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地统计学、GIS和传统统计方法,分析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通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并探讨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和人工施肥量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吉林省通榆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西部高,东北和西北部低,而全氮含量为北部高,西南部低;2)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差异并不显著;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着坡度的增大,急剧减少;4)淡黑钙土、栗钙土和草甸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高于风沙土和沼泽土;5)通榆县各乡镇人工施肥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的相关性并不强,说明影响本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因素以自然环境因素为主.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计学特征值和土壤退化指数分析方法,对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边缘带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特征值和土壤退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甘家湖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水平空间(0~5 cm)分异为胡杨林土>芦苇湿地>耕地>盐化草甸土>梭梭灌木林土,变异程度为47.20%.垂直空间分异上差异显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中层,中层高于下层,变异程度胡杨林土90.88%、芦苇湿地55.08%、盐化草甸土64.47%、耕地46.03%,梭梭灌木林土71.43%.土壤退化指数芦苇湿地-47.27%、盐化草甸-54.55%、耕地-33.09%、梭梭灌木林土-78.18%,定量反映了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湿地土壤有机质的退化程度,表明原生生态系统随人为活动干扰强度加剧而退化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卫星(SMOS)土壤水分数据,采用时空均方根误差、趋势分析、重心迁移模型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松辽平原西部2010—2014年生长季地表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土壤水分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5年间平均地表土壤水分含量从0.110m~3/m~3增加到0.120m~3/m~3.扶余、大安、通辽、奈曼旗等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化显著.在不同年份,地表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不同.土壤水分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迁移距离达30.809km.降水、植被覆盖因素均与地表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降水影响更强.在海拔小于200m或坡度为10°~20°的地区地表土壤水分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0.140,0.116m~3/m~3.黑土表层平均土壤水分更高,且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钻孔编录为基础查明义马地区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特征,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孔渗测试、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从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特征、渗透性和含气性方面展开上古生界页岩气储层特征分析,评价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生烃条件并优选页岩气有利目标层。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平均厚度为7.88~24.80 m,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脆性系数集中分布在40%~60%,纳米-微米级裂缝和粒间-粒内微小孔发育,孔隙度平均2.2%,埋深在1 800 m以浅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渗透率大于0.1×10~(-3)μm~2,吸附气含量为1.15~1.84 m~3/t。优选埋深在600~1 800 m的山2段和山1—太1段为页岩气有利目标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有机质对水泥固稳铅污染土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开展了不同有机质含量(0%,0.5%,1%,2%,5%)铅污染土的固稳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和溶出特性试验,探讨了有机质对水泥固稳铅污染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固化土的渗透性和浸出液pH增大,而抗压强度和铅浸出质量浓度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和压汞试验分析了有机质对铅污染土固稳特性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有机质通过阻滞水泥水化反应而使固化土胶结程度减弱,固化土的孔隙增大,渗透性增大且抗压强度降低.重金属与有机质发生络合等化学作用,改变了重金属的赋存形态,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这是固化土中铅溶出质量浓度降低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疆博州地区灰棕漠土、风沙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盐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森林土等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重铬酸钾法对各土壤类型有机质进行测定,通过结果分析出该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有机质含量在0.36%~8.62%之间,表层土壤至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上高下低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沿黄8市1县林地、草地、湿地、裸露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及2015—2019年的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发现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林地、草地、湿地及裸露地表的覆盖率分别为36.12%、2.61%、2.01%和0.56%。林地主要以阔叶林和阔叶灌木林为主,研究期间,针叶林、乔灌混交林、绿化林地和人工幼林面积有所增加,阔叶林与针阔混交灌木林面积有所减少;草地主要以高覆盖度草地为主,占草地面积的81.47%,研究期间,高覆盖度草地、绿化草地和护坡灌草面积有所增加,中覆盖度草地与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湿地中河流占整个湿地面积的97.63%,河流和水渠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裸露地以砾石地表为主,占整个裸露地的60%以上,研究期间,不同类型裸露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河南省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草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湿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下游河南段整体上高于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裸露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整体高于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林地和裸露地覆盖率整体有所降低,草地和湿地覆盖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地表净辐射是地气系统的重要参数,在推动大气循环中发挥极大作用,准确估算其时空分布对于研究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及构建多种生态模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为例,通过精度分析得出1、2、3、4、5、8、9、11月回归法精度更高,误差绝对平均值约35.23MJ/m~2,标准差约28.67MJ/m~2,而6、7、10、12月彭曼修正式法推算值更接近辐射观测值,其误差绝对平均值约38.47MJ/m~2,标准差约28.683MJ/m~2。整体上回归法误差绝对平均值约36.36MJ/m~2,标准差约28.67MJ/m~2,精度优于彭曼修正式法。在上述思路的基础上,计算月尺度地表净辐射的空间分布,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上,纬度是影响地表净辐射的重要因素,从低纬到高纬,地表净辐射逐渐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华南区,最小值出现在东北区;时间上,十年范畴内地表净辐射一直在波动,大体上呈逐年缓慢减小的趋势,在季节方面来说,地表净辐射呈现夏峰冬谷的状态,春季与秋季处于中间,而秋季略低于春季。  相似文献   

9.
仪征市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合理取样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仪征市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94年土壤普查2、000年土壤养分调查、2005年农业部测土施肥试点土壤养分数据,应用地统计和GIS技术进行时空变异特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年间大部分土壤养分都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土壤速效钾的变化分2个变化时期,前期减少后期增加,以1994年为分水岭;土壤pH呈略为的下降趋势;速效磷平均含量不高,变化不明显;有效锌含量比较稳定平均含量在1.0mg/kg;有机质含量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加3.0%。在本研究区域内,除了有效锌,其他土壤养分均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运用Cochran公式对研究区域样本容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范围土壤养分5%~10%的相对误差和95%置信水平条件下,能满足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的精度,合理取样数量分别为:pH 26个、有机质199个、速效钾52个、速效磷410个、有效锌310个。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福州城区两时相 Landsat 影像,根据城市发展程度差异将研究区划分为 Zone 1、 Zone 2、Zone 3三个环形区域,在反演地表温度和获取不透水面覆盖度信息的基础上,计算各区域 各级不透水面覆盖度的热分布指数和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分析2004—2021年福州市不同发展程度 区不透水面覆盖度与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植被覆盖度、不透水面覆 盖度和海拔高度对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 2021年,Zone 1不透水面扩张较少,Zone 2和Zone 3不透水面扩张明显,增加最明显的为Zone 3内 不透水面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不透水面覆盖度大于60%的区域对城市高温面积贡献最大,不 透水面覆盖度为80% ~ 100%时热效应贡献度最大;2004年影响地表温度的主导因子为植被覆盖 度,2021年Zone 1中不透水面覆盖度为影响地表温度的主导因子,其余区域中海拔高度为影响地 表温度的主导因子;福州市地表温度空间分异受多因子共同影响且两因子交互q值均高于单因子q 值。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质预测性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质是农田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精确地预测其空间分布是必要的.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仅仅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较大的采样密度下的预测.低山丘陵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实现较小采样密度下大区域土壤有机质精确预测,本研究应用预测土壤制图技术,在西南地区的一个面积为3 200km2的典型低山丘陵区,收集和分析了2 000个土壤样点(1 600个建模点,400个检验点),辅助以环境因子(地形因子、植被指数和土地利用),通过逐步回归构建了区域土壤有机质与环境因子的预测模型(R2=0.453,F=440.3,p<0.05),对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进行了预测性制图.利用验证集对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与克里格插值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低山丘陵区较小采样密度下,由于线性回归模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空间变异特征,其预测结果优于常用的普通克里格插值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分析了平塘县2014年水土流失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塘县的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率达到33.92%;900 m~1 200m的低山区是发生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66.99 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59.37%;全县坡度大于35°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为344.14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6.04%,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增加,坡度与水土流失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侵蚀面积为216.02 km~2,占坡耕地面积的93.62%,梯坪地和水域以微度侵蚀为主,几乎不产生水土流失;石灰土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55%。研究结果说明平塘县水土流失虽以微度流失为主,但不容小觑,应当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新疆博,精河流域下游小尺度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该区域土壤STS(土壤总盐含量)、SMC(土壤水分含量)、pH 和SOM (有机质含量)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地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法,讨论研究区土壤盐分、水分、pH、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盐分与土壤水分含量值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06.1%和658.2%,p H 值属于弱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26.9%,有机质含量属于强变异程度,变异系数为1532.3%。研究区的空间变异比率范围在616.~958.%之间,其中土壤盐分含量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土壤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 H 值均属于弱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上土壤盐分含量的分布呈中间高于周围的分布趋势,水分含量西南高于东北,pH值的空间分布基本上均匀,精河区域的比博河区域较高一点,有机质含量呈中间高于周围,西南部高于东北的分布趋势。土壤盐分含量与水分,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尤其是与有机质呈强相关性,土壤水分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H与盐分、水分、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尤其是与土壤盐分呈显著非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吸附气作为页岩气的一种重要的赋存状态,主要存在于黏土矿物及有机质颗粒的表面或孔隙内,泥页岩的吸附特征对含气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有机碳含量测试、热成熟度测试、X射线衍射、低温氮吸附及甲烷等温吸附等分析化验手段,对皖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的有机地化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吸附性能的控制因素及机理。结果发现:(1)研究区页岩处于过成熟阶段,R_O为2.83%~3.91%;有机质含量较高,TOC含量主要分布于1.97 wt%~7.32 wt%,平均为4.58 wt%。(2)孔隙类型以中孔占主导,宏孔和微孔含量较低。(3)样品的吸附能力差异较大,吸附量分布在0.47~8.63 m3/t,平均为5.21 m~3/t。(4)吸附能力受有机质含量、热演化程度、孔隙结构及黏土矿物含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吸附量随TOC含量、R_O及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平均孔径及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历史街区中的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污水溢流量,降低雨污分流改造难度,利用历史庭院下垫层的瓦砾层特点,采用渗水井海绵技术提高地表的雨水下渗率,削减降雨径流.蓄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瓦砾层平均蓄水率和渗透系数分别为33.52 L·m~(-3)和13.490 m·d~(-1),分别是原状土的7.7倍和245.3倍.通过渗水井将庭院雨水径流汇至瓦砾层可强化下渗,对不同面积庭院的渗水井直径选用方案进行了研究.以汇水面积为120 m~2的典型庭院为例,采用直径为1.6 m、蓄水深度为1.1 m的渗水井,能将重现期为3 a、降雨历时为2 h的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削减89.45%.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地质露头观察和样品测试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黔北地区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页岩的沉积特征及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埋藏热演化史、储层特征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区域分布广,残余面积约为14 600 km~2;厚度大,最厚可达200 m;有机质类型好,干酪根为腐泥型;有机质质量分数高,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高达3.92%;含气量好,饱和吸附量高达2.77 m~3/t;热演化程度高,镜质体反射率高达2.68%;埋藏深度适中,大部分地区埋深为1~2 km;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平均值为43.2%;非均质性强,脆性矿物质量分数横向、纵向上变化都大;孔隙度较低,集中在4%~10%;渗透率低,平均值为0.088×10~(-3)μm~2。因此,研究区龙马溪组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和压裂开采条件,习水—仁怀地区和道真—务川—沿河地区为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区带。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资源丰富,运用概率体积法和地质类比法算出的资源量吻合很好,为(3.52~4.69)×10~(12) m~3。  相似文献   

17.
应用MODIS数据进行土壤盐渍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和表现形式,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探讨了利用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区域性盐渍化土壤进行分类评价的方法.以银川平原为例,选用分辨率为500 m的MODIS遥感影像数据,运用非监督图像分类方法中的ISODATA算法,对该区域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和分布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银川平原区内,非盐渍化土面积约4 088.50 km2,重度盐渍化土面积约170.00 km2,中度盐渍化土面积约659.00 km2,轻度盐渍化土面积约1 653.50 km2.与实际调查资料对比,得出本次分类结果精确度为77.6%.  相似文献   

18.
某造船基地疏浚工程的岩石方量大,施工范围与在建码头的施工作业面相壤,施工干扰大,加上前期施工延误造成了较大的工期压力.受制于爆破施工严格管控、成本控制、进度要求等,采用了凿岩工艺清除岩石,并根据岩石分布分布集中,岩质坚硬而整体性强的特点对凿岩工艺进行了创新,高效、安全地清除了80余万m3岩石,为提前40天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奠定了基础.扫浅阶段,针对软、硬土区域的不同要求分别采用拖钢丝扫浅及槽钢拖平工艺进行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施工方法进行分析介绍,可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的2002年9月至2016年9月的AIRS/Aqua L2 Standard Physical Retrieval (AIRS+AMSU) V006资料,分析了青海省空中垂直积分水汽含量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青海省空中水汽含量多年均值为5.93kg/m~2,地表高程越高的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越低;(2)各季节(春、夏、秋、冬)空中水汽含量均值分别为4.67、11.6、5.47、2.12kg/m~2;(3)在多年变化趋势上,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空中水汽含量呈统计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斜率为0.00356kg/m~2·a,相对增速为0.0582%/a;除青海湖周边外,青海省北部水汽含量的增长速率快于南部;(4)各个季节空中水汽含量变化斜率分别为0.00713、0.00636、-0.00527、-0.00221kg/m~2·a.  相似文献   

20.
严炎  孙启祥  韦朝领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1):1164-1174
以长江中游芦苇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计数方法和PCR—DGGE技术重点研究了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细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芦苇地相比,人工杨树林根际土、根表土和0—10cm土层中的氮、速效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都明显降低;人工杨树林下根际土中的微生物数量都比芦苇地的低,而其根表土中则是细菌、真菌数量低于芦苇地,放线菌比芦苇地高;就4种功能细菌来说,人工杨树林根际土的纤维素菌、反硝化菌、硝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则比芦苇地低,而根表土中除了氨氧化细菌外,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又比芦苇地的高.4种功能细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也各不相同:在0—10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茵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高于芦苇地,而其余2种功能菌则低于芦苇地;在10—25cm土层中,人工杨树林的纤维素菌和硝化细菌含量低于芦苇地,反硝化菌的含量却高于芦苇地,而氨氧化菌含量相同;在25—60cm土层中,除了纤维素菌,其他3种功能细菌含量都是人工杨树林低于芦苇地.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滩地中普遍存在的细菌类群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和硝化螺旋菌纲,而人工杨树林和芦苇地的根表土、根际土和0—10cm土层均存在各自专有的细菌种群,表明人工杨树林对芦苇滩地土壤中细菌种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