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中部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8年5月(春季)对东海区(27°00'~31°00'N,121°30'~126°30'E)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85.5 kg,75 873尾,76种,隶属于14目48科.其中,暖水种(WW)最多,有46种,占总种类数的60.5%;暖温种(WT)次之,有27种,占35.5%;冷温种(CT)最少,仅3种,占4.0%.春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常见种是六斑刺鲀、七星底灯鱼、小黄鱼、竹荚鱼.通过对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和小黄鱼的生物量分布特点分析发现,带鱼在28°30'~29°30'N,125°00'E以西海域的生物量最为丰富;鳄齿鱼在29°00'N以南,125°00'E以西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麦氏犀鳕在28°00'N以南,123°00'E以西的近岸及舟山渔场以南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小黄鱼在30°00'~31°00'N,125°00'E以东的外海区生物量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20~1.80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值在0.05~0.85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值在0.01~1.50之间.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水深、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舟山渔场大小鱼山附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鱼类资料,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空间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2)鱼类种类数以10~15 m水深区为较多;春秋季鱼类重量平均密度分别为10.86 kg·km~(-2)和40.68 kg·km~(-2),尾数平均密度分别为2.96×10~3ind·km~(-2)和9.18×10~3ind·km~(-2),春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西北部,秋季重量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近岛屿侧海域;(3)春季优势种为凤鲚,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优势种出现季节更替;(4)春季鱼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秋季;(5)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显示,春秋季分别可分为3、4个群组。SIMPER分析显示,2个季节物种相似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特征种分别为凤鲚和龙头鱼,物种相异性贡献率最高的鱼类分歧种是孔虾虎鱼。ANOSIM检验显示,春秋季鱼类群落组成具有极显著差异;(6)ABC曲线表明,大小鱼山附近海域鱼类春季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4.
瓯江干流温州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7年1月(冬季)瓯江干流温州段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瓯江干流温州段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等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干流温州段现有鱼类33种,隶属于8目、15科、26属;四季全部调查水域中出现的优势鱼种有中国花鲈、凤鲚和短吻红舌鳎等3种,其中中国花鲈常年优势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介于0.59~0.9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6~2.11,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68~0.87,依此判定瓯江干流温州段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属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年4月和11月在罗源湾进行的底层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94种,以暖水性和暖温性种类为主,两者占总种数的87.2%,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区系特点。罗源湾内春季和秋季的相对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30.0 kg·km~(-2)和175.3 kg·km~(-2),属渔业资源量相对较差的海域。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2.62和2.84;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1.52和1.64;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75,生物多样性处于偏低水平。优势种有细巧仿对虾、孔虾虎鱼、褐菖鲉、龙头鱼、大黄鱼和日本蟳,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罗源湾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经济种无法形成产量,渔业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杭州湾灰鳖洋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中所获得的鱼类资源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ABC曲线、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鱼类33种,隶属于9目15科25属;(2)2015年与2017年秋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0.85 kg·km~(-2)和47.12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4.92×10~3 ind·km~(-2)和10.06×10~3 ind·km~(-2),2017年鱼类重量、尾数密度均高于2015年;(3)2个年份鱼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似的规律,密度较高的站位集中在调查海域东南部海区附近,并呈现东南部海域明显高于西北部海域的趋势;(4)2个年份优势种均为龙头鱼,属于小型低值鱼类;(5)2个年份秋季鱼类总种类数变化较为小,均以沿岸浅海附近种类较多,且北部海域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6)ABC曲线显示,杭州湾灰鳖洋海域的鱼类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的状态;(7)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2017秋季均高于2015秋季。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5年秋对连云港的大型碱厂近海、港区近海和核电站近海的底栖动物进行取样调查,对比研究了不同强干扰环境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调查海域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 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三个海域中都为优势种类,分别占42.703%,51.352%,56.03%和46.085%,38.145%,32.034%;Shannon-Wiener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均属核电站海域最大, 分别为3.184和0.868,最小为碱厂海域;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属港区海域最大,为1.416,最小仍为碱厂海域;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值与沉积物中值粒径之间大致呈相反关系;三个海域的28个调查站位中,JC01站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干扰稍大.  相似文献   

8.
洛河中游河岸带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岸带植被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格局,在洛河中游沿河岸带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R)、McIntosh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对洛河中游河岸带不同生境类型(河滩、农田、撂荒地和林地)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价,利用重要值对多样性指数中的Ni进行无偏估计.结果表明:洛河中游河岸带植物种类丰富,有33科,97属,141种,分布最多的为菊科,其次是禾本科.沿洛河河岸带不同生境类型中,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格局:丰富度指数中,河滩>林地>撂荒地>农田;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中,河滩>林地≈撂荒地>农田;农田均匀度最高,且优势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治市浊漳河南源湿地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运用TWINSPAN和生境分类法对样方进行分类,并运用Patrick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Patrick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J′)能很好地反映各群丛和不同生境下群落的多样性变化规律。(2)TWINSPAN分类和生境分类得到的群落多样性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湿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中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3)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对植物群落的分布、物种组成及其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舟山近岸海域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1月(秋季)在舟山近岸及邻近海域(29.0°-31.0°N,121.5°-123.0°E)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用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采集得到的浮游生物样本,对该海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均匀度指数、多样性等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舟山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3种(包含浮游幼虫),其中种类数最多的为桡足类,共有30种,优势种共有20种,为小毛猛水蚤、小拟哲水蚤、大同长腹剑水蚤,双生水母,百陶箭虫,漂浮小井伊糠虾等。调查海区浮游动物丰度处于5.19~3 774.54 ind/m~3之间,其空间分布呈现近岸低,近海高的特征。本次调查海域整个水层的温度平均值、盐度平均值也呈现近海相对较高而近岸相对较低的趋势。在舟山本岛东部,由于台湾暖流的经过,温度和盐度较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东寨港保护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0年3月和9月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海域的25个采样点采集了浮游动物样本,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2种,浮游幼虫22种,其中,以甲壳动物最为丰富.3月的优势种共有9种,生物量平均值为98.84 mg·m~(-3),平均丰度为58个体/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545和0.619.9月的优势种为4种,生物量平均值为202.72 mg·m~(-3),平均丰度为270个体/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3.123和0.538.在综合分析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后,初步判定东寨港秋季的污染程度大于春季的污染程度,整体海域未受到污染,但近岸受到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虾类13种,分别隶属于8科10属;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而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生物量与平均底盐呈两次曲线相关(P<0.05);葛氏长臂虾为四季的相同优势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而冬季正好相反,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6年10月(秋季)和2017年4月(春季)在台州南部近岸及其附近海域的两次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及ABC曲线等方法,研究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鉴定出游泳动物49种,秋季57种。春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龙头鱼、口虾蛄与棘头梅童鱼。春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0.58~2.2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2~0.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42~2.6;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1.45~2.03,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1~0.7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56~2.73。根据多元统计结果,春季游泳动物群落可划分为G1和G2组群,秋季为G3和G4组群。ABC曲线显示,春、秋两季游泳动物均受到中等程度干扰。  相似文献   

14.
中街山列岛岛礁生境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11月(秋季),2013年2月(冬季),2012年5月(春季),2013年8月(夏季)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岛礁区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对岛礁生境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岛礁区共出现鱼类40种隶属10目27科35属,甲壳类14种隶属2目9科10属,头足类1种。对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显示,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其均值分别为5.87、2.57;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季节相差不大,平均值为0.8。ABC曲线的分析显示:群落受干扰程度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研究表明,AI值在冬季最高达221,在夏季最低为111。  相似文献   

15.
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调查数据,研究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数及其随区域、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种类组成方面,共有浮游动物164种,其中桡足类,水螅水母类,浮游幼虫类所占比例较高,其区域分布特征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呈现夏秋多,春季较少特征。优势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受水文要素影响明显,在不同的区域、季节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密度和生物量随区域、季节有相同的变化特征,都表现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夏季>秋季>春季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区域变化特征表现为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浙江北部>杭州湾;在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征都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物种丰富,群落构成多样化,并且受海流、水团、温度等水文要素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春季在浙江沿海的典型海湾——三门湾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门湾春季共有鱼类27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以鲈形目种类为最多(12种),其次是鲱形目(6种),而鲽形目、鲀形目、灯笼鱼目各有2种,鳕形目、鲻形目、鲉形目各有1种。根据鱼类的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种与暖温种2种适温类型,其中暖水种有17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62.96%,暖温种有10种,占鱼类总种类数的37.04%。优势种主要有中颌棱鳀和江口小公鱼2种,常见种为斑鰶、棘头梅童鱼、鲻鱼和黄鳍东方鲀。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三门湾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分布在0.49~2.96之间,均匀度指数(J')分布在0.10~0.80之间,多样性指数(H')分布在0.19~1.89之间;数量分布的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北部和东北部近岸区。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鱼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优势种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9年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29°30′~31°00′N、122°00′~123°00′E)进行监测所获得的资料,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的季节变化、时空分布和重要经济种类生物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第一、二、三季度共有优势种8种,第四季度优势种7种。将调查的10个作业点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黄大洋、嵊泗区共出现优势种6种;普陀区和岱衢洋共有优势种5种;杭州湾有优势种3种。对黄龙点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测定和分析得出,本次调查主要经济鱼类带鱼、小黄鱼、银鲳等平均体重较历史上有较大变动,群体组成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18.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的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室内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区内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下的植物种类多样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共有维管束植物物种14~33种.其中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为1~7,Shannon-Wiener指数为0~1.8095,Simpson指数为0~0.879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580~0.929 9.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为3~12,Shannon-Wiener指数0.950 3~1.9517,Simpson指数0.6488~0.8241,Pielou均匀度指数0.6175~0.865.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5~24,Shannon-Wiener指数0.7541~2.163 2,Simpson指数0.495 8~0.850 6,Pielou均匀度指数0.4686~0.7218.草本物种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乔木种类非常贫乏.杂木林的乔木层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人工落叶松林、人工红松林和蒙古栎林最低.杂木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最高,岳桦林的均匀度指数较高.蒙古栎林的优势草种比较明显,各多样性指数在所有样地中均达到了最低水平.物种数目随海拔梯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呈明显的双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1年秋季南日岛西部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80种,隶属于18目51科63属.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500的优势种类有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叫姑鱼(Johnius grypo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7种;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36,种类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4.1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0.所有游泳动物质量相对资源平均密度为1116.23 kg/km2,尾数相对资源平均密度为108 215 ind/km2.该海域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处于中等水平,但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不高,多数为小型种类.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0年夏季(8月)与秋季(11月)对浙江岱衢洋进行的共2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虾蟹类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虾蟹类15种,它们隶属于1目9科12属;秋季虾蟹类的生物量、尾数密度均明显高于夏季;所有优势种均为广温广盐种,且夏秋两季优势种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占各自总量的比例均超过83%;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夏季均高于秋季,这表明夏季虾蟹类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秋季高。另外,夏秋两季的多样性指数(H′)较低,表明人类的活动已对岱衢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