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讨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对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BCVA、PLT及CMT的影响。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48例(48眼)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24例(24眼)。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具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雷珠单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对比两组患者疗效、BCVA、PLT、CMT及舒适度。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与观察组的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T均明显下降,BCVA、PLT均明显上升(均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未出现异常,对照组出现3例(12.50%)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8.3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在治疗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时疗效与雷珠单抗相当,两者均可明显改善BCVA、PLT及CMT,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预后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程度将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A组,CMT下降≥150μm)和疗效不良组(B组,CMT下降<150μm),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53例患者中A组36例,B组17例.A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数(P<0.001)、C反应蛋白(P=0.003)、总胆固醇(P<0.001)及甘油三酯(P=0.001)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而B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其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改变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自拟活血利水中药方联合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眼内注射液)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etinal vein occlusion-macular edema,RVO-ME)患者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体(serum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 co...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时机,对7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结果显示,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探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比较其视力和眼底评估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经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χ2=12.482,P=0.000)。观察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2.264,P=0.000;t=6.808,P=0.000;t=15.771,P=0.00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视力及视网膜相关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98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7,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和对照组(n=41,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的24 h尿蛋白(24hUTP)、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ho)、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缓解率为80.70%,高于对照组的60.98%(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24hUTP质量下降,ALB质量浓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同期24hUTP较对照组低,ALB质量浓度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T-Cho质量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T-Cho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的IL-6质量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1、3、6和12个月,两组患者的TNF-α质量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IL-6和TNF-α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24hUTP质量,升高ALB质量浓度,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相似文献   

8.
柴苓汤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附9例12眼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中药方剂柴苓汤对糖尿病黄斑水肿9例12眼进行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观察提示,其视力障碍、视物变形自觉症状及眼底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均有改善趋势,其中黄斑水肿改善率达58%。  相似文献   

9.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甲亢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餐后2h血糖水平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餐后2h血糖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532激光光凝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治疗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酒泉市人医院治疗的12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532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网膜厚度、氧化应激反应(MDA、ROS、LHP)、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的BCVA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VEGF、bFGF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如MDA、ROS、LHP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这124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8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6.77%(120/124),有注射部位出血3例,一过性高压眼2例,前房炎症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5%。532nm激光光凝治疗DR可降低血清VEGF、bFGF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视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 mg)治疗的20例(26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治疗前后1、2、3、6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对所有病例进行6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在20例(26眼)患者中平均年龄(57±18.56)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 MAR 0.82±0.63),CFT为(624.2±176.1)μm,注药后1周CFT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随访9.8 mo,BCVA,CFT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两行有22眼(84.6%),稳定2眼(7.7%)。本组患者共接受了9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每眼注射次数为(3.98±1.52)次。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明显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重复治疗效果更佳。但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探讨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中药熏蒸对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疗效、再次阻塞、不良反应的影响。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9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治疗,术前术后均根据检查结果全身及局部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手术及术前处理同对照组,术后局部采用中药熏蒸治疗,细菌培养阳性者局部给予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发热率、再次阻塞率、生活质量、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降钙素元(procalcitonin,PC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好转率为83.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92%(P0.05)。对照组术后1周发热率为8.16%,与观察组的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次阻塞率为18.3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08%(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VEGF及PCT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再次阻塞率,不增加术后1周发热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观察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将内镜下证实的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嚼服。四磨汤口服液10m L,每日3次,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每片500 mg,每次1片,每日3次,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胆汁反流及黏膜炎症表现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更加明显(P0.05);胃镜检查查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2%)明显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四磨汤联合铝碳酸镁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比单用铝碳酸镁片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约有3.47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10%患有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全视网膜光凝等治疗方法,具有起效缓慢、术后预后较差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抗VEGF类的研究中,本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究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心脏超声指标、心肌酶及病死率。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72.37%显著高于对照组52.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分数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LVEF分数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及CK-MB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3.96%显著低于对照组17.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改善心脏超声指标及心肌酶水平,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74例,其中35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组),39例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联合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E钙粘连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TACE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4.4个月(P0.05);联合组1 a生存率为10.26%,明显高于TACE组的0.00%(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将入选病例按感染途径分为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0、3、6、12、18、24个月的免疫重建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CD4细胞)变化,观察患者治疗后病毒载量(VL)检测情况,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体力状况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情况、死亡率、坚持治疗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CD4细胞均明显上升(P<0.01),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对比CD4细胞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发生体力状况改善、机会性感染率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坚持治疗率分别为65.12%、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8.60%、9.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感染的成人HIV/AIDS患者可以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但静脉吸毒感染者的死亡率增高、坚持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19.
探究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5例,采用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比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水平及心功能。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高于对照组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将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VEDD、LVESD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选取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明显,能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