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南方喀斯特"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能使世界遗产能世代传承,对遗产地进行保护与管理非常重要。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通过保护与管理,实现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证遗产地价值永续利用;同时也阐述了保护遗产地地方文化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字高程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被提出以后,发展非常迅速,这是与其应用分不开的。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荔波提名地为研究区,选取该区1∶10 000地形图自动矢量化,检查修改后生成高精度DEM,并叠加SPOT-5卫星影像生成该区的三维可视化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VIEW、ARCG IS等软件的功能进行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研究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裸子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及种系分化特征。结果表明:提名地有裸子植物7科20属36种,是中国乃至世界裸子植物区系的关键组成,是贵州裸子植物分布的核心,北温带区系起源的松科(Pinaceae Lindl.)和东亚区系起源的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 Neger)植物在区系构成中起关键作用。物种分布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区系起源早于中生代白垩纪,中国特有属丰富,是东亚裸子植物区系的原始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区系成分随海拔升高热带成分减少,而温带和中国特有成分增加;按裸子植物分布区亚型的分类,裸子植物亚热带性质强,具有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性。属的区系分化强度低反映了寡种属多,区系的古老和残遗性强,科的区系分化强度高反映了区系分化能力强;种系分化强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有各类珍稀濒危裸子植物27种,珍稀濒危程度高;有地方特有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 W.L.Huang.),新区域特有大明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 var.damingshanensis Cheng et L.K.Fu),西北缘分布的模式标本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Cheng),有中国特有裸子植物28种,特有率高且独特。通过讨论,提名地是世界裸子植物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山地,是东亚成分三尖杉科和北温带成分杉科(Taxodiaceae Warming)的现代分布中心;是亚热带裸子植物区系的典型范例,特有区系成分高,位于裸子植物东亚起源和分化的核心位置;拥有最为丰富的中国特有种,植物珍稀濒危程度高。这与提名地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立的山体和古老的地质历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机制;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武隆峡谷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个峡谷喀斯特发育演化系统,例证了正在进行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峡谷喀斯特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
—亚热带典型的锥状、石林和峡谷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及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代表地球三大喀斯特片区之最大片区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作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重新复苏,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如何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开发,保证世界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3S”技术集成在喀斯特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3S”技术集成引入贵州喀斯特发育研究,以平坝多缤洞流域区为试点,通过计算机系统及相对应的软件平台支持和外部设备,使数据采集、更新,控制点的定位和专题地图的制作以及统计分析作自动完成,从而得出该地区喀斯特发育与演化的规律模式。 相似文献
7.
荔波2007年6月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境内有典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和原始森林植被,在开发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人类破坏活动频繁的当今,如何才能解决处理好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促进遗产地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3S技术为手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延伸到农业生态景观,针对农业生态景观的特点,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景观格局——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为贵州省农业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福州大学城周边地区为例,探讨了利用“3S”技术对小区域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的实用方法.利用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航空遥感(RS)数据,闽侯大学城周边区域乡界地图,植被覆盖的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基于全数字作业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技术提取研究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信息,综合运用“3S”技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运用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大学城周边地区多年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的申报规则和对我国世界遗产申报实际的研究表明,自然遗产成功申报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以浙江雁荡山为例,理清自然遗产在申报规则、申报政策,以及自然遗产自身在研究、管理和区域地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有利于特定自然遗产项的成果申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溶原坝地与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生产潜力对比研究——以贵州清镇和花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候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通过对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与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的对比研究,得出决定喀斯特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首要自然因素为土壤条件,其次是热量条件,再次是水分条件,最后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其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执法监察和和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环境退化、资源衰竭、人口膨胀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农业将是今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是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和密集型管理.文章阐述了基于RS、GIS和GPS即3S技术的生态农业的定义以及内涵,并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详细研究了该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实施生态农业发展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3S"(RS,GIS,GPS)技术对巫水流域1990年、2010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得2期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和植被覆盖图,据此对该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为有效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后期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转变,主要植被类型未产生明显变化,植被覆盖度总体分布格局变化不大,水域面积的增加扩大了湿地动物生境,增加了水域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应用3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大庆油田工矿区为例,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景观生态环境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技术流程;利用大庆油田工矿区2005年SPOT5的影像,对其200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信息提取,利用GPS的精确定位技术对提取信息进行验证,结合大庆油田工矿区1996年详查地形图数据,借助MAPGIS的软件功能,对大庆油田工矿区景观生态环境的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随着大庆油田的建设,对生态景观的破坏很大,特别是在油井与井排路附近提取的信息变化很大,景观破碎化严重,耕地、湖泊泡沼面积明显减少,草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调查及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3S技术在二调中地类调绘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S技术在地类调绘中的优势,在分析了综合调绘法和全野外调绘法的特点基础上,总结出了两种调绘方法的适用范围。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调查及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3S技术在二调中地类调绘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S技术在地类调绘中的优势,在分析了综合调绘法和全野外调绘法的特点基础上,总结出了两种调绘方法的适用范围。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市羊肠片区储备用地耕地面积统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的县级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4):43-45
着重介绍了3S技术(指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 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环境信息系统中应用的情况,以贵州省都匀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为例,详细描述了综合利用“3S”技术、多媒体以及虚拟仿真、专家系统技术,根据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的特点,运用近期分辨率较高的卫星遥感资料,以资源、生态环境及相关经济社会资料,建立县、乡、分级管理的智能化、高精确度、动态更新的县级资源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3S技术的当前发展现状,并以3S技术在金川区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中的应用为例,论述了3S技术在土地利用数据更新方面的应用,并根据具体实践进行了进一步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