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贝类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海洋贝类中常见的病害种类及其危害 ,介绍了国外已成功应用于贝病研究的 4种新方法 :细胞分离的离心冲淘法、流动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吞噬作用的化学发光技术和适用于贝病诊断的单克隆抗体技术 ,并对海洋贝类病害的防治研究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2.
人为压力源的强度和多样性日益增加已引发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与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类似,海域缺氧现象的频发使得缺氧现象成为重要的全球压力源。本文以贝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缺氧的定义和等级、缺氧的原因,并集中探讨了缺氧胁迫对贝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贝类养殖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贝类产业能够及时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普陀鹅耳枥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普陀鹅耳枥种质资源的岛内外就地与迁地保存现状,认为人为毁林开垦是导致其濒危的直接原因,花期不利天气是影响其传粉的外部因素,而雌雄花序分布格局不合理、有效授粉期短、花粉活力低、果壳坚厚等自身繁殖机制是限制其野外种群恢复和重建的主要原因。从野外种群的自我重建与天然更新角度分析,认为普陀鹅耳枥目前仍处于濒危状态。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种群规模,持续做好野外种群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种子品质,加强天然更新能力研究等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贝类养殖和贝类资源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海洋污染对贝类资源的破坏也引起了许多部门的关注,但迄今尚无专门的报告。作者于1964年7—11月和1965年5—7月对盐岛潮间带的贝类曾作过较细致的调查。1981年5—7月再次考查盐岛,探讨了海洋污染对贝类的影响。此报告将为进一步研究海洋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二十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微电子技术,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标志。“谁控制微电子技术,谁就能控制世界”。因此,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以最大的努力,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资源,竞相研究和开发微电子技术,并将它作为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结构。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动向当前电子工业已进入了微电子时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行业现状,采用知识产权分析方法对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技术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区域、关键技术领域、主要技术发明人情况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归纳总结了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的核心技术要点,梳理出当前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的技术路线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近3年来,伴随着环保政策要求,锂离子电池回收专利文献数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专利年申请量已突破200件;技术分布于电气/冶金/化学/环保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学科领域交叉特性;申请机构中企业的高占比说明该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价值。随着国家环保方面的政策日益完善和资源需求逐年提升,基于回收技术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可以预测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专利量会保持较大的上升趋势。产业政策、特别是污染防治规范与标准等将对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湿地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6年开始,在南黄海湿地开展恢复麋鹿野生种群的研究.从每年的2月开始,麋鹿产仔期间按照每旬记录产仔数,直至产仔结束;逐年统计半散养和野生麋鹿种群结构,通过种群动态监测并编制麋鹿生命表;选择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的鹿进行称重,分析鹿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观察麋鹿行为,并予以统计分类.研究表明:麋鹿已有了良好的繁殖能力,生命周期、野生行为、生理发育、繁殖周期表达等都较引进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已完全适应了南黄海湿地生态环境.说明野生麋鹿种群恢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人类活动干扰仍是影响麋鹿种群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地理标志是一项成熟的原产地资源保护制度,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密切关系.该制度有两项重要的功能,一是通过严格质量技术要求及技术标准控制原产地产品质量,二是通过特定名称专用许可支持原产地资源可持续性保护机制.地理标志制度保护内容包括:名称、种源、范围、立地条件、种植、管理、采收、加工、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该制度在我国近年来的实施效果及实践证明,有效设计及充分利用地理标志制度,能够对产地的生物种群及群落保护、土壤利用、环境污染、重金属控制、农药残留控制等起极大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一是地理标志是生物资源保护的重要制度选择;二是地理标志制度对生物资源保护的技术路线与操作设计;三是地理标志制度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食物链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建立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生态食物链上肉食种群一草食种群一草地资源三者的微分动力系统模型。并对平衡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草原生态食物链对人类活动的干扰随时间变化作出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达到平衡时。草地资源密度与草食对肉食种群的转化率成正比,与自身退化率、草食种群的消费率成反比,表明三者间的密度调节与制约机制;②草地资源的退化率m3大于生长率ra时,草地资源密度先迅速下降继而迅速上升;草食种群与肉食种群均逐步灭绝,表明人类应充分保护草地资源,更要限制牲畜放牧的强度,选择合理的捕杀强度是维持食物链生态平衡和保证生产效益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协调人类活动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甲藻、隐藻组成,硅藻在丰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光合色素HPLC检出水体中特征色素主要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而贝类胃容物中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少量青绿藻检出。四种贝类摄食选择性相似且不受水体中优势藻种的影响,主要以甲藻、硅藻中不占优势的藻种为食,对部分占优势藻种表现出避食性(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微微型浮游植物(青绿藻)对4种贝类的饵料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研究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育种在海洋贝类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良种化养殖是未来贝类养殖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根据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海洋养殖贝类的群体遗传学、贝类染色体组操作技术、杂交和选择的理论与方法、功能基因及其育种辅助标记、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和QTL定位、贝类遗传育种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贝类育种研究的若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除了采用传统的开发对策外,以DNA重组技术和DNA分子标记技术为标志的生物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中,本文就近年生物技术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并研究了一个种群与资源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由一个一阶双曲偏微分方程和一个微分-积分方程耦合而成,其中双曲方程描述了受资源影响的大小结构、种群的生长和死亡过程;微分-积分方程描述了资源的输入、衰减以及种群对资源的消耗过程.通过对模型进行离散化,建立了模型的隐式有限差分逼近格式,证明了有限差分逼近的收敛性及模型弱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15.
植物自然种群大都不是以单种种群的形式存在,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群落环境之中.群落演替必然包含着构成其群落的种群的变化.就演替机制而论,是构成群落的种群的变化导致了群落演替发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种群是中国亚热带森林植被演替的先锋种群之一,几乎贯穿其演替过程的始终.研究其数量动态对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样地编年序列”的应用为长命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提供了捷径.缙云山马尾松种群密度在约七龄前随时间增长;增长率随时间减小;在约七龄后随时间下降,增长率随时间增大;在约三十年后,种群密度仍随时间下降,但增长率显著增大.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植物量,在灌草丛到松阔混交林初期的演替中,呈现logistic增长,符合公式:P_p=40/(1+89.837~(-0.285A))在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中,表现出随时间而下降的趋势.导致缙云山马尾松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动力是种内光资源竞争引起的自疏和种间光资源竞争导致的他疏.主导因子是光.  相似文献   

16.
鲌亚科鱼类在我国有较广泛的分布,但有关其种群遗传学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本文从鲌亚科鱼类在我国的地理分布、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鲌亚科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群体历史动态和谱系地理格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概括遗传多样性研究在鲌亚科鱼类分子育种、种质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鲌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高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评估,加快优良种质的培育,实现鲌亚科鱼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遗传学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天然林遗传资源保护的理论基础.应用生态遗传学研究天然林生态系统中遗传和演替的关系、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天然林遗传资源的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健康维护,能够科学地指导天然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恢复和物种引进.  相似文献   

18.
张家利  腾格尔 《科技资讯》2013,(14):120-121
长期以来的勘探实践和大量研究证实,塔里木、南方和华北下古生界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实现我国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的现实领域,并在下古生界多元生烃与示踪指标体系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我国下古生界海相层系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仍存在诸多理论技术难题,如早古生代生烃物质特殊性与长期生烃演化过程认识有待深化,其中早古生代有机质多元成烃机理与油气示踪标志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智能车辆相关技术已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已能够在有限封闭场景中实现自主行驶的基本功能. 然而,实际道路测试结果表明,目前智能车辆技术仍存在较多局限,而智能车辆在复杂城市与越野环境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较多挑战. 作为智能车辆关键技术之一,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已基本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已得到较多工程应用,但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动态复杂场景理解能力弱、场景适应性差、模型复杂度高、参数调整难度大等缺陷. 由于机器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知识表征与模型拟合能力,其已经在智能车辆的感知与导航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为了解决传统运动规划与控制技术存在的泛化性与适用性等问题,许多研究者近年来也开始探索基于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的运动规划与控制方法. 本文将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车辆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规划与控制策略基本架构、基本学习范式以及基于学习的规划与控制方法三方面对现有智能车辆规划与控制策略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对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智能汽车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自动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的一个典型应用,限速标志检测与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由于对实时性能有很高的要求,限速标志在复杂环境下识别的许多关键技术仍在积极探索中。本文主要研究了复杂环境下所采集图像的预处理,双向融合的识别机制,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