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基于聚丁二炔(Polydiacetylenes)(简写为PDA's)中光致变色伴随Raman谱的显著改变这一事实,认为其先致变色是光诱导相结构转变的结果.建立了描述光诱导相结构转变的数学模型;对于光致变色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数值计算了光诱导相结构转变系数对入射光子能量的依赖关系,与实验符合。  相似文献   

2.
有关螺恶嗪的衍生物的光致变色研究已有多人报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不同的螺恶嗪分子,研究分子结构对光致变色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探讨介质对光致变色行为的影响。文中以1,4-二碘丁烷为中间体,合成了双螺环螺恶嗪。通过IR,^1HNMR手段进行表征。确认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银掺杂ABO3钙钛矿结构陶瓷光致变色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银掺杂复合氧化物La(2-x)/3AgxTiO3,利用XRD等测试手段确定了该变色颜料的晶相结构,并用紫外线验证了La(2-x)/3AgxTiO3的光致变色性能。选用乙酸乙酯和相关助剂,设计正交试验合成了9种光致变色油墨,检测了油墨的粘度和理化性能。最后采用IGT印刷适性仪模拟打样,测试了样条上的实地色块在不同时间紫外光照射下的反射率和色差,根据变色效果确定了光致变色性能最佳的油墨配方。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并鉴定甘蓝型油菜苗光诱导花青素的相关BnMYB转录因子,本文以甘蓝型油菜GLH4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光诱导条件下甘蓝型油菜苗的叶片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光诱导差异表达转录因子,经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蛋白关联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光诱导花青素的相关BnMYB转录因子。结果表明:转录组分析筛选出82个光诱导BnMYB转录因子,其中67个上调表达,15个下调表达;染色体定位发现,82个光诱导BnMYB转录因子分布在17条染色体和2个未知连锁群上;与拟南芥AtMYB蛋白进化分析结果表明,82个光诱导BnMYB转录因子分为17类,其中第Ⅱ类与花青素合成相关;蛋白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nMYB75Ann和BnMYB75C03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多个关键酶关联,是甘蓝型油菜苗光诱导花青素合成的调节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探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的合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有关螺恶嗪的衍生物的光致变色研究已有多人报道,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设计不同的螺恶嗪分子,研究分子结构对光致变色行为的影响。以烯丙基为中间体,合成含有烯烃取代基的螺恶嗪类新型光致变色材料,通过IR、^1HNMR手段进行了表征,确认了产物结构。此外对其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进行了光致变色实验,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锌镍合金镀层的组成与相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从碱性镀液电沉积的锌镍合金镀层的化学组成与相结构,晶粒尺寸,显微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合金镀层中镍含量的提高,合金镀层由η和r-相共存转变为只有r-相;镀层的织构相应地由六方结构的(100)择优面转变为立方结构的(330)择优面。η-和r-相的晶粒尺寸随镀层镍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只有r-相时,晶粒尺寸降低更为显著。镀层的显微硬度当镍含量为9.0wt.%时呈现一极小点。  相似文献   

7.
TaN膜的结构,成分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极溅射法制备的TaN膜的结构、成分及其性能。实验发现:随着氮分压的增加,TaN膜的结构将从面心立方相转变为六方相;TaN膜的显微硬度在单一相结构时最大,而以双相共存时的显微硬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技术制备ZrO2陶瓷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ZrOCl2·8H2O为起始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ZrO2陶瓷膜。使用DTA、XRD以及SEM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SiO2对ZrO2陶瓷膜烧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陶瓷膜具有高度的择优取向特征;膜烧结过程存在ZrO2晶相转变,430°C左右ZrO2四方相开始析晶形成,550~750°C温度区域逐渐转变为单斜相;引入SiO2后ZrO2四方相一直到1350°C才转变为单斜相,表现为引入SiO2抑制了ZrO2晶相转变,提高了ZrO2陶瓷膜的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处理对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0%的WC-(Fe,Co,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过程中,硬质相WC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基本上没有变化,但粘结相的结构有变化;烧结态粘结相为马氏体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组成;淬火处理使烧结态合金中的残留奥氏体量减小;淬火后回火,粘结相中出现逆转变回火奥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逆转变回火奥氏体增加。文中还讨论了烧结态粘结相中马氏体的形成和逆转变回火奥氏体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回火处理态合金中逆转变回火奥氏体与合金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热模拟技术,研究稀土元素添加方式对硬质合金粘结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以金属态方式添加稀土元素能改善合金性能,其主要作用是抑制Co相向六方结构的马氏体转变,且在长期热循环效应下保持稳定;而以氧化物方式添加稀土元素,抑制Co相向六方结构转变的能力差,在热循环效应下不稳定,随着热循环次数的增加,六方结构相含量增加,影响合金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物相三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和低温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单斜相与正交相三氧化钨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与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电镜照片显示合成产物为纳米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测量了合成产物的带隙,研究了不同物相三氧化钨纳米粉体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致变色性质.结果表明,单斜相三氧化钨纳米粉体光致变色响应度比正交相三氧化钨的高.  相似文献   

12.
以2-甲基-3,5-二溴噻吩为原料通过溴代、suzuki偶合反应与全氟代环戊烯反应合成了1,2-双(2’-甲基-5’-(4-吡啶基)-3’-噻吩)全氟代环戊烯(BM-4-PTP),以IR,EA,ESI-MS和NMR进行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通过扩散法用AgCF3COO和AgClO4与BM-4-PTP反应合成了两个Ag(I)配合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两个配合物在晶体相中的光致变色性质。结果表明:在合适波长的光激发下,伴随着在无色和紫色之间颜色的相互转换,配合物1和2在晶体相显示了可逆的光致变色反应,说明在晶体相两个配合物中的噻吩环均以反平行构型存在,二噻吩乙烯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并没有阻止晶体相基于环化反应的光致变色性质。  相似文献   

13.
借助自由体积理论中的渗流模拟描述液相玻璃相转变;采用双曲线近似将两相转变过程非线性化,并考虑平均淬火速率T·的影响,求得液相统计权P(T,T·);最后具体讨论了聚醋酸乙稀酯的液相玻璃相转变,得到一定T·对应的PT曲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示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薄带微观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时已存在立方结构的α-Al13(Fe,V)3Si相,呈近球形弥散分布;加热时α粒子长大,但直到510℃/100h粒子粗化仍不明显。升温到650℃发生相转变,出现多边形θAl2(Fe,V,Si)六方结构相;而经650℃/25h处理后观察到长条形析出相,其成分近似为(Al,S  相似文献   

15.
光致变色材料方钠石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固相反应及水热合成两种方法制备了光致变色材料方钠石,并作比较。以多水高岭土为原料,经水热反应容易制得高纯度的、掺有NaCl、NaCl·Na2SO4、Na2S、NaCl·NH4Cl、NaF或NaBr的方钠石。它们在惰性气氛中活化后,对X光照射有明显的光致变色效应。  相似文献   

16.
李冲 《华东科技》2023,(3):50-53
<正>核心技术自研,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益处?技之不精,由于多心。当甘田光学选择沉浸于光致变色技术的研发,产品落地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可根据室内外环境切换颜色的近视眼镜到响应光强变色的窗户玻璃,光致变色材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崭露头角。细数光致变色产品在国内日益普遍的背后力量,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田光学”)是我们绕不开的角色。2018年,甘田光学推出GT04光致变色单体,将抗蓝光融入光致变色材料,运用在光致变色眼镜产品后,成功打破了法国依视路公司在该领域的多年垄断地位,在上海金山区树立起了一块“光致变色”的招牌。  相似文献   

17.
合成三种N,N'-1,4-亚丁基双螺吡喃和双螺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这些化合物熔点比相应的单螺环化合物高。还研究了闭环体与开环体(部花菁)的光致变色性能,发现双螺环化合物开环体的热稳定性较单螺环化合物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示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快速凝固Al-Fe-V-Si合金薄带微观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室温时已存在立方结构的α-Al(13)(Fe,V)3Si相,呈近球形弥散分布;加热时α粒子长大,但直到510℃/100h粒子粗化仍不明显.升温到650℃发生相转变.出现多边形θ-Al2(Fe,V,Si)六方结构相;而经650℃/25h处理后观察到长条形析出相,其成分近似为(Al,Si)(13)Fe4,并与原来立方相、六方相粒子共存.  相似文献   

19.
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Y2Fe17化合物中,用Ga取代部分Fe之后,材料的性质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Y2(Fe1-xGax)17中,其结构随x的增加发生从Th2Ni17相到Th2Zn17相的转变;晶格常数随x的增加而增加;居里温度,超精细场都在Th2Ni17,Th2Zn17混和相附近有极大值;Ga原子优先取代12k(18h)晶位Fe原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M963合金在975℃/225MPa条件下蠕变断裂行为。结果表明:M963合金的蠕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蠕变三个阶段;蠕变过程中,γ’相粒子逐渐筏形化,由初始阶段的分布在γ基体中的立方状孤立相转变为蠕变后期的包围γ相的连续相;在枝晶干上有颗粒状M6C碳化物析出;蠕变变形机制从开始阶段的Orowan绕过γ’相粒子转变为蠕变后期的位错切过γ’相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