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3-异丙叉利巴韦林(Ⅰ)为原料,通过碱催化与3个不同的酰氯缩合酯化和酸催化水解脱除异丙叉保护基两步反应合成了3种化合物,即1-(5-对硝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a),1-[5-(3,4,5-三苄氧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b)和1-(5-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Ⅲc),Ⅲa和Ⅲb通过催化氢化得到1-(5-对氨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Ⅳa)和1-[5-(3,4,5-三羟基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基]-1,2,4-三氮唑-3-甲酰胺(Ⅳb)。采用IR和1HNMR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研究了碱和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酸对脱除异丙叉保护基的影响以及Pd/C用量对催化氢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啶作为酰化反应的缚酸剂和溶剂具有选择性较好、产物较单一、转化率较高(达95%以上)的优点;对甲苯磺酸对脱除异丙叉保护基的效果较理想,且副产物较少;Pd/C和硝化物(Ⅲa)的质量比达到0.10才能促使反应进行完全.  相似文献   

2.
甜菜碱对枯草芽孢杆菌合成利巴韦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TM903为供试菌株,采用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方式,考察了甜菜碱添加量对枯草芽孢杆菌合成利巴韦林及其合成途径中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培养基添加0.7g/L的甜菜碱,发酵36 h后每间隔3 h流加0.1g/L甜菜碱,可显著提高PNPase的相对酶活,并且使利巴韦林的产量达4.21 g/L,比未添加前提高了47.2%.  相似文献   

3.
张攀 《科技信息》2013,(22):223-223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吸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把利巴韦林静滴改为超声雾化吸入。结果:80例肺炎患儿经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3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7%,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在患儿咳嗽、气促及肺部湿啰音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巴韦林雾化吸入配合常规治疗婴幼儿肺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用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药物中利巴韦林含量的新方法,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pH=4.8),发现利巴韦林在-2.1V(vs SCE)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峰.该峰峰电流i p与利巴韦林浓度在5.0×10-6~6.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n=9).经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平均回收率为99.4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给予相同的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184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1岁1 ug/(kg·d),2~10岁10 ug/d,1次/d;对照组204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愈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除个别患儿有发热外,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利巴韦林喷雾剂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研究组在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流涎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经统计分析显示:热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单核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性(P0.05),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不具有相关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 G,Ig A,Ig M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且研究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结论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退热、流涎消失及疱疹消退时间,提高免疫蛋白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滴涂的方法将血红蛋白固定到双十六烷基磷酸酯(DHP)/聚丙烯酰胺包裹的硫化镉纳米粒子(PAM-CdS)膜修饰金电极的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蛋白在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0.1MpH=6.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式电位为0.0405V(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并且峰电位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负移,其斜率为-40.1mV.pH-1,表明此反应过程是一电子一质子过程.利用此修饰电极,我们研究了血红蛋白与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离子液体中喹啉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喹啉及其衍生物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中,很多喹啉衍生物都具有生物活性[1],所以喹啉环的合成多年来一直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家和药物合成化学家的重视.虽然已有很多合成喹啉的方法[2],但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们的反应条件往往比较苛刻,而产率并不高,有些方法还必须使用昂贵的催化剂.所以亟待开发简单有效的合成喹啉的新方法.由于离子液体没有蒸气压、不易燃、热稳定性好、易回收并能重复使用,所以被认为是传统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理想绿色替代品[3].我们在离子液体[bmim][BF4](1 butyl 3 methylimidazoliumtetrafluoroborate)介质中,以FeCl3·6H2…  相似文献   

9.
肟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醛或酮与盐酸羟胺进行亲核加成-消去反应制得中间体肟,在氢氧化钠与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肟与卤取代物反应,合成了10个具肟醚结构的化合物A,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等所证实,并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发现A1、A2、A8等多个目标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或杀螨活性.  相似文献   

10.
以阿昔洛韦为原料合成了阿昔洛韦衍生物[9-(2-丁二酸单酰乙氧基甲基)鸟嘌呤]。合成的阿昔洛韦衍生物[9-(2-丁二酸单酰乙氧基甲基)鸟嘌呤]结构经NMR和MS得到确认。所得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以芳香醛或邻苯二甲醚为原料,以分子内Friedel-Crafts酰基化、Nazarov环化、Pinacol重排等反应为主要合成策略,发展3条茚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共合成出8个茚酮化合物,所有产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表征和确认。合成方法具有原料价格低廉、实验操作简单、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从9,10-菲醌出发,通过溴化得到2,7-二溴-9,10-菲醌,通过两种不同的还原方式分别合成了不同的菲醌衍生物2,7-二溴-9,10-二羟基氢化菲和2,7-二溴9,10-二羟基菲.所得化合物通过’HNMRxl3CNMR、ESI—MS和熔点测定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澳栗精胺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抗炎症病变、免疫抑制缺陷和肿瘤转移等方面的功能,澳栗精胺的一些衍生物在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肝病毒等方面比澳栗精胺本身活性更高.该文系统地优化了在有机溶剂中酶法合成澳栗精胺衍生物的条件,并且纯化得到了6-O-丁酰澳栗精胺.结果表明:合成澳栗精胺衍生物的最优条件为Lipozyme RM IM在四氢呋喃中、30 ℃下催化反应60 min,其中澳栗精胺的转化率为84.3%,6-O-丁酰澳栗精胺的得率为39.2%.纯化得到的6-O-丁酰澳栗精胺与标准品在高压液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相同.  相似文献   

14.
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唑衍生物应用广泛,按照不同的原料和合成方法进行分类,综述了近年来吡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促进香豆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催化量硫酸的存在下,用微波辐射进行Pechmann 反应,制备香豆素衍生物,获得中等至良好的产率.本方法快速、方便.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两种新型兼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功效的N—硝基—N—氮基(取代)甲酰-2,4,6-三氯苯氨类化合物,并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征实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甲基-8-羟基喹啉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合成了2-甲基-5-氯甲基-8-羟基喹啉,收率65%。8-羟基喹啉通过先溴化生成5,7-二溴-8羟基喹啉,再与丁基锂作用生碾主基锂,然后与亲电试剂环氧乙烷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别作用合成了5-(2-羟乙基)-7-溴-8羟基喹啉,收率分别为70%和66%。  相似文献   

18.
N-1-烷基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咪唑在碳酸钾-聚乙二醇固-液相转移条件下的N-烷基化反应.考察了聚乙二醇分子量,不同碳酸盐对反应的影响.用各种类型的的卤代物合成了八个N 1-烷基咪唑衍生物,伯卤和烯丙卤的产率为66—95%,溴代仲丁烷和叔丁烷的产率分别为37%和8%,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单锂化N,N-二甲氨甲基二茂铁与二丁基二氯化锡反应生成一个锡原子桥连两个二茂的基的有机锡化合物。此化合物与过量的碘甲烷作用生成其季铵盐,使此盐分别与亲核试剂甲醇钠,苄主六氢吡啶反应是到相应的三个新有机锡二茂铁衍生物,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变,质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得到了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