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嫦娥奔月,举世瞩目。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圆满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可谓是给2013年的中国科技探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作为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中国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利"。中国探月,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会,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高度,探月梦又一次点亮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廖文根 《科学之友》2009,(10):40-40
今天,什么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航天技术无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科学家一直以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姿态,在浩瀚太空书写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度,体现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这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激动、兴奋、自豪的一刻。这一刻注定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顺利升空,上面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1min后,"跟踪正常"的信号陆续从各个监测点传来。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不仅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将探寻、收集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帮助人们认识外太空,从而更好地造福全人类。随着嫦娥一号卫星悲壮地撞向月球,结束了它的探月使命,中国探月工程进入第二阶段。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和探月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将采取怎样的方式"软着陆"月球?嫦娥三号将携什么样的月球车登月?我国科学家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国外的探月工作有什么突破?"嫦娥"探月是举世关注的大事,它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将成为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事实上,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地球也有重要影响,加之它资源丰...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     
<正>嫦娥二号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曲。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  相似文献   

4.
正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背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有外媒感慨,"就在我们从2018年激动人心的太空之年喘口气之际,2019年已经开始了一个快速的开端。"中国航天堪称惊艳在追寻"航天梦"的道路上,中国一直在奔跑。国外有专家评论,"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升空,奔赴探月之旅。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也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一问:嫦娥五号去月球做什么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6.
郑永春 《自然杂志》2007,29(6):311-372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三号甲塔架点火发射。11月5日上午11时,嫦娥一号顺利被月球“捕获”成为一颗绕月卫星。在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进入开展科学探测的工程轨道,随后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对越科学探测。这是探月三部曲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空间探测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从发射到2007年11月26日的每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正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中国开始筹备月球探测工程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主要进行论证工作。直到2004年1月,探月工程正式获批立项,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过去近20年里,中国的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五战五捷的成绩,现在,嫦娥五号成功归来,标志着嫦娥探月工程的历史性突破。这次任务更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获取月球土壤样本,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诗煌 《科学》2008,60(1):2-3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们都沉浸于喜悦、激动之中.众所周知,嫦娥一号从设计、研制到试验,都是依靠中国人自己力量完成;而从当年的东方红卫星,到近年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再到这次实施的探月工程,我国航天事业完全是依靠自主创新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2009年3月受控撞月。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嫦娥二号验证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相似文献   

10.
正"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千百年来,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我们的祖先不断展现出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执着探索。"天眼"探秘、"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成为现实。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代表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一天,世界瞩目中国,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