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叫什么吗?它的名字叫鼠龙,这是一种生活在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的食草性恐龙。1979年,科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一窝鼠龙幼龙化石。这些幼龙化石缺少尾巴,体长只有20厘米,与一只老鼠的大小相当,因此取名为鼠龙。  相似文献   

2.
日本三大姓     
在日本人的“百家姓”中,大姓要数“铃木”、“佐藤”、“田中”三家。有人统计,“铃木”是最多的一个姓,人数约200万。日本现任首相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宝级的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先生,创造了一套新的戏剧表演训练方法,简称“铃木方法”。这一体系主张将训练视野投注到演员自身“动物性能量”的释放方面,重视演员的下半身,尤其是腰部及下肢力量与平衡的训练,从而提高表演者肢体语言的张力。经过严谨的教学实践和戏剧排演,可以真切感受到“铃木方法”对演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这就使得高职表演训练的多元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我省公安、文化部门,在贯彻有关“把打击文物犯罪作为全国‘严打’斗争的一部分”来抓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物一样受国家的保护”,依法从化石贩子处收缴了1100多件古生物化石。贵州蕴藏着众多的古生物化石,其中以凯里动物群、兴义贵州龙动物群和关岭海百合等化石尤为丰富。在凯里动物群中,有海绵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蠕形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触手动物、原体腔动物、菌藻类和疑源类等共10个门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也有很多人知道我国有一种极度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叫扬子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龙”的原型之一就是扬子鳄呢?经专家考证,“龙”的形象是“以扬子鳄、湾鳄为主体,融合了其他生物特征以及人们的艺术加工综合而成的神话形象”。  相似文献   

6.
辽西是世界上罕见的化石宝库,近年来由于发现了大量古鸟类、带“毛”的恐龙、两栖类、早期哺乳动物及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而在全世界引起轰动。不过早期有几种脊椎动物化石是日本人发现和命名的,包括细小矢部龙、楔齿满洲鳄和满洲龟。满洲龟属直到1986年才有第二个种——发现于黑龙江鸡西市的东海满洲龟。1995年又有报道在辽西发现了辽西满洲龟。大家知道龟以其体质的特殊性和躯干包藏于骨质甲壳内而迥异于其它动物。龟鳖类甲壳分为背腹两部分,背面的叫背甲,腹面的叫腹甲。甲壳除次生退化外,一般分内外两层:外层是角质的,由许多盾片组成;内层是骨质的,由许多骨板组成。龟鳖类不仅脊柱与壳愈合,背甲也由骨板与肋骨愈合而成。与其它所有的脊椎动物不同,龟鳖类的肋骨位于肩带和腰带之  相似文献   

7.
继中华龙鸟、尾羽鸟、北票龙、孔子鸟等轰动世界的远古化石之后,辽西地区化石出土和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被命名为“三燕丽蟾”的远古蛙化石,堪称世界第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人类研究所侯连海教授,在古鸟类化石的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蛙化石。经过两年多野外地质工作和室内研究,研究人员逐步了解了该化石的产出起点、层位及相关的地质占生物信息。它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村村西的中生代中期的硅质页岩层中,其时代是距今至少1亿2千多万年前。因为辽西地区的古地名是“三燕”,且该化石保存了完整而精美的骨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诸城市是我国重要的晚白垩世恐龙化石产地,目前已探明恐龙化石点达30多处,发现化石近2万件,其中尤以大型鸭嘴龙类为代表.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诸城发现并命名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意外诸城角龙和巨型诸城暴龙等8个恐龙新属(种),部分为世界首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发现及科研成果的问世,让诸城成为当下国内外科学家追踪研究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的又一“主战场”,我们翘首以待诸城成为在中国继四川自贡和冀北辽两之后的又一个田野“龙宫”.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第一次提出“千叶的课程表”作为书名时,有朋友问道:“作者叫千叶吗?”还有的说:“课程表有什么可看的?”我们简短的解释是,作为小卓在日本十六年生活、学习的一本笔记,相比书中对日本社会、教育、文化的诸多观察和记录,课程表不过是一个比喻,而这本小荫书也只是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10.
进入1982年以来,西方经济一直处在衰退阴影的笼罩下。对比起来,日本经济的现状和前景如何?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在去年底曾指出:“今年的日本经济和外国相比经营得还算顺利,但以中长期观点看决不容乐观。”铃木这段话可说是对日本经济形势的一个概括。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恐龙的化石,并由此衍生出一些上古神兽的形象,比如“龙”。欧洲的一些古籍中也有关于恐龙化石的记述和插图,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骨骼的真实身份。西方故事里,金字塔诞生的两千多年前,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就已经出现。这种观点一直统治着西方世界,这为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带来了很多阻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恐龙化石非常丰富,属种之多,延续时代之长,举世罕见,堪称“恐龙王国”。最近几年,我国辽西地区下白垩统热河群产出的恐龙化石再次引起了世界瞩目。从分类上讲,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恐龙化石,是产出于朝阳县梅勒营子的鹦鹉嘴龙化石。鹦鹉嘴龙是一种亚洲特有的恐龙,因其吻部长得像鹦鹉嘴而得名。这种恐龙是一类两足行走的植食性动物,是许多恐龙研究学者感兴趣的一类恐龙。不过,真正把世界的目光引向辽西的发现,是带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发现于辽西北票,从形态上看,它处在向鸟类演化的一个相对原始的进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发现了一只近百年历史的手动灭火装置—“太平龙”,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灭火器,它保存完好,很是罕见。只见这种装置在一个大木桶上绑着一根又长又粗的扁担,木桶壁很厚,外面包着铁皮,桶内有两个活塞,中间有一个铜制的“气缸”,部件表面已锈迹斑斑。据村中老人回忆,这是一个清代灭火用的器具,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老百姓叫它“太平龙”,也有人叫“水龙”。是由全村人集资从外地购买回来的,当时在靖江极为少见。旧社会老百姓家家户户住草房,容易失火,“太平龙”也曾屡建奇功。清代的灭火器  相似文献   

14.
贵州龙动物群举世闻名,贵州龙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兴趣和关注。“贵州龙动物群”是以水生爬行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化石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繁多,是贵州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具有巨大科学价值的化石动物群。现在我们就向读者介绍一下鲜为人知的贵州龙、兴义龙发现始末。1957年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教授就接受了去云南、贵州、广西地质考察和采集标本的任务。多年的野外工作养成了他对节假日淡化的习惯。他告别了妻女,踏上了征程。胡先生的采集工作很顺利,在云南野外工作了155天,取得了…  相似文献   

15.
辽西是个神奇的地方。那里出土了各种长羽毛的恐龙的化石.为解开鸟类起源之谜不断地增加着新线索。不久前,新的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长着四个翅膀的顾氏小盗龙“飞”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解开鸟类起源之谜似乎近在咫尺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主持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新疆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自2002年8月以来,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者一起,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对在该地区发现的地质时代大约为1.6亿年前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2006年2月9日出版的Nature上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类冠龙.冠龙代表最原始的霸王龙类,把霸王龙类的确切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千万年.同时,冠龙化石也是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虚骨龙类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研究恐龙的第一位学者是杨钟健。在我国发现的第一条恐龙是“满洲龙”,是俄国人1916年在黑龙江省嘉荫县采到的。我国科学家自己发掘并研究的第一条恐龙,是1938年在云南省禄丰县发掘并整理的“许氏禄丰龙”。目前我国收藏并研究恐龙的机构有: 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解放后在杨钟健教授领导下,先后发掘并研究了棘鼻青岛龙、甘肃永登的马门溪龙、云南的禄丰龙、内蒙古的甲龙、云南的滇中龙、谭氏龙、嘉陵龙、阔口龙等。各门类恐龙化石都有展出。目前由赵喜进、董技明指导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瞬间凝固的美丽———海关罚没化石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了。该展览最引人注目的,是24块精美的海百合化石标本、10多条保存完整的贵州龙化石,和贵州龙保存在一起的鳞齿鱼及一条近1.6米长的海生爬行动物———兴义龙。海百合标本很大,绝大多数是具有根、茎、冠的完整个体,长达1米多。海百合茎上顶着花朵状的萼和腕形成冠,数十个海百合个体丛生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画面,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丽画卷。展览中还有一块珍贵的贵州龙标本,在约16×35厘米的岩石面上分布着5条贵州龙,它们头头相对…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自由民主党前大平派重要成员铃木善幸7月17日组成新内阁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铃木上台时明确表示,要继承和坚持大平内阁的对外政策,并任命同大平首相有四十五年至交、曾任大平内阁官房长官、对大平外交非常熟悉的伊东正义为外相。同时,还任命大平的智囊、前外相大来佐武郎为对外问题的政府代表。伊东外相表示“要在外交方面执行大平内阁的政策,保持和提高已故大平首相建立起来的国际信誉”。“多边自主”外交要有它的继承性,这是已故大平首相的一贯主张。1972年7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个时期在这里沉积下来的物质石化成岩石,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海相三叠系。当时,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死后被埋在地下成为化石,这些化石埋藏在三叠系的灰岩中。我国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研究工作始于1957年。当年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兴义顶效村采集到几块脊椎动物化石,经杨钟健教授鉴定属于鳍龙类,定名为胡氏贵州龙。以后在湖北、广西、云南、安徽和西藏等地的海相三叠系中,相继发现多种爬行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共计13属,时代从三叠纪早期一直到晚期。虽然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