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软件需求的种类,以及目前流行的一些需求获取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给出了各类软件需求产生流程图,并对需求的种类和有代表性的几种需求获取方法及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解释.最后尝试性的给出了一个软件需求获取方法查询表.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需求获取与表示方法——基于领域本体知识的需求获取与表示方法。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框架作为形式化需求的主要工具,即通过抽象需求资源的语义信息来建立表征其语义的本体模型,以增强面向对象方法的表达能力和弥补面向对象方法的知识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概念设计早期阶段的需求获取过程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决定性环节.为保证快速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对用户需求进行采集,利用领域专家系统建立用户需求与功能技术特征关系矩阵,引入三角模糊数法对关系矩阵中的信息进行处理,构建一种基于产品设计知识库的需求转换机制,以便在将用户需求向具体产品设计参数转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研发能力及资源的影响,最终获得满足用户需求、便于企业生产制造具有市场竞争性的产品.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规则的个性化服务技术具有简单、直接等优点,但及时更新规则库比较困难。将基于规则树的增量式规则获取方法应用于个性化服务技术中,在保证规则质量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学习时所用时间,能及时更新规则库。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规则的个性化服务技术具有简单、直接等优点,但及时更新规则库比较困难。将基于规则树的增量式规则获取方法应用于个性化服务技术中,在保证规则质量前提下,大大缩短了学习时所用时间,能及时更新规则库。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2016,(8)
研究目前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首先,在信息服务的需求获取及协同优化方面:(1)完善了面向特征领域分析的需求获取方法;(2)完善了基于目标场景的用例驱动需求获取方法;(3)研究了协同分析与优化方法,同时开发了相应的支撑工具。其次,在信息服务的建模与模型演化方面:(1)研究了基于Petri网的建模和模型演化理论与方法,同时开发了相应的支撑工具;(2)研究了基于进程代数的建模与模型演化理论与方法。最后,在信息服务模型的形式化验证与确认方面:(1)研究了基于模型的测试理论与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模型测试工具;(2)研究了基于PPTL的符号和限界模型检测理论与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模型检测器;(3)完善了基于MSVL的仿真理论与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支撑工具MSV;(4)研究了基于抽象精化的模型检测理论与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7.
8.
在企业创新进程中,高效获取、利用信息,能优化创新决策并加速创新进程。本文从面向企业创新需求的科技信息服务变化特点入手,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其服务特色和优势,提出了广东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知识检索过程中用户需求模糊、不充分而难以准确获取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的特点,将其区分为显性和隐性2部分,并结合概念图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需求语义描述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交互式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交互式遗传算法在知识检索需求获取过程中的应用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及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李江华;陈淑婷;李云浩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6):24-28
提出了一种面向领域的QoS模型,论述了获取与处理各种QoS信息的方法.同时,对层次分析法在确定QoS属性权重中的运用、Web服务QoS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示例. 相似文献
11.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是为适应大土木工程专业要求而开设不久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就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如何进行教学前的准备、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阐述,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的模具并行工程系统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模具计算机辅助并行设计系统方法,并对并行工程系统开发过程、传统过程分析、过程重组、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建模和系统框架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模糊设计结构矩阵进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和通过对模糊设计结构矩阵按信息度进行模糊排序来指导过程分解与重组,提出了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具信息模型,通过基于规则与基于事例相结合的推理机制实现知识、数据、事例等各种信息的动态集成与应用,以支持并行设计机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用一个改善的标志网格方法对二维方柱涡脱落流的计算(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处于均匀流中高Re数的二维方柱的气动力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使用了二维不可压粘性NavierStokes 方程和三维不可压NavierStokes 方程两个模型,没有采用湍流模型,在非均匀网格系统下进行了计算,对对流项采用三阶逆风格式,求解压力方程组使用多重网格,大大提高了传统的MAC方法的效率.对均值和脉动气动力以及Strouhal数、功率谱等项与实验进行了比较,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 CPA法测定多种组分的原理 ,并应用该原理 ,对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混合样品中 Zn2 、Cd2 和Pb2 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较为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离散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散涡方法已成为计算流体力学中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数值方法.本简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我们对该方法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初步介绍了近十余年来,我们在离散涡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17.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制备HEDP的方法,即利用缓蚀剂与阻垢剂联合法制备HEDP.该方法解决了常规方法中存在的污染环境、浪费原料、产品质量较低的问题.实验给出当反应温度为35~40℃,原料配比为1:0.9,保温时间为3 h,保温温度为120℃时,产率较高,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转鼓分流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流量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分流分相式气流两相流体流量计,其采用转鼓作为分配器,从被测的两相流体中成比例地分流出约20%的气流混合物,并应用分离法分别测量出其中的气相和液相流量,然后根据比例关系确定被测两相流体的各相总流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明,分流系数等于分流通道数与总通道数的比值,而与流型无关,实验中出现的流型包括分层流,波状分层流和环状流,在实验范围内,流量测量的平均误差小于5%,实验结果与表明,转鼓运动间隙是影响实际分流系数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转鼓的加工精度愈低,运动间隙过大,则分流系数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就愈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评价开放式基金绩效所采用方法的缺陷,引入了最小凸性投入需求集方法(MCIRS),并在此基础上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开放式基金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确立科学的指标权重,重视指标彼此间重要性的量化,确定考核评优指标模型,为确定普通高校图书馆考核评优体系模型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