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目前,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光凝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及手术治疗。抗VEGF药物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达到抑制眼中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渗漏是现有延缓PDR进展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就抗VEGF药物在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激光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8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组:激光治疗,联合组:抗VEGF(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用药安全性、治疗总有效率以症状改善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CMT、BCVA指标较接近,P0.05;治疗后6个月后两组患者CMT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CMT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CVA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更短,P0.05。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应用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可明显减小CMT,改善患者视力状态,加快患者症状缓解,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开展的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和一系列药物治疗给DR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文章对DR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rs699947(-2578C/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61例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组)和213例未并发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DNA,PCR反应扩增含rs699947(-2578C/A)位点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Bgl II酶切,测定rs699947(-2578C/A)基因多态性。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VEGF rs699947(-2578C/A)基因AA型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携带VEGFrs699947 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结论:VEGF基因启动子-2578C/A多态性与DR病有关,携带AA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因附加病变持续不退超过1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12只眼,因出现新增嵴样病变或纤维增生膜加重接受激光光凝治疗40只眼.二者联合治疗后,42只眼视网膜血管网或嵴消退,其他病变消退,视网膜平坦.仍有6只眼病情未控制,病变处纤维增生明显,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另有4只眼考虑复发,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期复查均痊愈.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可能是AP-ROP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了, 尚无确切疗法.目前, 治疗多围绕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或消退而展开.光动力学疗法、激光光凝及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 有一定的效果, 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制剂的开发改变了AMD 治疗的方法,使AMD的治疗出现曙光.因此有必要探求新的治疗方法, 开辟一条有希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郑伟 《科技信息》2011,(17):14-14,30
目的:观察Q开关532nm和1064nm激光综合治疗咖啡斑的疗效。方法:采用Q开关532nm治疗头和Q开关1064nm治疗头交替治疗,即第一次治疗采用Q开关532nm治疗头对皮损部位进行治疗,间隔2个月后的第二次治疗采用Q开关1064nm治疗头,治疗参数根据当日皮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能量选择由低到高。治疗周期为一年,随访一年。结果:本次治疗的10例患者,面部均未产生疤痕,3例患者色斑基本消失,5例患者色斑面积明显减小,色斑颜色明显变淡,2例患者面部色斑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Q开关532nm和1064nm激光综合治疗咖啡斑是安全、可靠、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Q开关Nd:YAG激光、强脉冲激光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雀斑的治疗效果,探讨雀斑治疗的较适宜方案。方法选用波长为532 nm的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患者21例,选用波长为560 nm的强脉冲光治疗23例,先以强脉冲激光治疗2次,隔1月联合Q开关激光进一步治疗25例。随访3~6月判定疗效。结果Q开关激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19%,强脉冲光治疗组为78.26%,Q开关激光联合强脉冲激光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为100%。结论 Q开关激光和强脉冲激光对雀斑均有较好的疗效,二者无显著性差异;Q开关激光联合强脉冲激光治疗雀斑的疗效较单用其一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病变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PDR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11眼行巩膜环扎术,其中8眼行硅油填充,15眼行白内障摘除。结果:术后三月随访26眼视力都有明显好转,4眼由于视网膜下出血及增殖膜,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治疗PDR有明显疗效,同时也是目前治疗PDR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532 nm激光的不同功率诱导棕色挪威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以探求成模率最高的激光功率。方法 将45只挪威棕色大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每组15只,激光功率依次为400 mW、300 mW、2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100 ms,每眼光凝10~12个点。对各实验组大鼠激光造模后的第1周、2周、3周、4周行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眼底彩照可见激光诱导后的视网膜因玻璃膜的破坏呈现水肿状态;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功率200 mW的激光与300 mW、400 mW的激光诱导后第1~4周的渗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对比渗漏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3周和第2、3周的渗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视网膜破坏后结果紊乱,然后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最终趋于稳定,部分视网膜结构萎缩变薄。结论 200 mW、300 mW、400 mW的532 nm激光均可以诱导挪威棕色大鼠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其中300 mW的成模率最高,脉络膜新生血管于1周后开始形成,第3周达到高峰,第4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鉴定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模型的一种客观可靠的方法.方法 在间接检眼镜下用氩激光光凝有色家兔视网膜,分别于光凝后7、14、21、28天时行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并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光凝后7、14天时,OCT检查见光凝斑视网膜变薄,脉络膜反射被遮蔽,FFA未见荧光渗漏,光镜检查见视网膜神经层变薄.光凝21天后,OCT检查见光凝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光带增厚,光凝后21和28天时,FFA检查分别有55%和35%的光斑有点状荧光渗漏,光镜检查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OCT检查与FFA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符合,OCT及FFA检查可作为鉴定是否有CNV形成的客观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Z-scan方法系统地研究了(NBu4)2[Zn(dmit)2]在丙酮溶液中的共振和非共振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和光限幅特性.在532 nm皮秒脉冲激光的激发下,样品表现了较强的饱和吸收特性,三阶非线性折射率为负值;在1 064 nm皮秒脉冲激光激发下样品三阶非线性折射率为正值,并表现出了明显的光限幅效应.样品的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β=-2.94 cm/GW.估算了共振条件下的共振增强因子约为32.2,由此推断:由于共振增强的影响,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由532 nm的激光激发比在1 064 nm激发下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大两个数量级.在λ=1 064 nm和532 nm两种波长的激发下样品的分子二阶超极化率γ分别等于1.18×10-32(esu)和 -3.77×10-30(esu).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光限幅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倍频Nd:YAG脉冲激光,在波长532nm、脉冲宽度为40ps的条件下,研究了配位聚合物[Cc(L4)(S04)(H2O)2]n的光限幅特性,其光限幅特性起源于激发态吸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脉冲光解法测量了哺乳动物碳氧血红蛋白的光解反应的量子产率.脉冲光解法是利用一束波长为532 nm、脉冲宽度为8 ns、重复频率为10 Hz的脉冲激光照射碳氧血红蛋白溶液,使其发生光解反应.考虑到碳氧血红蛋白溶液和其光解产物脱氧血红蛋白的光吸收系数不同,可利用另一束波长为432 nm的连续激光检测溶液在光解前、后...  相似文献   

15.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析临床疗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对80.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对25.7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3例已发生房角粘连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眼压降低、疼痛缓解;视力维持术前水平12例,1例术后视力略有提高,是目前治疗较(?)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3.47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10%患有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全视网膜光凝等治疗方法,具有起效缓慢、术后预后较差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抗VEGF类的研究中,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观察在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PHI)干预下,脯氨酸羟化酶2(PHD 2)在缺氧环境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眼内相关增生因子表达的关系。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并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氧组(hypoxia)、干预组(intervention)。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缺氧组加入200μmol/L缺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_2);干预组加入500μmol/L的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PHD 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RT-PCR检测PHD 2、VEGF mRNA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鉴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 2和VEGF的表达比较弱,呈弱荧光染色;缺氧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 2及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呈强红色荧光及强绿色荧光;干预组PHD 2及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缺氧组。RT-PCR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 2和VEGF mRNA都呈弱表达;缺氧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 2和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干预组中PHD 2、VEG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轻度增多,但较缺氧组明显减少。缺氧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干预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是干预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缺氧组(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明显高于缺氧组(P0.001);干预组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凋亡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缺氧环境可诱导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中PHD 2、VEGF mRNA的表达增高,刺激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减缓细胞凋亡;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缺氧环境下PHD 2增高引起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VEG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除了应用光凝、电凝及冷冻封闭裂孔外,采用巩膜垫压可提高治疗效果。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人脐带做为垫压物治疗视网膜脱离9例(10眼),疗效满意、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无感染,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激光物证搜索仪,可以无损直接发现潜在手印、汗液、精斑、血液等体液和其它隐藏,处理或者覆盖过的证据等,而不用对其进行化学预处理,从而保证其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生物活性。各种波长的激光物证搜索仪中,输出波长445nm的蓝激光和532nm的绿激光物证搜索仪最具有应用价值。设计了基于输出波长445nm/532nm的蓝绿光双波段激光物证搜索仪,系统实现三种波段激光(蓝光、绿光、蓝绿光混合)输出,结合了(蓝光/绿光)分别在物证搜索的优势,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现场操作性,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