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查明钒钛磁铁精矿金属化球团物质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球团中Fe、Ti、V等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分布、金属铁的粒度、嵌布嵌镶、解离性等工艺矿相特征,并初步探讨了Fe、Ti、V的主要载体矿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1:10000地质测量,采用物探、钻探及采样化验等手段和工作方法,大致查明了孟县潘家会矿区钒钛磁铁矿,铜、镍、钴硫化物矿的情况,并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的分析,充分证明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可望提交一个与基性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找矿基地.  相似文献   

3.
高钛型高炉渣(以下称高炉渣)是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产物,与一般高炉渣不同,它是钛、钒资源,不是废渣。一、高炉渣中钛、钒资源概况攀枝花高炉渣中钛、钒资源,来源于钒钛磁铁矿采、选、冶过程。钒钛磁铁矿中约53%的Ti O2和20%的V2O5,经过选矿后以钛磁铁矿物为主转入铁精矿;再经烧结、高炉冶炼富集于高炉渣中。二、高炉渣中Ti O2、V2O5品位高炉渣成分表成分Ti O2V2O5Si O2Al2O3CaO MgO MnO2!~230.23~0.3917.1~19.414.2~15.820~308.0~8.90.3~0.5成分FeO Fe2O3MFe C SC Cr2O3Ca2O3%2.4~2.62.7~2.61~30.4~5.20.00380.0150.00151…  相似文献   

4.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海底钴结壳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钴结壳中Fe、Mn、Co、Ni、Si、Al、Ca、K、Na、Ti、P、Mg、Cu、Pb、Mo、Sr、V、Zn、Zr、Y、Ba等元素。重点讨论用熔融法定值部分样品,然后用加以定值的钴结壳标准及样品、国家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系列标准用粉末压片制样,做工作曲线,一次测量钴结壳中二十余种元素,并用定值样品做精密度与准确度试验,各元素统计结果为RSD%(n=12)除V的RSD〈4%外,其余元素的RSD均小于2%,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和ICP-MS测量值相符。  相似文献   

5.
对镍铁矿原料及不同温度还原焙砂进行矿物学研究,探究镍铁矿选择性还原焙烧发生的相变.研究结果表明:镍铁矿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其次为赤铁矿;Ni在不含锰的铁矿物中分布较均匀,而在含Mn的铁矿物中分布相对集中,并与Mn伴生.镍铁矿在还原焙烧过程中Fe、Ni和Co随温度升高逐渐发生还原、相转化和迁移富集的过程.选择性还原焙烧必须严格控制焙烧温度,要达到Ni、Co和Fe的选择性还原并形成Ni高、Fe低的合金相和磁铁矿,焙烧温度采用750℃较合适,在该温度下形成的合金相组成为55.55%Ni、9.86%Co及33.99%Fe,Ni的金属转化率为88.49%,铁氧化物主要为磁铁矿.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富含多种有益伴生元素(如镍、铬、钪等)的矿产资源,钒钛磁铁矿的储备量和开采量居我国铁矿的第三位,是促进我国工业、农业、科学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资源。钒钛磁铁矿的结构比较稳定且十分难溶,样品的前处理是制约钒钛磁铁矿快速分析的瓶颈,并且采用常规湿法化学分析其中的Mg O、Si O2、Mn O、Ca O等组份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复杂的操作,故该文就如何采用熔融法对测定钒钛磁铁矿主次量组份的含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对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目标层、中间层、指标层构成的3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加权叠加分析模型计算评价指数,对攀西地区各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指数越大,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高。评价结果较好地体现了攀西地区各矿区对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镍黄铁矿和蛇纹石浮选难分离,提出采用磁罩盖法进行磁分离.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的矿浆物化条件,随着磁种磁铁矿的添加,镍黄铁矿的磁选回收率随之升高,而蛇纹石的回收率基本保持很低,可实现两者的良好分离.人工混合矿分离结果表明,磁种质量分数为5%时,获得的精矿Ni品位为19.89%,回收率为92.46%,MgO质量分数为4.72%;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磁铁矿在镍黄铁矿表面产生了罩盖,在蛇纹石表面未产生明显的罩盖;Zeta电位测试和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添加六偏磷酸钠后,蛇纹石表面电性由正变负,而对镍黄铁矿和磁铁矿表面电性未产生显著影响,从而使磁铁矿与蛇纹石间的相互作用变为排斥,而与镍黄铁矿之间仍为吸引,因而磁铁矿选择性罩盖在镍黄铁矿表面,增强其磁性,实现与蛇纹石的磁分离.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黄铁矿的物理性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成因,以红透山矿区不同中段黄铁矿为样品,运用热电仪测量得出热电性相关参数,并结合黄铁矿成矿部位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透山黄铁矿(FeS2)呈电子心导电,导电类型为n型;晶格内部存在着Co,Ni对Fe的类质同象取代,该取代为异价Co3+,Ni4+取代Fe2+,类质同...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到2009年4月对贵阳市三个采样点(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市中心和甘荫塘水泥厂附近)的PM10进行了系统采样,运用ICP-AES对PM10中Al、As、Fe、Mn、Pb、Cd、Co、Cu、Zn、Sb、Ti、V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Al、As、Fe、Mn、Zn的含量很高,最高值分别是5809 ng/m3、...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40Co40Zr8Nb2B10、Fe40Co40Zr8Cr2B10和Fe40Co40Zr8V2B10非晶合金薄带,并对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e40Co40Zr8Nb2B10、Fe40Co40Zr8Cr2B10和Fe40Co40Zr8V2B10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02.6、306.6和299.3 kJ/mol,Cr元素和V元素替代Nb元素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扩大了合金的晶化温区.三种合金晶化过程相似:非晶→非晶+α-FeCo→α-FeCo+ZrCo3B2+Fe(Co)3Zr.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我市钒钛磁铁矿中已经或可能提取的有价元素:黑色金属:铁、钒、钛、铬有色金属:锌、铜、铅、镍、钴稀散金属:钪、锗、镓、铟、镉,其中铟、镉由于富集在废酸、废渣中最近才被发现。稀散金属(scattered metals,SM)最早通常指镓(Ga)铟(In)铊(T1)锗(Ge)硒(Sc)碲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a(SCC-DV-Xa)方法计算了TiMn2、TiMnM(M=V、Cr、Fe、Co)及其氢化物的电子结构,给出了TiMn2、TiMnM(M=V、Cr、Fe、Co)氢化物电荷等密度分布及TiMn2、TiMnFeH吸氢前后H1s、Mn3p、Ti3p、Fe3p轨道的分波态密度,并从中分析了电子结构对吸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Cr和V取代Mn之后,其与Mn的亲和力相差较大,TiMn2氢压平台曲线变陡加入Fe、Co取代Mn之后,其与Mn的亲和力较接近,其氢压平台曲线就较平,在TiMnCrH和TiMnVH中,H原子与Mn原子与的成键作用强于其与替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替代元素3p轨道成键峰的减弱是合金滞后效应减小的主要特征;加入V使合金晶胞体积增大,这是V的加入能降低贮氢合金的平台压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某些铜硫铁矿床中除主元素Fe、Cu、S外,还有V、Ti、Co、Ni、Au、Ag、Pt、Ga、Ge等二十余种伴生元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益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成了日益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岩矿鉴定、光谱分析等测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矿床中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热力学计算与模拟试验研究了含钒钛取向硅钢中氮化物析出相的析出规律与析出行为,并探讨了含钒钛元素的氮化物析出相作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制备取向硅钢中辅助抑制剂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所冶炼的含钒钛取向硅钢的成分范围内,Ti N在钢液凝固末期便具备析出的热力学条件,而Al N与VN只可能在凝固后的α+γ或α+Fe3C两相区内析出.含钒钛取向硅钢中氮化物析出相以成分复杂的复合析出相为主,且随着钒钛加入量的增加,钢中抑制剂析出相总的分布密度由于含钒钛元素的氮化物析出相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使抑制剂抑制初次再结晶晶粒正常长大的能力得以加强,最终成品的磁感应强度值B8由1.857 T提升至1.898 T.同时,加入不高于0.007%的Ti与不高于0.005%的V不会影响中间脱碳退火工序的脱碳效果以及高温退火净化阶段硫、氮的脱除效果,其形成的含钒钛元素的纳米级氮化物析出相适合作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制备取向硅钢的辅助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金川镍沉降渣的矿物组成、结构、嵌布特征、主要有价成分Fe、Ni、Cu、Co的分布等工艺矿物学性质.结果表明,金川镍沉降渣主要由铁镁橄榄石和玻璃质组成,并含少量的铜镍铁硫化物、辉铜矿、磁铁矿等;沉降渣的结构单一,微细粒的铜镍铁硫化物呈星散状无规律分散在硅酸盐基质中;铁主要存在于铁镁橄榄石内,镍和铜主要赋存在铜镍铁硫化物中,钴没有独立矿物存在,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其他矿物中.镍渣中有价成分的回收可考虑用深度还原法或湿法冶金工艺.  相似文献   

17.
金属间化合物在氢气中的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不同类型金属间化合物在氢气中的氢脆敏感性呈如下次序:Co3Ti>Ni3Al>Fe3Al>TiAl.上述次序可能与组成金属间化合物的过渡元素对H2的催化裂解成原子氢的能力有关.证明有序及无序态Ni3Fe不存在空气中由水汽诱发的环境氢脆,在H2气氛中无序态也不存在脆性,但有序态Ni3Fe则存在严重的环境氢脆.研究并讨论了(Co,Fe)3V合金在有序及无序状态下在H2中的脆化本质.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在民国时期发现的我国一个新矿种,矿区集中于今之攀西一带,储量巨大。该矿是何时由何人发现的,一直众说纷纭。大量历史档案和科技文献证明汤克成于1940年6月发现并勘测攀枝花磁铁矿,后经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主研究发现该矿含有钒钛等矿物组分的史实。  相似文献   

19.
金属间化合物环境氢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不同合金元素对Ll2型金属间化合物环境氢脆的影响.证明硼对Ni3Al的韧化主要是由于硼强烈降低氢的沿晶扩散,从而抑制由水汽诱发的环境氢脆.但硼在相同结构的Co3Ti中并没有上述作用,这是由于硼不偏聚在Co3Ti晶界上,不能有效降低氢的扩散系数.而Fe却可有效抑制Co3Ti中由水汽诱发的环境氢脆,其机理是Fe抑制了合金与水汽的表面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20.
朝阳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朝阳地区钒钛磁铁矿石的化学组成、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及粒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铁矿石中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磁铁矿和钒磁铁矿,长石是最主要的脉石矿物.矿石中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磁铁矿与钛磁铁矿颗粒结合紧密,大多结合成连生体,不利于铁矿物与钛矿物之间单体解离;主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磁铁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粗,钛磁铁矿和钒磁铁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细.该研究为该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