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站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西方,高铁站往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高铁站则是城市空间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节点与场所模型,以中国天津和荷兰兰斯塔德为例,探索不同驱动力下高铁站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角色。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属性和利益主体的决策模式成为影响高铁站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高铁站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西方,高铁站往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高铁站则是城市空间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节点与场所模型,以中国天津和荷兰兰斯塔德为例,探索不同驱动力下高铁站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角色.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属性和利益主体的决策模式成为影响高铁站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成渝高铁开通前后沿线站点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探究。【方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选取2015和2018年为时间截面,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测度成渝高铁沿线主要站点城市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1) 高铁开通后,沿线站点城市交通可达性整体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可达性值呈中间低两极高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压缩”效应明显。2) 高铁通车使沿线站点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趋于网络化,内江的辐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旅游经济联系的第三个核心。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联系总量空间上呈现出两端强中间弱的形态,数值上呈三级等级梯度特征。4) 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一般水平,高铁开通带来的交通可达性改善对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未完全显现。【结论】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构建成渝地区旅游合作发展战略、开发成渝地区旅游新业态,从而促进区域内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将会对沿线城市可达性水平、人民生活、经济联系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成渝高铁沿线城市为研究区,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相互作用强度3个指标,探讨高铁对沿线城市可达性及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通车后各站点城市的旅行时间得到大幅度压缩,可达性都得到显著改善;沿线各站点城市可达性的改善率的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线路中段变化率较大,首尾两端变化率较小;各沿线城市间的相对可达性缩小,使整个沿线地区可达性变得更为均衡;地区经济中心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同时一些中型沿线城市对外社会经济联系强度提升明显,将成为成渝高铁沿线地区新的经济枢纽,高铁通车使地区经济朝多级化方向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GIS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支撑下,应用最短路径算法与网络分析技术及可达性指数,测度高铁通车前后案例区公路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采用变异系数与斯皮尔曼等级系数测算高铁的公平性影响.结果显示:①高铁从整体上提高区域公路可达性水平,极大地缩短中心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但各地可达性收益不等,可达性均衡程度降低.②高铁塑造高可达性"走廊"与"岛".加权旅行时间高变率地区呈现出"哑铃状",表明高铁沿线站点地区与南北端城市获益最多.经济潜力与日常可达性高值区向高铁沿线城市偏移,反映站点城市接收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提高;高铁沿线城市日常可达人口规模急剧膨胀,扩大沿线城市服务业的市场范围.③高铁站点依靠其在快速交通网络节点的枢纽作用,将成为区域重要的快速交通中转站.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Moran散点图、集中度指数、区位熵指数空间统计模型,定量研究了我国高铁站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的全部省域、南部沿海及长江中游地区的大部分省域、北部沿海的山东省、黄河中游的河南省是高铁发展的热点区;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是高铁发展的萧条区.2长江中游及沿海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带高铁站点布局均衡;区位条件较优越的东北地区高铁站点分布极不均衡;西南地区高铁发展势头强劲且均衡发展.3高铁站点区域优势明显的有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甘肃省;处于区域劣势地位的有黑龙江省、海南省、安徽省、云南省、青海省.  相似文献   

7.
王瑜琼 《山东科学》2024,(1):118-127
为满足旅客在高铁站的接驳及疏散需求,增强高铁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建立基于提前预约和实时混合需求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规划模型。在运营开始前,基于提前预约需求,兼顾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建立线路规划模型;利用小生境技术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设计算法求解。运营开始后,允许实时需求插入既定路线,引入临时站点,以最小化系统变动成本为目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决策动态线路规划方案。应用本方法在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区域随机生成并求解30组需求算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在两阶段生成最优的高铁快巴线路方案满足混合需求;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小生境遗传算法有效避免了算法早熟,运算结果更优,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2):299-307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为了探讨高铁对中原经济区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基于成本加权栅格法,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一日交流圈等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各城市在高铁和非高铁情况下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高铁具有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整体提高了中原经济区的交通可达性,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城效应",促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一体化;(2)高铁加剧了城市间交通可达性的不平衡,高铁沿线站点城市获益最大,其等时圈受高铁轴向延伸引导作用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中原经济区城际高铁和我国其他地区高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铁的出现影响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方向,为探究规划领域内高铁研究热点与趋势.文章以588篇CNKI相关论文为数据基础,CiteSpace软件为工具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论: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文献是主流方向,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趋势,发文机构主要由研究所、高等院校和设计院组成,经济发达地区相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我们进行了中国与世界范围内气候、农业气候相似的研究。计算分析了国内672个站点与世界(除中国外)496个站点的十种气候要素组合的,气候与农业气候的相似距,绘制了相似图,该项研究可以对各种作物、果树林木、牲畜、蔬菜、花卉等的引种工作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对农牧业专业化、区域化;发展我国特有的农畜产品;研究高产稳产、优质和挖掘生产潜力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铁越来越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第一选择,而福建省高速铁路仍然处于发展中阶段,线路连通性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以福建省高速铁路建设线路、站点分布和列车运行情况为基础,构建了福建省高速铁路地理网络和运营网络,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包括度与度分布、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以及非直线系数等参数.通过分析可知,福建省高速铁路地理网络具有随机网络的特点,运营网络具有无标度性质和小世界网络的特点.引入非直线系数,通过聚类分析指出当前福建省高速铁路网络连通性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方案,为福建省高速铁路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高铁站前区用地规划为研究对象,结合南充市南部县高铁站前片区规划项目,首先分析了高铁站前区的用地功能,进而探讨了高铁站前区的用地结构布局,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交通组织、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控制与用地开发时序安排,并对地下空间的适度开发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京沪高铁对鲁西南沿线主要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京沪高铁的建设不仅连接了京津塘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圈,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和交通发展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鲁西南地区位于京沪线的中部,处于两大经济圈的中间,属于欠发达地区,具有很大的经济成长空间,而京沪高铁的建设也正为鲁西南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可以改善鲁西南地区的交通现状,吸引大量的人流和资金流进入该地区.可达性概念的引入,有助于分析京沪高铁开通前后鲁西南地区各个城市可达性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鲁西南地区各个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京沪高铁开通对该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规模推进高速铁路网络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也是为了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协调发展,然而国际学术界关于高铁对城市的影响还存在很大争议,中国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是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利用2010年至2012年的城市统计数据对此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高铁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促进作用,越早开通高铁站点的城市经济增长幅度越大。在沿线城市中,经济规模越大的城市越能从高铁建设中获益,从而有可能扩大沿线城市的差距。结论还显示,距区域中心150 km以内的城市,如果开通高铁站点,经济增长幅度将高于其他城市,表明高铁建设促进大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向邻近城市扩散。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公共交通类型之一,其对沿线城市发展、居民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站点周边地区面临空间利用率不匹配、潮汐客流趋势加重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需关注城市居民的活动特征,以提升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全时段活力。本文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城市空间开放数据、实地踏勘调研、互联网LBS数据,采集统计与评价建成环境现状与居民活动特征数据,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与SHAP解释分析站点地区建成环境与居民活动的非线性关系及建成环境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成环境要素适宜区间及协同优化条件,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空间规划与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远程培训网络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发展远程培训网络,规划了地区。县、乡镇、牧区,社区基层站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模式;探讨了远程培训同络在民族地区实旄的优势;论述了远程培训同络的技术特征,并提出若干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速铁路噪声对沿线人群的干扰,了解主要影响时段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特征,为高铁噪声治理及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和声功能区划提供建议,以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高铁沿线200m范围内的居民进行了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建立了高铁噪声暴露声级—影响主观感受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高铁沿线居民受高铁噪声影响最大时段为20:00~22:00,且影响时段与睡眠关系密切,沿线居民受此影响,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影响程度与所处暴露声级水平呈正向相关关系.在对不同高铁噪声暴露声级下的声环境宜居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铁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和声功能区划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歆悦  胡艳君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363-1371
高铁开通提高了区域可达性,促进了要素流动,从而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高铁密度最高的地区,研究高铁开通对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等方面研究高铁开通其网络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优化作用,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建设将有助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提升开发项目全生命周期运营品质,实现业态精准定位、差异发展、可持续运营,成都市地铁率先提出“All in One”理念,即一个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OD)项目包含多功能复合的业态。获取了成都市已开通运营的373座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内的土地价格及兴趣点(POI)站点数据,采用局部变参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成都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的增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OLS),GWR模型不仅拟合效果更优,还能更好地减弱标准残差的空间效应,同时描述了站点周边圈层布局与土地价值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合4个不同级别站点的策划和规划成果进行案例分析,证明了TOD“137”圈层布局规划和“All in One”理念配合实施,对70%以上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20.
高铁的开通降低了时间成本,产生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以海南环岛高铁沿线12个市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经济潜力模型,从旅行成本、区位吸引力两方面分析海南环岛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地区可达性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缩短区域的时空距离,提升了区域间可达性,由开通前沿线地区总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1 599.53 min缩短至768.15 min,可达性水平最优地区为北-东部,可达性水平最差地区为南-西部,可达性水平提升程度最大的是临高县、文昌市和三亚市;环岛高铁的开通使得海口、三亚和儋州3个地级市经济潜力得到明显提升,不同程度上增强地级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促使沿线地区经济潜力变化差异较大.环岛高铁在海南现代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一环、两极、多点"的城镇空间结构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