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曹建华  杨慧  康志强 《科学通报》2011,56(26):2181-2187
在长时间尺度上, 碳酸盐岩的形成对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 产生巨大的碳汇效应, 同时碳酸盐岩在全球分布面积的巨大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 使碳酸盐岩溶蚀、吸收大气/土壤CO2 的岩溶过程积极参与现代全球碳循环, 并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碳汇的通量约占全球“遗漏汇”的12.00%~35.29%. 以珠江流域为例, 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作用及产生碳汇因子的基础上, 收集已有数据, 以典型地点的石灰岩溶蚀速率、年降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和NPP 建立回归方程, 并以GIS 为研究平台, 结合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类型的分布, 估算研究区内因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对大气CO2 汇的通量. 结果表明, 珠江流域年溶蚀量为1.54×107 t CaCO3/a, 折合碳为1.85×106 t C/a, 试图从原位典型点的监测数据, 探索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徐娜 《科学之友》2007,(15):32-3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生物燃料会议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将在今年4月份比利时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提交新的全球变暖研究报告,这份新的报告主要是研究全球变暖可能对未来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体热舒适理论是建筑环境人因工程学中最早形成的科学理论之一.在工业化过程中,它有效地引导了建筑热环境控制方法、技术、产品的发展.当今,面向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建筑的新时代,这门理论科学又承载着推动建筑技术学科发展的新使命,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人体热舒适研究存在两个重要发展方向:一是对人与多因素形成的热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科学认识,不仅针对人的舒适需求,而且更加关注对健康的影响;二是这些新的科学认识可能形成的技术创新,新技术在为人们带来更加个性化的热舒适提升的同时,还应有效降低建筑热环境控制的能源需求.上述第一个发展方向需要将传统工学学科与医学、公共卫生学结合,即医工交叉;第二个发展方向则需要在建筑环境学科与材料、信息、能源等多个工学学科之间进行跨学科合作.本文基于人体热舒适领域的发展历程,对上述两个方向已有的研究探索、形成的主要观点、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据联合圈开发计划署发表的2009年版《人类发展报告》国民生活富裕指数显示,日本位居世界前10名.挪威再次跃居第1名,中国位居第92名。该指数通过平均寿命、入学率、人均GDP等汁箅得出来的,其中日本人平均预期寿命为82.7岁,居全球首位。而阿富汗人平均预期寿命为43.6岁.为全球最短。  相似文献   

7.
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相东  彭长辉  田大伦  孙剑峰 《科学通报》2006,51(22):2587-2597
整合分析是一种专门对单个研究进行统计综合、找出普遍结论并发现差异的定量研究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生态和进化生物学以来,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对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 近年来该方法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介绍了整合分析方法的原理、步骤和优缺点, 并综述了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包括生态系统对CO2 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的响应、生态系统对O3的响应、土地利用和管理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干扰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等方面. 尽管整合分析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 但仍然优于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 整合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如累计整合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仍未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得到应用; 需要定期对某一主题的整合分析进行更新;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尤其要重视交互作用的影响和长期实验. 因此, 整合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仍有很大潜力, 它能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回答单个研究无法完全回答的问题. 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气候变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建立了研究和观测网络, 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实验结果, 迫切需要应用整合分析将这些研究进行集成, 从而为政府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预料整合分析将在中国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空间,植物景观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太原市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相似文献   

9.
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而展开的涉及全球的产业革命,正在调整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局势.面对席卷全球的信息大潮,谁抢先拥有一个高速的信息网络系统,谁就可以抢占未来社会竞争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未来发展中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上,全球变化的研究将地球科学推向系统科学的高度;走出地球,全球变化的原理同样可以应用于地外星球的研究.只是缺少了生命,甚至缺少了水,地外星球的环境比地球简单得多.有了生命和水,地球才成为你我生活的乐园,可同时也给解译地球系统之谜出了难题.解剖地外星球简单的"全球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星球演变的奥秘,而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面对当前全球范围内资源环境、社会公平与卫生健康问题的加剧,以及新的技术文明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应当适应时代的需求,回归人本主义,以科学的方式服务人们生活的快速演进.城市人因工程学就是一种以当代人因技术为基础的新设计科学,其科学性在于通过建立需求-空间干预两者关系的描述性模型,使实证性的人体动态测量数据能够精准支持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城市人因工程学这一新兴设计科学的出现符合我国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契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本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人因工程学这一新兴设计科学的“为什么”“是什么”,以及可能的“如何做”,并结合21世纪世界城市更新话题的讨论,提供一种发展设计科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应用领域不断被开拓. 同时, 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关注, 如全球变暖、El Niño和La Niña出现频繁、大气环流异常等, 使得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人工神经网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风险, 如模型的参数要求更高的灵敏度、网络结构的选择一般更依赖于个人经验和神经网络对短期的预测研究精确度往往高于中长期预测, 但全球变化研究中尤其要重视交互作用的影响和长期实验等. 不过, 神经网络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仍然优于许多传统的方法. 因此,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研究中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它能在实测过程可能十分困难或者使用不完整的数据难以实现的情况下, 完成其他方法完成不了的问题. 可以预料人工神经网络将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学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人的行为方式改变,给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对于人行为方式的变化应该正确看待,更应该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从而让人们适应气候变化、适应社会需求,改变不良行为方式,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不要以为全球变暖是科学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才关心的事情。新的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将有数亿人无法得到足够的水资源,而火蚂蚁等害虫将在地球上肆虐横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Internet为人类社会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人们用数字信号在网上交换邮件、讨论问题、阅读、写作,甚至游戏.全球Internet网用户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增长,目前已达到3.5亿.据估计,到2005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人上网,也就是说,世界将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成为Internet网用户,Internet网将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沟通和生活工具.  相似文献   

16.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境内.自称为“敏”的黑衣壮族,由于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他们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以独特的民风、民俗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郑艳红  周卫健  谢树成  于学峰 《科学通报》2009,54(12):1749-1755
以我国华南地区高分辨率湖相-泥炭交互沉积序列为例, 开展正构烷烃分子化石与孢粉记录的对比研究, 探讨和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性及其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分子化石与孢粉不能完全对应起来, 其难以像孢粉一样能鉴别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生物科属, 主要记录原地植被的变化过程, 而孢粉反映的是区域性植被的平均信号. 分子化石在植被种属的明确解释上可能要部分依赖于孢粉, 反过来分子化石也有助于提高孢粉分析中科属种的鉴定能力. 分子化石对细节变化的敏感度要优越于孢粉, 其正构烷烃C31/(C27+C29+C31)等指标显著地捕捉到了H1, B/A, YD事件, 以及约9850~9585和8590~7920 cal a BP两次早全新世的干凉事件, 这些事件可与周边地区环境变化格局对应, 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 通过这一实例的对比研究, 说明分子化石与孢粉的相互结合, 可弥补二者之间的不足, 有效验证和提高恢复气候、植被演化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衍生物的均相合成一直是纤维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能够高效溶解纤维素的非质子型溶剂——离子液体的出现,为纤维素均相衍生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用途的平台.以离子液体为介质,几乎所有人们熟知的纤维素衍生物(酯、醚、接枝聚合物等)都已经被合成出来;同时,一些新型、功能性纤维素衍生物和合成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均相酯化工业化的初步探索、农业废弃物的高值利用等,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纤维素资源的应用领域,促进了纤维素科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以离子液体为介质的纤维素均相衍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本身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必须考虑面对产生的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轨迹,尽力调和科技发展所引起的种种矛盾,建立科技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由于职业上的原因,不得不过一种让人感觉难以捉摸的生活.他们时时有被他们所研究的动物愚弄的危险.不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是实验室驯养的动物,还是荒原上的野生动物,人们都会无比惊奇地发现,动物在它们的研究者面前,往往会表现出有思维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