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理政 《科学之友》2001,(10):30-30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它是通过模拟现实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用视、听、触、嗅等人类的直观感觉全方位再现出来,使人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按照传统的经典生理学的观点,人类认识外部世界,只能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通道.而其相对应的“感官”分别是眼、耳、鼻、舌、身,并且是各司其职,从不代疱的.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航空事业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在空间的位置、加速度、失重、方向等的感觉,被统称为第六种感觉.除此以外,似乎与外界便无法联系了. 如果发现不通过上述通道,而能与外界联系的人,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人类的感觉特征分析了想象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植 《世界科学》2022,(1):16-17
人类几乎所有的意识经验都与空间感相关联:享用美食的餐厅、每天的回家路、收纳茶杯的地方、哪张椅子最舒适等等.空间感告知我们当下身处何处,我们曾去过何地,我们打算去往何方.脑如何产生这种感觉,如何形成记忆或引路导航多年来仍然是个未解之谜.1971年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和乔纳森?陀思妥夫斯基(Jonath...  相似文献   

5.
社交动物,从人类到猫咪,似乎都喜欢被温柔的抚摸,但这种感觉背后的神经回路一直是个谜。科学家对老鼠进行的最新研究或可能发现人类喜欢温柔抚摸的真正原因。这项研究发现了皮肤里对柔情抚爱有所回应的特殊感觉细胞。皮肤是人类最大的感觉器官,它能帮助人类区分温柔的接触,例如抚摸和消极的感觉,例如刺痛感和灼烧感。之前的研究显示,这些感觉是由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元传递给大脑,而这些感觉神经元末端位于皮肤。然而,目前只鉴别出非常少的神经元类型,而这些神经元大多数都可以感知痛苦等的刺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在小白鼠实验中鉴别出一种  相似文献   

6.
大脑前额叶与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人脑的重要功能.人类之所以具有高超的智慧,与人类大脑有着高度发达的思维功能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作出种种努力,希望揭开大脑思维功能之谜.自从十九世纪中期医学临床观察中发现大脑额叶损伤的病人出现言语功能障碍,进而在额叶皮层发现言语中枢(Broca 区)以后,逐渐形成了大脑功能定位的概念,即大脑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例如大脑枕叶与视觉功能有关,颞叶与听觉功能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功能有关,额叶的后部与随意运动功能有关等等.那么,额叶前部有什么  相似文献   

7.
走进花房会愉悦参观者的嗅觉,盲人阅读盲文读物全凭指尖的触觉,其他还有视觉、听觉、味觉等,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教给我们人类所具备的这5种官能.可是,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信息时代,我们每天获取的感受已经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孩子们在游乐场里那些开心的感受都能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形容吗?显然,除了这5种官能,人类还有更多感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意识对多感觉信息整合来说是必需的.然而,近年来有研究者通过操纵视觉刺激知觉意识的方法(视觉掩蔽、双眼竞争、连续闪烁抑制)发现多感觉信息整合即使在视觉信息处于无意识条件下也能发生.最新的一项研究首次表明不同感觉通道(视觉和听觉)信息甚至在同时处于阈限水平下时仍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进一步提供了关于无意识多感觉信息整合的证据.这些研究挑战了以往关于多感觉整合需要意识的主张,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否认意识在多感觉整合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意识与信息整合关系的传统观点,接着对近年来无意识多感觉信息整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无意识多感觉整合的加工水平、时间界限、机制解释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增加人们对意识与整合关系的新认识,为多感觉信息整合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类群体中的达尔文正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东东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08,53(7):737-746
概述了现代人群中存在的大量受达尔文正选择作用的基因, 如大脑发育相关基因、免疫基因、生殖相关基因及感觉受体基因等. 这些基因的进化特性将会为人类进化、各种疾病机理等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随着群体遗传学数据以及比较基因组数据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达尔文正选择作用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检测正选择作用的常用方法, 分析了所面临各种干扰因素, 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郑云  吕仕儒 《科学之友》2008,(10):120-121
文章结合人类的感觉特征分析了想象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感知触觉     
人的感觉有视觉、听觉、肤觉(温度觉、触觉、痛觉)、味觉和嗅觉。这些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的身体皮肤是一个很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好几种感觉,有温度觉(冷、热觉)、触觉和痛觉。肤觉中的触觉(包括振动觉),对人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心理学中所研究的触觉是狭义的,是指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产生的感觉。触觉还是人们社会交际过程中的重要行为方式。有研究报道,在人出生之前触觉可能是最早起作用的感觉之一。对触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探讨触觉的个体发展规律从出生到成年期直至老…  相似文献   

12.
苏玉娟 《科学之友》2007,(20):162-163
21世纪科技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存空间、物质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只有积极地应对科技,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陈思涵  崔琴琴  白戈 《科学通报》2023,(17):2141-2143
<正>神经系统疾病是当前人类健康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neuropathies, CMT)是一组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2500.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1,2].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 CMT可分为几十种不同的亚型[3].在全国范围内, CMT患者总数非常庞大,然而具体到某些亚型的患者数量却非常稀少,因此CMT被收录到国家《第一批罕见病名录》中.  相似文献   

14.
考试的开发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各种决策过程包含着测量、考试和评价.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人首先编制了正式的口头知识测验.我国较正规的考试可追溯到距今1400多年的隋朝(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出现的科举考试.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对世界教育、政治、文化尤其是考试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研究引发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继梁 《科学》2002,54(3):30-31
人类基因组(human genome)是人类遗传物质的总和,人的全部基因(约3~4万个)就载于总长32亿个碱基对的DNA分子上.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旨在测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和阐明人类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人的生理过程和完整的疾病基因谱已经成为分子水平研究的目标.作为分子医学(molecular medicine)基础的人类基因组研究,必将极大地提高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水准,服务于提高生存质量和造福民众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16.
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大生物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和分子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感官及神经生物物理学是在比较复杂的生命系统的水平上,重点研究整个感觉过程中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物理性质及活动的规律。也就是说,重点地研究若干基本的生命现象,如兴奋,兴奋传导,各种感觉过程(尤其是视觉与听觉),  相似文献   

17.
杜晨秋  李百战  刘红  李超 《科学通报》2020,65(4):311-324
室内温湿度对人员舒适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尤其在偏热和偏冷环境下.如何评价较大空气湿度范围内温湿度耦合作用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认识.我们在人工气候室分别开展了冬夏季涵盖偏冷到偏热(16~32℃)、低湿到高湿(15%~85%)共40个工况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累计800余人次.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对人员热舒适的影响随温度升高逐渐显著(夏季32℃/冬季28℃),湿感觉随相对湿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低温下空气绝对含湿量低,人体各部位刺激感比例随相对湿度降低而增加;低温下人员感知空气品质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降低,高温下人员适应性提高了人员对空气品质感知.研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人体呼吸总热损失,并建立其与人员热感觉(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和可感知空气品质(air quality vote,AQV)的关系:随着呼吸总损失增加,人员热感觉线性降低(回归系数:-0.66),感知空气品质升高(回归系数:0.2).基于TSV∈(-0.5,+0.5)和TSV∈(-0.75,+0.75),得到了冬夏季满足90%和80%人员满意率的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SET)上下限值,和等SET条件下温度-相对湿度(30%~70%)舒适区间,且大于国际标准ASHRAE 55推荐的温度区间.研究量化了空气湿度对人员热感觉的影响,揭示了低湿和高湿通过影响皮肤表面散热和呼吸蒸发热损失影响人员可接受温度区间,研究结果可为提出合理室内空气湿度设计参数、保障室内热环境舒适健康营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只剩下100个,你会有什么感觉?地球这么大,你却找不到自己的家园,你又有什么感觉?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这样的事情正发生在野生中华鲟的身上. 从海洋到江河的旅程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鲟鱼,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古老珍稀鱼类,平时生活在我国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雄鱼长到9岁左右,雌鱼长到1 4岁左右,可达到初次性成熟.性成熟的中华鲟在7~8月间由海洋洄游进入长江,在长江中上溯洄游一年,于第二年10月左右到达长江上游的产卵场.  相似文献   

19.
武春林  张岩  李琴  郭正堂  高星 《科学通报》2011,56(26):2229-2231
综合性的古人类遗址环境数据库对于探索人类演化和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有重要意义.通过搜集整理已发表文献中的数据, 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GIS 的中国古人类遗址环境数据库(EDPC), 目前包含1114 个古人类遗址(包括旧石器遗址点)的信息. 该数据库拟在项目完成后遵循有关规则在线开放, 通过开发人员和用户持续更新完善与发展. 对所收集信息的初步统计分析, 获得了一些有益于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使我们知道我们活在世界上.这神奇的5种感觉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科学开始揭示这5种感觉最深奥的秘密.今天人们知道,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在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触摸感觉,也不是用舌头品味.秘密在于大脑,感觉的经历越丰富,大脑灰质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