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西方都有星占术,但占法各不相同,本文所述中国星占术的特点,是针对西方而言的,总的说来,二者占卜的对象不同,西方以五星月亮的正常行度为占,中国则以星象的变化为占;二者占卜的服务对象不同,西方为个人占卜,而中国为帝皇军国占卜,故西方的星占是民间的,中国是官办的。  相似文献   

2.
P.T.1047号写卷是国内外所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篇幅最长、内容极其丰富且苦涩难懂又涉及吐蕃早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占卜类文书。文章认为该卜法属于中古苯教卜法,其产生年代很早,是藏族先民创造的非常古老的卜法之一,也是吐蕃王室或上层集团独享的一种占卜术。在其占卜的方式上,学界有木板上掷骰子法、羊胛骨卜法、象雄绳占法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是通过文本研读发现,上述观点均经不起科学的检验,多为猜测或推断。另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偏救弊,翻译P.T.1047号全文的同时,做了必要的注解。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峡江地区"击鼓焚山"的民俗活动是远古时代尚巫之风的残存,其目的是为烧龙祈雨以禳除旱灾;而"烧下种"则是自远古"刀耕火种"传承下来的一门农耕技术,但由于"占卜伺雨"的仪式亦使它带上了一些巫风色彩.二者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洪武十六年(1383年)翻译完成的《天文书》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系统介绍阿拉伯星占术的中文著作。前人认为,直到明末清初,在欧洲天文学与星占学传入的刺激之下,人们才开始关注此书,而当时关注的目的主要是寻求西学之源或与欧洲星占学进行比较。通过研究17世纪传播西方星占学的关键人物薛凤祚,我们发现,《天文书》不仅是引导薛凤祚学习欧洲星占学的桥梁,而且一直被他作为与欧洲星占学相互补充的星占学知识来源,最后还被他用到对中国王朝命运的实际占验之中。他的这些工作表明,《天文书》和回回星占学在中国的影响大大超出了此前学者的估计。  相似文献   

5.
尽管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占卜习俗研究比其他地方已经拓展了许多空间,但还缺乏"新世界"的视界,比如希腊、罗马、亚述和中国对占卜术所作的贡献。中国关于占卜的文献记载极为丰富,可以为占卜比较研究提供一些等值的证据,这是极有可能的,而且将这些证据极富意义地并置起来,又可以避免现行的为比较而比较的神谕研究现实。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7.
耿华玲 《科技信息》2007,(24):100-101
先秦楚人好卜善筮,其卜风之盛,带来了占卜方式的多样化。本文根据现有成果重新分析和归纳,提出楚人的占卜方式主要有:龟卜、筮占、草卜、竹卜、枚卜、梦占、木式占、望气、占星等。楚人虽好卜筮,但其心态是复杂多变的。论文最后部分对楚人占卜时的心态也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8.
法律移植以理解为前提 ,理解是视域的融合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难与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的视域融合 ,因为二者有着实质性差异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中国培植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所需要的文化生态环境———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9.
<尹湾汉墓简牍>博局占图构造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排列、配置、统计等方法 ,对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 (约公元前 1 5年 )中的“博局占”图进行考释 ,找到了“博局占”图的原始形式 ,发现了 2 1 0 0年前一种数学游戏的新证据。应用数学方法研究占法获得一些有趣的结论 ,这有助于对汉代占卜史的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人如何在占卜中应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两汉是中国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西汉和东汉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时期,伴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开始,社会出现开放的风气,对规范妇女方面采取了较宽容的态度,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有相对的自由权利。但到东汉时期由于封建礼制的完善,对儒家思想和女性道德观念的宣传,男性自我地位提高而女性地位降低,女性开始自觉遵守不合理的伦理道德规范,地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中西方建筑理论的根源处解释了中国古建筑和西方建筑在情与理的处理方面的差别,再从建筑形式、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建筑价值四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东西方建筑的审美特征的不同。最后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出发,解释了外环境和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说明中国人最早而且最坚定、最始终如一地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互相照应,共同体会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各自文化载体的“乌托邦”现象,在中西文学中可谓源远流长,且存在丰富的可比性。本文尝试用新的文学理论来阐释其内涵、品格并比较中西“乌托邦“现象的类型和流变,最终旨归于“乌托邦”的宏观审视。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角度,揭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与文学忧患意识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从中西文学、文化的对比中,探讨中国文学的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的表现特征,从而确定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相互交汇、碰撞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日益突出的位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尚书·尧典》记载了传说时代古人利用正南方天空出现的星辰确定四季,战国楚帛书描绘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的创世历史。《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出现了节气以及四季的天象物候记录;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六十干支纪日法和阴阳合历,并有君王与巫祝通过天象观测传达天意,预卜吉凶,颁布天象与历法的远古占星术记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神猴原型及其在东西方的比较进行的个案研究。全文阐述了这一形象如何从民间文学走向文人创作 ,继而走向世界 ,在东西方引起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人类学:历史、理念、事实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艺术人类学是一门有系统的新兴学科.通过对学科情境的历史梳理和评判,认为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诉求在于寻求研究范围上的全景性、艺术观念上的集群性、多维化和细密化的艺术"他者"之间的全景式平等互动机制、艺术研究格局上的完整性,以及学科本身完全而又彻底的实验性和反思性品质等.  相似文献   

19.
The 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 (TTG) rocks in Sushui Complex of Zhongtiao Block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ries according to their zircon U-Pb ag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ne is subduction-related (SR) and the other collision-related (CR). The SR TTG rocks, together with other Late Archean island arc magmatism, were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oceanic subduction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in Late Archean; while the CR TTG rocks formed in a thickened crustal environment, which was responding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blocks in Paleoproterozoic. All these features support a model that the Zhongtiao Block is a part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in the middle of North China Craton.  相似文献   

20.
"科玄之争"与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这一视角反思20世纪初期的"科玄之争",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科玄之争"作为一种文化象征,预示了此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主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当代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之路必须在这种大文化背景下展开,要解决好中西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会和个体与人类的统一这样一些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