绍了线路与系统中混沌这一挑战性领域中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强调了混沌与分叉的工程观点、方法学、线路设计技术和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神经网络在空气污染预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神经网络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兴起的一门非线性科学,特别适用于对具有多因素性、不确定性、随机性、非线性等特点的对象进行研究,而空气污染预报正是这样的一类问题。简单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详细地回顾了国内外人工神经网络在空气污染预报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空气污染预报领域中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书是目前少有的关于Fermi—Pasta-Ulam(FPU)格的严密数学结果的著作,涉及非线性分析、非线性科学、数学物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问题理应是科学哲学的主要课题,科学发现是科学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关于科学发现的研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尤其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要涉及到科学发现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本文主要讨论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与模式及启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略论复杂性问题和非线性复杂网络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问题、复杂网络的研究热潮。本文介绍了复杂性问题与复杂网络的开创性研究工作,论述了复杂网络的基本特征和网络建筑艺术与方法,比较了生物系统中的复杂网络,指出复杂性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对21世纪的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地系系复杂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复杂性与复杂科学概述复杂性是世界的本质属性。复杂性是客观的 ,不是简单性的线性组合和现象 ,特别不仅仅是简单性的表现结果。描述事物复杂性 ,首先应该约定把描述限定在某一层次。离开层次谈事物的复杂性 ,复杂性就是一个无法度量的具有无限深度的虚假问题[1]。复杂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是一门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 [2]。目前它的研究领域虽然尚显得模糊不清 ,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被有些科学家誉为是“21世纪的科学”并是现代科学的前沿之一[3],美国Science杂志于1999年4月2日辟专集对复…  相似文献   

10.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方法论新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介,以把握世纪之交科学方法论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虽然嵌入式系统是近几年才风靡起来的,但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已经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单片机的出现到今天各式各样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一直耕耘在这片研究领域的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王宜怀教授,研究之外.还将触角顺势延伸到了该领域的培训及应用.做到了既管“播种”,又管“收获”。  相似文献   

12.
在还原论思想方法的指导下,20世纪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宇宙的产生与演化、微观物质结构与基本相互作用等方面都获得了比较深刻的科学认识.进入21世纪,宏观世界复杂系统涌现性问题已成为各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挑战,系统科学将成为未来科学探索的重要领域.复杂系统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纷繁多样的复杂现象背后,存在着普适且简单的规律;探索各类系统的结构、环境与功能的普适关系,以及演化与调控的一般规律,并在系统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认识,是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基础理论、生命系统、气候变化、社会经济、智能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均能说明,超越还原论,在系统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探索复杂性,不仅可加深对具体系统的科学认识,还能揭示各领域复杂现象背后的普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以复杂的大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科学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系统工程的应用十分广泛,工程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农业系统、企业系统科学技术管理系统、军事系统、环境生态系统等等。它将比牛顿力学、相对论力学、量子力学更深刻、更广泛、更普遍,所以这种研究将会对科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神经网络研究可以追朔到四十年代信息科学的开创时期,它在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道路之后,正迎来一个空前活跃的新的发展时期。神经网络研究已成为现代神经科学、数理科学及信息科学等综合研究领域中共同的科学前沿之一。这不仅体现了近二三十年来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体现了科学演化的必然趋势-研究非线性、探索复杂性。神经网络系统是由大量的形式神经元联结而成的高度错综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结点特性、联结拓扑结构及学习规律是确定一个神经网络的三要素。神经网络在功能上反映了生物神经系统的若干基本特性,但并不是脑的逼真描写,它只是脑功能的某种简化、抽象和模拟。神经网络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脑的工作原理和研制具有某些大脑神经计算功能的人工智能系统。这  相似文献   

15.
机器发现是利用计算机,重复发现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做出新的科学发现,或者对科学革命机制做出解释的过程。机器发现是人工智能、科学方法学和认知科学结合的领域,在理解科学发现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有前途的新兴研究手段。设计新的机器发现系统,研究中国和希腊早期科学文化的比较,研究现代化背景下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范式的关系,也许是科学方法学研究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复杂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它在基础研究中有大量的著作,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书是柏林和波茨坦的研究机构在非线性复杂过程方面的最新进展论文集。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美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美学作为科学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分支,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科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科学领域中的美以及科学美学所采用的科学性美学方法。科学美学具有客观真理性、实践服务性、逻辑简明性、动态发展性、审美价值性、真善美的统一性、可识创造性、对称和谐性、系统完形性和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系统科学的难题与突破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系统科学的发展瓶颈:复杂性 系统科学是由分属不同层次的诸多学科组成的一大门类新型科学,最初的几个分支: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都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50、60年代,应用理论层次的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和工程技术层次的系统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强烈诱使科学家努力把它们推广应用于更广泛更复杂的对象领域;虽也取得某些成绩,却遇到了未曾料到的困难。例如,把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于生物系统,提出所谓生物控制论,以线性系统为模型刻划极其复杂的生物体,至今并无(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讨论了采矿科学的概念,认为“采矿科学既是与采矿主体活动相关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知识体系,也是与采矿活动产品,采矿活动过程的副产品有联系的生 环境、社会发展相关的科学知识体系及加工过程;是从采矿工艺学到采矿人类学连接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而探讨了采矿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任务;采矿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分支领域;简要讨论了采矿科学的发展结构与规范体系;采矿科学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及任务;最后是关于采矿科学  相似文献   

20.
粒子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之一,也是二战结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学科。尽管粒子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粒子加速器作为发现和研究粒子的基本工具,却因其高昂的成本而饱受争议。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发生了多次粒子加速器争论,其中既有对科学价值本身的探讨,也有基于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量,还有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利益纷争。这些争论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科学进程,也对今日科学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