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最近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报道,1999年8月至10月,以э·р·穆尔达舍夫教授为首的一批俄罗斯科学家在西藏进行考察,考察结果是他们确信西藏存在着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并认为西藏金字塔群与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金字塔以及复活节岛、索尔兹伯里史前巨石和大洪水前的北极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数学规律。据称,科者小组在西藏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种古迹,它们明显沿光线方向定向排列和分布在海拔6714米高的主峰──圣山冈仁波齐峰周围。根据穆尔达舍夫教授等粗略估算,这些金字塔从底座到顶部的高度分别在100米至1800米不等,而著名…  相似文献   

2.
张如柏 《科学通报》1991,36(7):557-557
1988年秋,我们在西藏进行地质考察时,在某地发现了蓝宝石. 该蓝宝石点发现于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上的某基性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上靠近基性岩体一侧,与之共生的有磁铁矿、角闪石、黑云母、辉石、基性斜长石等,由于岩体本身为黑  相似文献   

3.
新矿物——自然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树勤 《科学通报》1981,26(15):959-959
我们在研究某超基性岩体的硫化物矿石的人工重砂中发现了自然铬,它与另一个新矿物——铜锌矿密切连生,因而证明了它是一个天然产出的矿物。 一、地质产状及共生 自然铬产于四川某地  相似文献   

4.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发现高压麻粒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钟大赉 《科学通报》1995,40(14):1343-1343
在西藏南迦巴瓦峰的西侧,沿雅鲁藏布江右岸,出露大片麻粒岩相片麻岩,其中含大量基性麻粒岩包体,特别是在直白东沟,我们发现了一些高压基性麻粒岩包体,与麻粒岩一起构成一个高压麻粒岩带,该带的西北紧邻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向东南变为角闪岩相和绿片岩相岩石,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下地壳剖面.高压基性麻粒岩包体为透镜状,单个透镜体大小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其长轴及内部面理与围岩片麻理一致.包体核心较新鲜,由近等量的粉红色石榴子石和绿色辉石组成,石榴子石和辉石有时呈条带状相间出  相似文献   

5.
西藏东部发现景星化石动物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金华 《科学通报》1983,28(19):1187-1187
1982年,我们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的横断山地区综合考察队,在西藏东部八宿地区的拉贡塘组中发现了一个以双壳类奇异蛤(Peregrinoconcha)为主体的化石群(通称景星动物群),这个生物群化石数量丰富,产于一套单斜地层中,下有海相层作底,上  相似文献   

6.
西藏科亚古泉华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永平 《科学通报》1986,31(21):1654-1654
1984年夏,中国-联邦德国珠穆朗玛峰北坡联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聂拉木县的科亚盆地考察中,于盆地东缘的科亚普河左岸发现了一套厚度七米多的古泉华沉积。它是西藏地区目前发现最厚的泉华沉积,并且处于高喜玛拉雅山的较高山区,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在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中,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藏4.1 Ga碎屑锆石年龄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西藏普兰县石英片岩中, 利用SHRIMP U-Pb法测年发现4.1 Ga碎屑锆石, 该年龄为目前中国最老单颗粒碎屑锆石年龄, >4.0 Ga两测点仅为一颗锆石中测得, 其Th/U值介于0.76~0.86之间, 属岩浆锆石. 24颗锆石的35个测点的年龄值可分为六个年龄段, 认为研究区可能至少存在六期古岩浆活动. 这一发现, 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龄数据.  相似文献   

8.
原生球粒自然金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敏 《科学通报》1991,36(12):960-960
作者在康定黄金坪金矿床硫化物石英脉中发现20余粒球粒自然金,与石英、碲铅矿、方铅矿连生。电镜观察表明:单体呈浑圆状,局部凹陷内有微石英晶簇,无任何磨蚀痕迹。粒径0.005—0.05mm,堆积聚晶呈瘤状,除  相似文献   

9.
正日本著名的化学家福井谦一说:大自然深不可测,在科学的自然认识中,对科学创新最有影响的,就是直接地、如实地认识自然。整天和复杂而单纯的大自然打交道的科学工作者,若不靠这种认识方法,就不可能创造出推进科学前进的理论和新的科学法则。在科学史上,一些科学家直接、如实地认识自然,受到自然现象的启发,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  相似文献   

10.
佟宏鹏  陈多福 《科学通报》2012,(36):3500-3510
冷泉广泛发育于大陆边缘海底,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甲烷温室气体及极端环境的生物资源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在全球泥盆纪到第四纪地层中发现了代表古代冷泉活动的自生碳酸盐岩或生物化石,但鲜有在我国大陆范围内发现确切古冷泉沉积的相关报道.本文报道了我国大陆境内首个确切的古代冷泉碳酸盐岩沉积——西藏日喀则晚白垩世冷泉碳酸盐岩.日喀则冷泉碳酸盐岩呈结核状产出于晚白垩世日喀则弧前盆地深水浊流沉积地层中,主要由自生碳酸盐矿物(平均约56.2%)、石英和长石碎屑矿物(平均约27.3%)及绿泥石、伊利石和蒙脱石黏土矿物(平均约16.5%)组成.碳酸盐岩结核发育有泥微晶凝块、团块和草莓状黄铁矿等现代冷泉碳酸盐岩中常见的沉积组构.碳酸盐矿物13C值为27.7‰~4.0‰(V-PDB),表明冷泉渗漏的热解成因甲烷是日喀则碳酸盐岩结核的主要碳源.冷泉碳酸盐岩的Ce/Ce*值经La异常校正后显示无真Ce异常,反映形成于以还原为主的环境.日喀则碳酸盐岩结核的这些特征是日喀则弧前盆地海底在晚白垩世发育有冷泉甲烷渗漏活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西藏伦坡拉盆地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坡拉盆地位于藏北高原南部,海拔4,000多米,是藏北新生代地层甚为发育的地区,第三系沉积厚达3,000米以上,均为陆相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的欧组、牛堡组、丁青组和伦坡拉组。我们自1967年以来,先后分析了孢粉样品近300个,获得了大量的、种类众多的化石孢粉,为伦坡拉盆地的地层时代和地层对比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李锡林 《科学通报》1989,34(6):440-440
一、产状 汞自然银产于贵州省纳雍县水东一带氧化带型铜银矿床中。矿床产震旦纪灯影白云岩上部。属小型矿床,矿体分散,形态复杂,均氧化成了氧化矿石。矿石矿物包括孔雀石、锌孔雀石硅孔雀石、兰铜矿、异极矿等。残存的原生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锌黝铜矿、锌砷黝铜矿等。汞自然银分布在异极矿、石英、孔雀石等矿物中。因粒度极细,仅在光片中见到。其产状有二:一为分散或浸染状,粒度0.005×0.01mm;二为微细脉状,常具分枝现象,一般0.001×0.25mm,大者0.01×2.32mm。两种产状常出现在同一视域中。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1973,18(1):11-1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我国与尼泊尔边界上,一向为国内外科学工作者所注视,“珠穆朗玛”藏语圣母之意,早在十八世纪初,就由我国测量人员测定位置,载入1719年铜版印制的清《皇舆全览图》,一百三十年后,印度测量机构从南麓测定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珠穆朗玛峰的登山和科学考察,活动频繁,但在解放以前,这个地区的科学工作,几乎全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领导下,藏族人民从封建农奴制度下解放出  相似文献   

14.
西藏措勤盆地上二叠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西藏改则肥下东乡阿多嘎布下二叠统下拉组剖面野外实测中,根据岩性尤其是古生物组合特点,分析该剖面可能有上二叠统的存在。室内大量古生物鉴定结果证实了这一野外推论的正确性。这一发现表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区普通缺失上二叠统”的已有研究结论值得重新认识。该组含有珊瑚,有孔虫,腕足,藻类等丰富的暖水型生物群化石,局部出现珊瑚,层孔虫点礁,这一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当时古特提斯域从高纬度又转变为低纬度的演  相似文献   

15.
王富葆 《科学通报》1994,39(8):731-731
定日盆地位于藏南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北坡,是一个形成于晚新生代的构造盆地.历史上曾有多次破坏性地震发生.作者在该区野外工作中发现了盆地内近南北向分布的大规模地震形变带,从而首次提供了该区近南北向构造最新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板其金矿原生矿石中发现自然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丰 《科学通报》1991,36(23):1838-1838
板其金矿为我国最早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卡林型金矿的特点是金矿化以微细粒浸染状的自然金形式产出,显微镜下极难发现。  相似文献   

17.
西藏三趾马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及其对高原隆起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万波 《科学通报》1979,24(19):885-885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说,这种影响更为直接。这是中、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探讨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及其隆起的过程等有关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仅从古脊椎动物学的角度,以三趾马动物群为依据,对隆起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吴一民 《科学通报》1987,32(24):1881-1881
一、地质概况 西藏定日县帕卓区普那村的含煤地层,罗中舒(1980)已作过简要报道,命名为普那组,时代定为中侏罗世。1984年,作者重新作了生物地层工作,首次发现了植物化石,经研究属卡洛夫期(Callovian age)上冈瓦纳群分子。该区的地层层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张忠英 《科学通报》1979,24(2):82-82
伦坡拉盆地位于藏北高原的南部,介于唐古拉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这里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第三系厚达3,000米以上,系一套内陆湖盆相沉积。最近,作者在研究伦坡拉盆地第三系真菌孢子的同时,在牛堡组上段发现一种很有意义的小盾座亚科(Microthyreae)具口孔的子囊果化石。这种类型的小盾座亚科化石在中国还是首次记录,值得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20.
拉萨地块下二叠统拉嘎组是一套与冈瓦纳地区晚古生代大规模冰川作用有直接联系的沉积地层,作者在西藏申扎地区的拉嘎组中分析出孢粉化石,说明早二叠世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的出现与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退事件有密切联系.该套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远低于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双囊具肋花粉和单囊花粉含量最高,Hamiapollenites与Striatoabieites两属地位尤为突出;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虽低但分异度较高,单气囊花粉Cordaitina所占比例较大,双囊具肋花粉Hamiapollenites,Striatoabieites,Protohaploxypinus的种数很多,可建立Hamiapollenites-Striatoabieites组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少数"冈瓦纳型"分子Parasaccites obscurus,P.cf.radiplicatus,Plicatipollenites indicus的存在外,其余含量极高的分子则可与新疆北部早二叠世孢粉组合相对比,说明早二叠世冈瓦纳和亚安加拉共有某些植物类群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这类孢粉组合在早二叠世冰海相沉积物中的出现表明,拉萨、南羌塘等地块由冈瓦纳北缘向华夏区转换的过程中,微植群发生的混生可能比古动物群响应的更早,至少在早二叠世的冰期末或冰期结束后就已经发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