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文摘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的研究——乌贼资源增殖研究课题组,唐逸民执笔,浙水院学报,1986,5(2):98~103 本文简要地综合了1983~1985年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研究的工作情况、主要结果,并提出今后工作意见:①采用乌贼笼等附卵器,在海底产卵附着物己遭破坏的产卵场,进行海中吊养孵卵增殖乌贼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何宇 《今日科技》2008,(9):18-18
近日,嵊泗县在绿华海区开展曼氏无针乌贼深水网箱放养试验,这是曼氏无针乌贼首次在舟山海域进行深水网箱养殖,该养殖技术在我国也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固定剂和染色剂对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进行处理,利用组织学的手段对血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记数和测量.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浓度平均为2.5×107 cells/mL.根据细胞质中颗粒的多少、大小、折光性、染色特性及血细胞的大小、核质比等,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二大类: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透明细胞近圆形,直径7.65~8.28 μm,细胞核卵圆形,较大,细胞质中颗粒很少,核质比约0.66,约占总细胞数的45.3%;颗粒细胞圆形,直径9.58~10.42 μm,细胞质中有大量嗜酸性颗粒,核质比较小,约0.40,有些具双核,约占总细胞数的54.7%.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为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免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1.3%、36.0%、41.6%、45.9%和51.5%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65±0.20)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P4和P5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P2和P3组(P〈0.05);这两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肥满度也显著高于P1和P2组(P〈0.05);P3组曼氏无针乌贼的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但其他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结果,认为,在该实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适宜水平为45.9%~51.5%.  相似文献   

5.
开展曼氏无针乌贼生物学及渔场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对于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就以往的资料看,林书颜等(1935、1937)、浙江省水产试验场(1936)、朱元鼎(1959)、郑严等(1960)、浙江省水产资源调查队(1960)、黄建勋等(1964)等分別对曼氏无针乌賊生物学及渔场分布进行过调查研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中街山渔场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测定及浙江近海主要渔场的调查,看到了其中的某些变化。材料与方法 1.春、夏汛及秋、冬汛,按常规采样分别对张网、对网、乌贼拖网、乌贼笼捕获的乌贼进行生物学测定。 2.进行渔场调查和汛期调查。 3.将上述测定、调查结果结合有关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四大渔业产品之一,但近年来产量有所下降,为配合乌贼资源增殖的研究,提高乌贼渔业的年产量,除了要搞清其产卵场、索饵场及涸游路线外,对其食性的研究也是显得十分必要的。鉴于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对曼氏无针乌贼的食性作全面详细的报道,为此作者对1983年11月至1984年10月,周年按月采捕的新鲜乌贼标本计336只,逐个进行胃肠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为了解其食性规律,为资源增殖、合理提高乌贼的年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资源演变及修复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6%、8%、10%、12%和14%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45±0.15)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在饲养30 d和60 d时各取样一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饲养30 d和60 d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肝体比、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都呈抛物线变化,但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并分析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的回归关系,推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8.92%~9.19%.  相似文献   

9.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开发其微卫星标记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构建了曼氏无针乌贼的(CA)n微卫星富集文库,通过PCR检测出640个阳性克隆,占所有克隆的87%,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18个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发现,103个克隆含有7次以上的重复序列,其中完全的为67(65%)个,不完全的23个(22.3%),复合的为13(12.7%)个,重复次数范围为7~59次,平均为38次。在103个序列中共42条可以设计引物,所筛选出的引物可以用于评估曼氏无针乌贼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亲子鉴定以及放流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10.
乌贼的故事     
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动物的总称,因其体内具有墨囊而又称“墨鱼”。乌贼虽然有鱼的称号却不是鱼类的世家子弟,而是软体动物的嫡系子孙。乌贼肉厚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我国常见的主要有: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无针乌贼、白斑乌贼、虎斑乌贼等等。乌贼是我国四大渔业(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胴长2.0~3.0cm)背部注射浓度为350mg/L的茜素络合指示剂(Alizarin Complex-one,ALC)溶液,以实现对其内壳的染色标记。将标记组与对照组幼体各125头饲养于同一养殖试验池(370cm×370cm×140cm)内,并分别于标记后的第0d、10d、20d、30d、40d、50d对2组个体进行随机取样,测量其胴长、胴宽、体重、壳长、壳宽、壳重6个生物学指标,观察内壳标记色保持情况并记录死亡率。将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后显示,荧光注射标记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至乌贼发育成熟并产卵时,紫红色的椭圆形标记依然清晰可见,从外部透过皮肤也具有可视的直观效果,保持率为100%。荧光注射标记法适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标记,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标记色易识别等优点,可进行批量标记试验。  相似文献   

12.
摘要汇编     
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及其在资源增殖中作用的估计李星颉戴健寿 1980—1981年作者在苗子湖岛周围的乌贼产卵海区进行了乌贼卵室内人工孵化及海区半人工孵化试验,根据所获资料分析,提出了人工增殖乌贼资源的作用和可能性,讨论了乌贼资源增殖的回归率,增殖的经济效益以及增殖效果检验等问题,认为采用海区半人工孵化是增殖乌贼资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街山列岛是曼氏无针乌贼重要的产卵场,其生态环境的良否,与乌贼资源的关系极大。通过定点调查分析,得出该产卵场158种生物及其优势种的大致分布情况,初步明确了渔场水文要素的概况,并且确认,该列岛周围产卵场的生态环境已趋于恶化,当前急需重视乌贼产卵场的繁殖保护工作。对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可供参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街山列岛是曼氏无针乌贼重要的产卵场,其生态环境的良否,与乌贼资源的关系极大,通过定点调查分析,得出该产卵场158种生物及其优势种的大致分布情况,初步明确了渔场水文要素的概况,并且确认,该列岛周围产卵场的生态环境已趋于恶化,当前急需重视乌贼产卵场的繁殖保护工作。对此,本文提出了若干可供参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是我国东海的主要渔捞对象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带鱼和黄鱼,但国內对无针乌贼的研究,却远不及带鱼、黄鱼那样系统和周密。除了断续作了一些形态、生态、产卵习性、孵化发育等研究外,关于资源方面,也仅有1960年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队作了春、夏汛洄游分布的调查。至于幼乌贼的分布范围、数量变动等情况,仅1986年林书颜、黄寿标在定海象山区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1959年中科院海洋所郑严、沙学绅、杨纪明在普陀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以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朱德林等1963年在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把幼无针乌贼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报告过。整个浙江北部沿海幼无针乌贼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曼氏无针乌贼的趋光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曼氏无针乌贼光感受器是感杆型。无针乌贼在位完整眼的ERG是一个简单的角膜负波,撤光时有一个正向偏转。乌贼的暗适应过程,随适应光强有大差异;明适过程中,不同波长的辩增阈曲线,没有出现交叉趋势。乌贼ERG暗视S_λ曲线的敏感峰在490毫微米,无次峰;不同强度的白光或颜色光适应,S_λ曲线的峰值和形状不变。 无针乌贼的适宜照度为O.01—10 lux,系趋弱光的类型。背景光对其趋光率的影响,随着刺激光的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BLASTp,ProtScale等蛋白质和核酸序列分析软件和数据库对曼氏无针乌贼SCD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了蛋白质结构域,螺旋卷曲结构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碱性跨膜蛋白质,该蛋白质可能为脂肪酸代谢起到关键调控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赋的怀卵量及生殖力。结果表明:1)曼氏无针乌贼的怀卵量为832—7925粒(平均2,366粒);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55—1590粒(平均447粒);个体相对生殖力 r/L 为5—44粒(平均15粒);个体相对生殖力 r/W为4—25粒(平均9粒)。2)怀卵量和个体绝对生殖力与胴长、纯体重及缠卵腺重之间的关系均为直线正相关。相对生殖为 r/L 与胴长呈直线正相关,相对生殖力 r/W 与纯体重呈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心激肽(small cardioactive peptides,sCAP)是刺激心脏运动、牵引肌肉收缩、刺激输卵管收缩、增强后肠的收缩以及参与生物蜕皮的神经肽,开展虎斑乌贼sCAP及其生理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奠定一定理论基础。虎斑乌贼sCAP基因(简称SpsCAP,Genbank登录号MN852577)cDNA全长666 bp,包括109 bp的5’-UTR和296 bp3’-UTR,预测的开放阅读框(ORF)为261 bp,编码86个氨基酸,分子量(MW)为9.3 k D,等电点(pI)为8.52。预测的信号肽位于1号到20号氨基酸之间,该蛋白含有跨膜区结构,预测的二级结构含有33.72%的延伸链和66.28%的无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为亲水性蛋白。同源性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虎斑乌贼与曼氏无针乌贼的同一性最高,其次是商乌贼;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虎斑乌贼sCAP基因的进化关系与曼氏无针乌贼和商乌贼最近,并且与软体动物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在虎斑乌贼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到SpsCAP的mRNA,且视叶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组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雄性与雌性乌贼的视叶组织表达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雄性乌贼的相对表达量是雌性乌贼的4倍。  相似文献   

20.
曼氏无针乌贼墨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及经典的化不究析法对曼氏无针乌贼墨的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共测出16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和10.08%蛋白质,富含Ca,Mg,Fe,Zn等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