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能电子诱变选育雷帕霉素产生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能电子束对雷帕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照射时间分别选用10s、20s、30s,在诱变株中筛选高产突变株。最终获得一株高产菌株NP09-62#,其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3.3%,且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亮氨酸抗性法选育L-甲硫氨酸高产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亮氨酸(Leu)抗性为标记筛选L-甲硫氨酸(L-Met)高产突变株.以一株具有M-海因水解酶系统的芽孢杆菌MV0073为出发菌株,经过6轮紫外诱变,筛选出27株抗亮氨酸的L-Met高产突变株.其中突变株M604的L-Met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倍,且培养液中积累的高含量L-Met能在培养后期稳定持续,M604连续传代6次,遗传性状稳定,表明用Leu抗性选育L-Met高产突变株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抗药性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复合氯化锂处理盐霉素生产菌株,利用含棕榈油的筛选平板,结合选育脂肪酶活力高的菌株,成功获得产量提高并适应棕榈油发酵的高产菌株Ae-4.棕榈油完全替代豆油摇瓶113 h发酵的产量是豆油发酵的88.7%(出发株为69.6%).进一步通过选育抗药性突变株获得了抗链霉素的高产突变株E4Lt-1(摇瓶发酵产量提高57.4%)和抗利福霉素的高产突变株Rift-1-2(摇瓶发酵产量提高44.9%).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 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 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
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 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 结果表明, 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 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 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 产量为1.479 g/L, 比出发菌株N3 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 经5次传代, 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产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乳酸乳球菌为出发菌株,在含有高浓度Nisin的固体平板上,筛选出了耐受10 000IU/mL Nisin的乳酸乳球菌菌株,其发酵单位达到1 680IU/mL。以此菌株为起始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利用24方孔深孔板快速筛选高产Nisin的突变株。结果表明,在诱变菌株的存活率为3%的条件下获得的突变株的正突变率达到27.3%。通过摇瓶发酵进一步考察初步筛选的正突变株的Nisin发酵水平,发现有一个突变株发酵Nisin的活性达到6 120IU/mL。  相似文献   

6.
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RH进行紫外诱变选育,用TLC法初筛得到84株丁二酸产量较高的菌株;对初筛得到的菌株进一步用HPLC法复筛,得到1株高产突变菌株C4-1.经遗传稳定性分析,发现该高产突变株连续传5代后丁二酸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碳源、氮源优化实验表明,突变株C4-1产丁二酸的最适碳源为液化淀粉,最适氮源为玉米浆干粉,且可以采用液化玉米粉添加少量玉米浆干粉代替液化淀粉和玉米浆干粉,以节约成本;在优化条件下突变株C4-1三角瓶发酵60h,丁二酸产量达到(52.91±0.53)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33.46%.  相似文献   

7.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对由高山被孢霉出发菌株M3-18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DES诱变3min,可获得高产突变株M20,其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对照株M3-18提高了4.4倍,而且突变株的继代遗传稳定。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DS 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霉(Penicillium.sp)DS 97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一突变株,编号DS 9701-M 09.该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是原始菌株的2.3倍,经传代培养,该菌株的PHB解聚酶高产特性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9.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对由高山被孢霉出发菌株M3-18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DES诱变3min,可获得高产突变株M20,其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对照株M3-18提高了4.4倍,而且突变株的继代遗传稳定.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中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11倍,并且突变株经过传代10次,发酵能力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突变株在一组培养基上的γ-聚谷氨酸产量可达到33.81g/L,是优化前的1.11倍。该突变株的摇瓶发酵产量较高,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基础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从事纤维素降解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木质纤维素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界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植物纤维类生物质的斜卧青霉菌株,并获得该菌的多株抗降解物阻遏纤维素酶高产突变菌株。最近,已完成了对多株斜卧青霉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正在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深入探讨其酶系组成和酶合成调控机理。选育出的高产突变株,已用于规模化生产工业用酶,并开发出玉米芯生物炼制生产纤维素乙醇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强  刘自熔 《山东科学》1994,7(2):54-58
通过对菌株产量分布参数的统计学分析,棘抱小单孢菌74#被选作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获得小诺霉素含量为80%的高产突变株的概率以紫外线对原生质体悬液30秒诱变处理为最高(22.8%),5株高产突变株的小诺霉素组份与效价平均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3.3%与51.2%.初步探讨了甘氨酸对原生质体化的作用机理以及原生质体诱变与再生处理提高小诺霉素产生菌生产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是利用抗生素抗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林可菌素产生菌林可链霉菌高产菌株选育。本次实验以湖北制药厂五分厂生产上使用的林可链霉菌80^#菌株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与氯化锂进行复合处理,在含林可霉素的平板上筛选出林可霉素抗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再经摇瓶初筛,得到五株摇瓶效价有大幅度提高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4.
γ-多聚谷氨酸产生菌高效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几组不同的诱变条件对γ-多聚谷氨酸生产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进行诱变,诱变后将所有菌株混合,以此未经筛选的混合菌共同发酵,并以终产量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使发酵条件逐渐向高产正突变株倾斜,产量得以逐步提高.同时在混合茵状态下找到适合高产正突变株的发酵条件,以此发酵条件作为筛选平板,对混合菌分离纯化,选育到γ-PGA高产菌Zγ-29,产量是出发菌株的4.14倍,筛选条件即为该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对灰树花菌株Gr1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经过粗筛和精筛后,从50株诱变株中选出两株多糖含量和产量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Gr1a和Gr1g,其产量分别为1.74%和1.62%,多糖质量含量(w)分别为11.67%和12.01%.经过摇瓶试验以及发酵试验,两株诱变菌株Gr1a和Gr1g菌丝得率和多糖含量都很稳定,表明所得突变株是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产、高多糖含量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6.
海洋低温BS070623菌株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渤海湾分离260余株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双层平板筛选方法选出2株低温蛋白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BS070623)蛋白酶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BS070623菌株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糖0.8%,豆饼粉1.4%,磷酸氢二钾1.0%,磷酸二氢钾0.7%.上述条件下该突变株低温蛋白酶产量为913.2 U/mg.  相似文献   

17.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以期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时间60-70s时可能达到最大正向突变概率.通过紫外诱变、罗红霉素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突变株R-1,辅酶Q10产量达到0.021g/L,较出发菌株产量(0.018g/L)提高16%.经过6次传代培养,突变菌株产辅酶Q10产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CICC1100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并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育种,以期获得高产菌株.灰色链霉菌孢子悬液经90%紫外致死剂量诱变后,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0.8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分离得到105株链霉素抗性突变菌.其中链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9株,正突变率高达18.1%,同时获得了产链霉素能力约为出发菌株2倍的突变株SM-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育药用真菌猪苓的速生高产菌株。方法采用氦-氖激光和紫外线对猪苓菌丝体进行诱变处理,以菌丝生长速率和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LU-7,与出发菌株相比,其最大菌丝体干重高出25.1%,单位培养基胞外多糖含量增加了83.4%,而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经氦-氖激光和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了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生能力都明显提高的猪苓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对两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黄丝曲霉JS-Q和黑曲霉XK-L进行复合诱变,诱变混合菌株直接进行产酶培养,利用"复杂系统定向调控技术",以酶活为指标对培养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在产酶培养条件优化过程中富集正突变株并逐步提高酶活,在挑选出正突变株的同时优化出适合高酶活正突变株的培养条件.最终从优化产酶培养基中挑选到菌株F17和F27,产酶能力比出发前菌株XK-L提高了64.9%和49.4%.用这两株菌分别发酵槐角苷,经测定其转化率分别为76%和78%,比出发菌株XK-L提高31.0%和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