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孤岛洞天     
<正>在广西北海市的正南方,广阔的北部湾里有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小岛——涠洲岛。岛上植被茂盛、风光秀丽,尤以多样的火山熔岩、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和色彩斑斓的活珊瑚为最,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从空中俯瞰,涠洲岛就像一枚弓形的翡翠漂浮在大海中。  相似文献   

2.
腾冲火山区温泉气体组分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王先彬 《科学通报》1993,38(9):814-814
1 研究区地质背景腾冲火山区(24°45′—25°36′N,98°20′—98°45′E)位于欧亚板块边界的东侧,怒江弧形断裂带上。由于印度板块向北强烈挤压、俯冲,形成局部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区内火山广布,在东西宽40km,南北长90km的范围内,腾冲火山区有第四纪火山70余座。腾冲火山活动始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活动增强,晚更新世达到高潮。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时间为1609年,  相似文献   

3.
内地人慕海,海边人慕山。这大概是人之常情;亦可释为好奇心所致。三月;友人从北海打来电话,邀我和夫人去北部湾澜洲岛一游;令人喜出望外。 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正南面的北部湾北部海域,距北海市区36海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广西第一大岛屿,也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从高空鸟瞰,涠洲岛像一枚弓形翡翠浮在大海中。岛上那一壁壁13万年前因火山爆发的烧灼、挤压留下的线条怪诞无比,色彩绚丽的岩纹和多姿多彩的海蚀、海积地貌随处可见。 从成都机场出发,一个多小时的空中航程,便到了向往已久的广西北海;再一个多小时高速客轮的颠簸,涠洲岛已在脚下。 吸着充满负氧离子的洁净空气,旅途劳累顿然消失。面对这安详地置于海的摇篮中而又保存完美、面目清秀的火山岛,我们兴奋不已,心绪随浪起伏,轻扬在浩渺的海空…… 日出,我们观海;月升,我们听涛下雨,我们读书,极尽清闲。涠洲岛的印象也渐渐清晰起来。 拂着轻柔的海风,我们迫不及待地穿过滴水村向海边走去。 13万年前,数次火山爆发在此留下了自然伟力的雕塑。而海,又以千古浪涛日积月累地蚀刻着凝固的岩浆,于是,火山回景观.海蚀景观,在潮涨潮落中呈现。踩着黑黝黝的火山岩石,似于触及到不安稳的地球心脏,...  相似文献   

4.
郑祥身 《科学通报》1991,36(10):800-800
1981年,T.Simkin等编著的世界火山(《Volcanoes of the World》)一书出版,书中收集了有案可查的近万年以来世界各地火山的资料。书中列出了我国可可西里地区的一个无名火山,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5.85°,东经91.70°,海拔5200m,于1973年7月16日在原有破火山口东北沿的再次喷发。可可西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5000m,  相似文献   

5.
辽西白垩纪火山岩古地磁测定与陆内旋转运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辽宁义县和阜新地区55个白垩纪火山熔岩流进行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主要载磁矿物为假单畴钛磁铁矿。K-Ar测年确定出火山岩喷发的时代为133~93Ma。对所有样品进行的系统热退磁揭示出,当加热温度达到250°C时,可分离出稳定的单一特征剩磁分量,由27个(28个)记录地球磁场正(负)极性熔岩流得出的平均方向:D=59°,I=58.8°,α95=2.9°(D=179.2°,I=-59.5°,α95=5.2°),表明白垩纪以来义县和阜新地区相对于欧亚大陆没有发生明显的平移和旋转运动.但朝鲜半岛相对于欧亚大陆在白垩纪发生了33.9°的顺时针旋转.结合全球热点具有不同源区(核慢边界或上地慢)的特征,我们认为朝鲜半岛在白垩纪相对欧亚大陆的顺时针旋转主要是由于中国东部地壳在白垩纪曾发生拉张所致,与地壳拉张对应的地表过程是强烈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盛衰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榕生 《自然杂志》2000,22(1):55-58
中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扬子鳄的分布范围由历史上的18°~44°N、87°~122°E缩小到今天的30.5°~31.5°N、117.5°~120°E,这种盛衰状况受扬子鳄自身特性与气候、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内外因素制约,它们相互印证这一变迁过程.只有注意保护扬子鳄的生态环境,统筹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才是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固体核磁共振中三能级体系的180°组合脉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鲠颖 《科学通报》1987,32(19):1462-1462
在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中,射频激发脉冲的谱宽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合脉冲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广泛用于核自旋的布居数反转、宽带去耦、多量子选择激发上。但在固体核磁共振中,组合脉冲的文献却不多见。最近,Tycko等人用平均哈密顿理论提出了一个固体核磁共振中的180°组合脉冲:45°_x180°_y90°_x180°_y45°_x;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浅变质岩片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7  
大别山中南部分布着约1000余平方公里的超高压变质(UHP)带,可谓世界出露规模最大的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UHP岩石形成与折返机制成为大陆造山带研究热点.目前人们的工作焦点集中于UHP岩石的矿物、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变质作用(PTt轨迹),而UHP带内部岩石变形和组成研究相对较少,但已引起重视.作者自1992年在苏北赣榆UHP岩石之下发现“石桥浅变质岩构造窗”后,近年在大别山UHP带又找到了浅变质岩片,并进行露头填图、年代学及组成研究.本文现就其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的初步成果进行讨论.1 浅变质岩片地质产状与特征作者发现的浅变质岩,位于岳西县菖蒲南4km港河桥(图1).菖蒲是大别山UHP带典型出露区,产出与大理岩的榴辉岩、片麻岩的榴辉岩,以及超基性岩的榴辉岩等不同类型的UHP岩石伴生.在其北约3km为大别山最大的榴辉岩体——碧溪岭岩体(约0.7km~2),这是与石榴橄榄岩伴生的UHP类型,浅变质岩片夹在榴辉岩-片麻岩和榴辉岩-大理岩中,出露宽约80m,长>300m(未控制).岩性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火山沉积岩(板岩),变质程度低,由火山碎屑指示的原生层面依稀可辨,其SiO_2为68.46~72.04,Al_2O_3为18.52~21.56,K_2为O3.25~3.46,Na_2O为1.04~1.18;面理平行接触带,平行UHP带的面理产状,倾向南东(120°~140°/40°).接触带  相似文献   

9.
Mt.Pinatubo火山云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科学通报》1993,38(9):811-811
菲律宾Mt.Pinatubo火山(15.14°N,120.35°E)在沉睡了六百多年以后于1991年6月15日再度爆发。约2千万吨的火山灰、二氧化硫气体等喷射物直接注入平流层,形成了一层火山云,使得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含量急剧增加。Mt.Pinatubo火山爆发是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它对未来两三年内全球辐射收支及平流层臭氧含量的减少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使用自行研制的L625二倍频Nd:YAG激光雷达(波长532nm)在安徽省合肥市  相似文献   

10.
李炳仁 《科学通报》1978,23(5):282-282
依照文献[1],复Banach空间B中的闭线性算子T称为谱算子,指存在谱测度P(·)满足:1°对复平面上的任Borel子集E,P(E)是B中的有界投影算子,并依强算子拓扑,P(·)是可列可加的;2°存在常数M,使‖P(·)‖≤M;3°如E是复平面上有界的Borel子集,则  相似文献   

11.
南海东北部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16°~25°N, 112°~124°E)存在显著的障碍层分布. 障碍层发生概率秋季最大(45.7%), 夏季次之(31.1%), 春季最小(23.3%). 吕宋海峡及其以西的南海东北部中心海域(18°~22°N, 112°~120°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约为40.0%, 中国台湾海峡南端、台湾岛南端东西两侧、台湾岛以东(22°~24°N, 122°~124°E)和吕宋岛东北海域(18°~20°N, 122°~124°E)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分别为19.0%, 61.1%, 33.3%和80.0%; 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 层结机制和降水机制分别是南海东北部春季(特别是冬末春初)和夏、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TRMM卫星观测为后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极中山站极夜和极昼期间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龙骅 《科学通报》1992,37(15):1388-1388
极夜和极昼是地球上南北极圈内出现的太阳终日不出和终日不落的特殊现象。我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无极夜和极昼;中山站(69°22′S,76°22′E)有58天极夜和55天极昼期。1990年2月至1991年1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辐射和热状况观测实验,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黄土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隆瑞 《科学通报》1988,33(9):690-690
中国黄土高原分布于北纬34°—38°与东经102°—112°之间,地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台拗的南部。 早在元古代-太古代时,鄂尔多斯台拗的基底已经固结,成为长期隆起的古陆。古生代时,该区经历了多次下沉和抬升。中生代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形成大型内陆盆地。早白垩世晚  相似文献   

14.
楼兰残梦     
从美国地球卫星传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东,大约东经88°~92°、北纬39°~41°之间,有一块面积近1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该区域的周围存在着一道道类同心圆状分布的地貌,外形酷似人的耳朵,这就是著名的罗布泊。而楼兰就位于罗布泊的西北角。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蓟县系杨庄组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怀春  张世红  李正祥  李海燕  董进 《科学通报》2005,50(13):1370-1376
对采自蓟县剖面的蓟县系杨庄组(~1350Ma)紫红色泥质白云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研究, 成功分离出两个剩磁分量. 低温分量A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接近, 被解释为重磁化分量. 高温稳定剩磁分量B能够在99%置信水平上通过褶皱检验(褶皱的时代为中晚侏罗世) 和95%置信水平上通过倒转检验. 岩石磁学实验表明其携磁矿物为赤铁矿. 其平均方向在构造校正前为D/I = 77.6°/-24.3° (κ = 5.4, α95 = 18.3°), 校正后为D/I = 72.2°/11.5° (κ = 24.6, α95 = 7.9°, N = 15), 该分量被解释为原生剩磁. 相应的视磁极位置为(17.3°N, 214.5°E, dp/dm = 4.1°/8.0°). 对现有高质量古地磁极拟合结果表明, 华北地台、Laurentia、Baltica和Siberia大陆在1800~1350 Ma期间保持同一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陆蛭水平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2′,北纬18°10′~20°10′,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海南岛山蛭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是研究山蛭生态的理想地方。根据海南岛的地形、气候、生态类形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调查。以20分钟内慢走所  相似文献   

17.
白垩纪同褶皱重磁化组分揭示中扬子褶皱带构造旋转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谈晓冬  韩玉林 《科学通报》2007,52(17):2049-2056
为研究中扬子褶皱带的变形过程, 对重庆万州地区中三叠世灰岩和中晚侏罗世砂岩进行了古地磁研究. 系统热退磁表明, 侏罗纪样品受现代地磁场重磁化严重, 三叠纪样品分离出3个重磁化组分: 低温(0~200℃)、中温(200~360℃)和高温(400~460℃)组分. 低温组分分布于现代地磁场方向附近, 可能为黏滞剩磁. 逐步展平褶皱检验显示: 中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 33%±8%时获得,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 Dec = 11.2°, Inc = 45.2° (α95 = 4.5°, N = 34),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79.3°N, 219.5°E (dp = 3.6°, dm = 5.7°); 高温组分在褶皱展平至50%±27%时获得, 在95%置信范围内取褶皱展平至 70%, 相应古地磁方向为Dec = 24.2°, Inc = 49.0° (α95 = 3.6°, N = 23), 对应古地磁极位置为69.2°N, 195.5°E (dp = 3.1°, dm =4.8°). 与白垩纪参考古地磁方向或极位置比较, 上述重磁化组分揭示该地区在褶皱变形的中期经历了12.8°±3.5°的顺时针旋转, 而变形后期以来没有发生旋转. 结合前人数据, 认为中扬子褶皱带万州-香溪段部分弯曲是由弯山构造引起的; 湖北蒲圻地区在褶皱变形末期以来经历了27.5°±5.8°的顺时针旋转, 因此至少50%的构造旋转是由于弯山构造导致的. 中扬子褶皱带发生于侏罗纪末期和早白垩纪的褶皱造山事件也揭示了华南-华北地块碰撞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纪早期.  相似文献   

18.
张小曳 《科学通报》1991,36(19):1487-1487
一、采样及实验 利用单孔巴托耳型分级撞击式采样器(美国国际质子激发X荧光(PIXE)公司)采集了1990年4月三次尘暴期间及尘暴后气溶胶样品。第一次是4月6日在西安(34.3°N 108.9°E)(尘暴Ⅰ);第二次是4月10日在宁夏沙坡头(37.5°N 104.9°E),北京(39.9°N 116.4°E)和11日在西安(尘暴Ⅱ);第三次是4月25日在北京(尘暴Ⅲ)。据陕西省气象局提供的极轨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4日,哥伦比亚帕斯托市西南8公里处的加莱拉斯火山发生喷发。正在现场进行勘察活动的6名火山学家及其他一些人员不幸遇难,其中有应用重力测量来提高火山预报准确度的先驱,英国开放大学的地球科学家杰弗里·布朗。加莱拉斯火山是哥伦比亚历史上活动最频繁的火山,自1580年以来共喷发21次。当1988年该火山重新活动的第一个征兆出现以来,各种情况都预示着该火山将有一次大喷发。再考虑到它仅离帕  相似文献   

20.
天山现今地壳快速缩短与南北地块的相对运动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王琪  丁国瑜  乔学军  王晓强  游新兆 《科学通报》2000,45(14):1543-1547
基于天山及塔里木地区1992~1999年间多次全球定位系统(GPS)大地测量,直接观测到跨天山西段(76°E)约 20mm/a的地壳快速缩短及天山东段(87°E)约4mm/a的汇聚变形,且跨天山带的南北向汇聚变形从西到东递减.天山南缘GPS点所代表的现今运动方向基木与天山褶皱带走向正交,塔里木盆地整体上对天山褶皱带形成正向挤压.塔里木盆地内部变形较小或基本不变形,整体上作为刚性块体,以95.7°E,40.3°N(甘肃省安西)为欧拉极,相对于稳定的西伯利亚地块作顺时针旋转,角速率为0.64°/Ma.哈萨克地台及准噶尔盆地间有明显相对运动,在亚洲构造运动格架上,准噶尔盆地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