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庆市大龙虎泡、红旗水库、黑鱼泡、东湖水库不同水体进行了浮游藻类的采集及分类鉴定;利用浮游藻类的生物量、优势种以及藻类群落组成等指标评价了水质。结果表明:四水体有浮游藻类6门,即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四水体的优势种均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水体均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四水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运城硝池中的藻类植物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藻类6门,25科,50属,102种(包含两个变种).其中蓝藻门6科16属32种,绿藻门10科20属35种,硅藻门6科9属21种,裸藻门1科3属11种,隐藻门1科1属2种,甲藻门1科1属1种.大部分为喜盐种类和随遇种类.优势种类多为蓝藻门和硅藻门种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理化指标的调查,分析了吉林省兴隆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浮游植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隆水库共有171种浮游植物,隶属于6门86属.其中,硅藻门22属42种,甲藻门4属6种,裸藻门6属18种,绿藻门41属83种,隐藻门1属2种.优势种共有8种,5月份优势种主要为绿藻门,7月份优势种均属蓝藻门,9月份绿藻门和蓝藻门各占一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5月份平均值为9.83×10~6个/L,7月份平均值为78.73×10~6个/L,9月份平均值为119.51×10~6个/L,季节差异显著.多样性分析表明兴隆水库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较丰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强;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因子为铵态氮、亚硝酸盐氮、总氮.  相似文献   

4.
于2011年1、4、7月份对艾溪湖的浮游藻类进行取样调查.研究表明:艾溪湖水体中共发现藻类6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19属;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9属和8属.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变化从62.45×106~395.52×106个/L,平均数量为209.76×106个/L;冬、春两季优势种类为绿藻门的栅藻属;夏天则为蓝藻门的平裂藻,占总藻类数的77.04;.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这3个指数值均表明水体已经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福建省福鼎市后屿湾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优势种除了2001 年 1 月是裸藻类的密盘裸藻(Euglena wangi)外,其余季节优势种均为硅藻类,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常出现的优势种,还有一些甲藻和绿藻偶尔出现.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32属77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4种(包括变种),甲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裸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14×104~1.16×106 个/L,平均为 3.21×105 个/L,季节变化为单峰型.福鼎红树林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以河口性种类为主,红树林潮间带底栖硅藻在浮游植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与潮汐和风浪冲刷有关.  相似文献   

6.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7.
福建金门岛淡水藻类的调查,经鉴定有50属155种21变种1变型(不包括硅藻门),隶属于5个门.它们分别是蓝藻门、甲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黄藻门,绿藻门种类最多,有107种16变种1变型.其中,绿藻门栅藻属的伪瑞士栅藻Scenedesmus pseudohelveticus Kirjakov.和普通栅藻Scenedesum communis Hegew.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选取2016年7月、10月和12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对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7门59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21属29种,其次为硅藻门和蓝藻门,分别为13属22种和10属14种,此外,甲藻门5属5种,裸藻门4属4种,黄藻门3属4种,金藻门3属3种。研究区浮游植物总丰度变化范围为6.32×10~5ind·/L~48.7×10~5ind·/L,丰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绿藻最多,枯水期硅藻占优势。通过对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5~2.96、2.29~3.77和0.32~0.51。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水体总体处于贫营养型至中营养型状态,而水体污染程度处于寡污染至中污染之间。  相似文献   

9.
巢湖周年先后共出现浮游藻类27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8门85属。依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动,均以绿藻门的属,种最多,其次为蓝藻、硅藻,而金藻、黄藻、隐藻、甲藻均极少;从种群数量分析,除冬季外,则均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占巢湖浮游藻类年平均总数的99.58%,其中微囊藻和鱼腥藻是引起巢湖蓝藻水华的主要种类。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桓龙湖水库水质状况、预测水质变化,对桓龙湖水库2014年枯、丰、平水期四个监测断面浮游藻类生物密度和种类进行监测.三个水期共监测到浮游藻类4门6纲9目16科23属,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水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监测到浮游藻类在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平均数量分别为8.97×10~2个/m L、7.90×10~2个/m L、5.55×10~2个/m L,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根据2011—2013年水质历史数据运用SPSS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建立以综合营养指数为预警指标的分级预警方案,对其验证结果表明20组预警结果 90%可信,预警方案基本能够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鲁迅公园湖泊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体健康状态,于2019年1—10月对鲁迅公园湖泊水体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3属,其中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物种数量最多,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14.17×106 ind/L,全年平均生物量为3.57 mg/L,平均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都随着季度变化而增加;优势门类为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代表属有伪鱼腥藻、平裂藻、栅藻、小环藻.采用冗余分析对鲁迅公园湖泊水体中的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解析,结果表明, pH值、硝态氮、亚硝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大理洱海藻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4月和10月,我们在洱海采集了藻类植物标本96号。经观察鉴定,计有藻类植物7个门,9个纲,20个目,35个科,74个属,139个种及变种。其中,蓝藻门15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3种,硅藻门35种,绿藻门83种,裸藻和轮藻门各有1种。显然,种类最多的是绿藻,洱海浮游藻类的个体数量干季每升为355500个,湿季每升为341000个。洱海属于富营养型湖泊,对洱海的水质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桥墩湖浮游植物调查以及鲢、鳙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在湖北省对养殖水体桥墩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5门40属43种.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1.02×108个/L,平均生物量为14.56 mg/L.浮游动物29种,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3 189.62个/L、15.71 mg/L.其中中华小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中华平裂藻(Merismopedia sinica)占到了总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的80;.从生物量来说,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达到了总生物量的15.64;,以及浮游动物的轮虫为74.64;.  相似文献   

14.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进行研究.共鉴定到浮游植物5门25属75种,其中硅藻门21属68种,蓝藻门1属1种,甲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3种,裸藻门1属3种.密度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0×106~5.0×106个/L,平均密度为2.7×106个/L.赤潮藻和耐污染特征的种类如威氏海链藻和微小小环藻等是浮游植物的主要成分.底栖性、附着性和淡水性的种类在浮游植物中经常出现.与以前的研究比较,福田红树林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朝着种类个体变小、种类数减少、密度增加、耐污染种类增加的方向变化,这反映了该红树林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水质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入滇池河流柴河、宝象河与盘龙江从上游到下游河段的24个样点水样水质理化指标测定与浮游藻类研究,利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种属数、藻类密度等)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法(Maglarf、Sha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3条入滇池河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各样点浮游藻类多样性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没有出现从上游到下游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各样点理化监测指标TP值达到0.1 mg/L且TN值达到0.8 mg/L,浮游藻类能够被检出.检出藻类的10个水样中,藻类频度大于12.5%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与裸藻植物,其中硅藻植物最多,频度最高包括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较高,裸藻门的裸藻Euglena较高,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等较高.3条河的共有藻类有舟形藻Navicula、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裸藻Euglena、小环藻Cyclotella,多为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3条河流中盘龙江各样点浮游藻类检出率33.3%最低,宝象河检出率50%,柴河80%最高,宝象河与柴河水样中藻量也高于盘龙江水样,盘龙江水质在近年治理后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浮游藻类的检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比其他指数在较少样本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河流水质监测识别度.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11月(秋)、2006年1月(冬)、2006年4月(春),分别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个水质监测站的浮游藻类进行采样研究.共鉴定到浮游藻类5门27属52种(含1变种和9未知种),密度在1.2×106~8.8×106个/L之间,平均密度为4.9×106个/L.硅藻门种类最多,有17属35种(含未知7种),占总种类数的67.3%,而且密度最大,高达8.7×106个/L;最少为隐藻门的种类,尚未发现甲藻门的种类.耐污染特征的种类如极微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颤藻(Oscillatoria sp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是藻类群落的主要成分.各站分布的藻类群落组成季节差异明显,而种类数和密度并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站的优势种和优势类群存在时空差异.评价各站水质,反映出该红树林区水体处在中营养至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四丰水库封冻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生态位物种与生态位变化关系.采用抽样检验、优势度指数和Levins指数法对四丰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四丰水库封冻前后浮游植物中硅藻门最多,其次是绿藻门,再次是隐藻门;优势种有5个,分别是甲藻门的真蓝裸甲藻(Gymnodinium eucyaneum),金藻门的胞鞭藻,绿藻门的四尾珊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s ovata),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浮游植物的生态位随封冻前后水体环境发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运城盐池湖区藻类植物的组成及与盐度的关系,对该区域进行了4次调查采集和种类鉴定,并分析了优势类群,对盐度和藻类分布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藻类植物共9门,55科,120属,366种,以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居多,随着盐度增加,绿藻门种类有所减少,而蓝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有所增加,真盐和高盐水体与淡水和混盐水体相比,种类明显减少;(2)优势类群有11个属,包括颤藻属(Oscillatoria)、衣藻属(Chlamydomonas)、栅藻属(Scenedesmus)、针杆藻属(Synedra)、脆杆藻属(Fragilaria)、舟形藻属(Navicula)、桥弯藻属(Cymbella)、菱形藻属(Nitzschia)、裸藻属(Euglena)、鳞孔藻属(Lepocinclis)和扁裸藻属(Phacus),包含的种数在各水体总种数中占到34%~49%;(3)多数种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较差,只分布于淡水水体和混盐水体,有些种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不同盐度水体中都有分布,还有少数种类只分布于盐度较高的水体中,盐度和藻类分布的回归方程为y=130.09e-0.114x。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各类型湿地浮游植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贵州9个典型江河湖库浮游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9个典型江河湖库中共发现有浮游植物401种,它们分属于7个门139属。其中绿藻门174种,硅藻门108种,蓝藻门68种,裸藻门27种,甲藻门12种,金藻门6种,隐藻门6种。人工湿地(水库)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在丰水期的优势种主要以蓝藻为主,呈现轻、中度富营养状态或富营养状态。天然河流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相对较低,优势种为硅藻,水体呈现中度、贫营养状态。草海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也较低,主要优势种为硅藻,其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以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人工湖为对象,对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湖中的固体污染物、人群活动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湖共有浮游藻类植物37属,隶属于7个门,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3属35种,占该湖浮游藻类总属数的35.14%;蓝藻门(Cyanophyta)有10属15种,占总属数的27·03%;硅藻门(Bacillariophyta)6属占16·22%;黄藻门(Xanthophyta)有4属,占10.81%,绿藻和蓝藻类是人工湖中的主要优势藻类.按照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划分,2个人工湖均属于绿藻-蓝藻型湖泊,多样性指数(Margalef)显示,整个湖区已处于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导致人工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建议通过防渗整修、有规律地轮换湖水、湖岸浅水区建立人工湿地及在湖中投放人工浮岛等措施,来降低或彻底改变人工湖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