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李炳军 《河南科学》2011,29(11):1380-1383
利用2002-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估计了基于收入差距的各项消费支出的消费函数,并就估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文教娱乐支出而言,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水平在收入层次上的差异较小;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差异较大,不...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镇和农村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进行了实证分析,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结果显示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在不断扩大。分析了我国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我国地区问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地区间城镇收入分配趋势是趋同、农村收入分配趋势是趋散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8年~2006年中关联合进行的7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村家庭收入数据,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经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2003年-2005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要高于1988年-1999年,且以1996年为分界点收入流动性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三阶段趋势;收入流动性可有力地促进中国农村居民长期收入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制度安排的角度透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大的制度成因。认为农村制度供给缺失和收入分配政策向城市倾斜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程度进行了测算.把农村居民收入的总体差距分解为地区结构差距和收入结构差距.在地区结构的分解中发现区域间的差距是构成总差距主体,但从时间序列看,区域内对总差距的影响程度逐步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农民收入的差异对区域内差距影响最大.在收入来源的结构分解中,发现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总差距的决定因素,但其对总差距的贡献度在不断降低,提高落后地区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降低差距的有效途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总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安徽省1998-2017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并建模,构建基于贴近度的IOWG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安徽省2018-2020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会继续扩大,未来3年的年均增长速率约为5%.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收入不良指数、库兹涅茨指数和阿鲁瓦利亚指数等指标对新疆城镇、农村居民内部及其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小娟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3):92-93,192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其消费能力的增强,是实现甘肃经济平稳增长、提高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本论述通过对各种消费函数模型的模拟,找出了适合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理论,以及影响甘肃农村居民消费及储蓄行为的要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收入结构的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尼系数法研究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轨迹,通过计算居民各项收入的集中率与贡献率,分析各项收入来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矩的影响,揭示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因此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是今后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甘肃民族地区持续恶化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有效治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事关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本文以甘南州为例,选取2000~2015年的数据,借助Eviews软件分别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建立ARMA模型,并以2011~2015年的实际值进行验证,得出模型预测效果较优的结论。最后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甘南州城乡收入差距实施短期动态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甘南州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会持续拉大而相对差距逐年缩小,接着给出了进一步治理甘南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78—2009年中国最终消费率的下降由居民消费率主导。基于城乡差距和城市化水平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居民消费率分别与农村居民消费率、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城市化水平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正相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负相关。应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率、扩大城镇消费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途径,提高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12.
以咸阳市、陕西省和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1991—2004年咸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3.
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城市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却不如城镇居民,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其中一辆马车是消费,光增加城市居民的消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本文着眼于两方面的收入差距,指出提高农村收入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性。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村消费的收入结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同时讨论多个相互关联模型的似不相关回归(SUR)分析方法,以2000年-2006年我国31省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7大类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住房支出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影响显著;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民食品、衣着、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作用明显;转移性收入主要影响农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乡总人口等数据,计算出反映地区差距的指数,并分析我国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为例,在分析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造成其差距存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从总量差距来看,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其中绝对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而相对差距在2014年达到最高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从结构差距来看,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于农村,比重差距最大时在2014年达到8.73%;从增速差距来看,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则缓慢;从影响因素来看,造成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因素主要有原始财产因素、主体禀赋因素和政策制度因素。通过对江西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探讨,试图为江西省缩小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以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迅速拉大,所以如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三农"问题的焦点是农民收入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找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比例作为城乡收入差距衡量指标,以按第三产业分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通过建立VAR模型、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从消费水平的角度估计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成都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牵动作用十分显著,政府通过发展战略与增长方式的调整,对通货膨胀进行严格控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可能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经济增长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问题为研究对象,使用1995到2011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借助宏观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非农就业问题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而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有所不同,地区间非农收入差距将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1993-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武汉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证券市场发展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财产性收入不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证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证券市场发展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