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分别于2011年4-5月(春季)和9-10月(秋季)对浙江舟山海域(29.513 3-30.909 8 N,121.717 0-123.160 0 E)23个采样站位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监测到浮游动物16大类131种。春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秋季优势种组成为: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百陶箭虫、背针胸刺水蚤、精致真刺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双生水母、中华假磷虾和拟细浅室水母。两季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36.1个/m3,生物量均值为221.8 mg/m3。中华哲水蚤密度均值为164.2个/m3。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为1.84,秋季为3.49,均值为2.66,表明调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低,种类单一,群落结构不稳定;秋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高,物种丰富,群落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以2020年8—9月在青岛近岸海域进行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海域海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该海域小型水母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调查海域的水质质量较好,共发现小型水母10种,其中浅水Ⅰ型网10种,浅水Ⅱ型网7种;浅水Ⅰ型、Ⅱ型网获得的小型水母平均丰度分别为26.5,23.0 ind·m-3;该次调查小型水母的优势种为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薮枝螅水母(Obelia spp.)和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底层叶绿素a、表层悬浮物和无机氮是影响该海域小型水母种类数和个体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调查数据,研究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数及其随区域、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种类组成方面,共有浮游动物164种,其中桡足类,水螅水母类,浮游幼虫类所占比例较高,其区域分布特征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呈现夏秋多,春季较少特征。优势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受水文要素影响明显,在不同的区域、季节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密度和生物量随区域、季节有相同的变化特征,都表现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夏季>秋季>春季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区域变化特征表现为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浙江北部>杭州湾;在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征都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物种丰富,群落构成多样化,并且受海流、水团、温度等水文要素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年秋季(11月-12月)南沙群岛海域18个站位浮游纤毛虫和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对浮游纤毛虫群落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影响浮游纤毛虫群落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共检出17种浮游纤毛虫,隶属于2目10属,砂壳目Tintinnida与寡毛目Oligotrichida。优势种包括三亚条纹虫Rhabdonella sanyahensis、锥形急游虫Strombidium conicum、杆状真铃虫Eutintinnus stramentus、酒瓶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rchella、球形急游虫Strombidium globosaneum。浮游纤毛虫平均丰度为(36.5±3.8)ind./L(10~80 ind./L),呈现斑块状分布,最大丰度出现在南沙群岛海域的中偏北部,其次在万安滩的东侧丰度值也较高,而在西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的丰度值较低。浮游纤毛虫的水平分布可能与海洋环流有密切关系。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发现,南沙群岛海域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受水体营养盐水平与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2年福建近岸海域(23°32′~27°11′N,117°31′~120°34′E)夏季8月份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调查区暖水季节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数量分布和生态指数.调查结果表明,8月份福建近岸海域出现的浮游动物种类数为150种,种类组成上以桡足类占优势,其中又以普通波水蚤、锥形宽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强额孔雀哲水蚤等种类占明显优势;生态类型以近岸暖水类群和外海高盐类群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值达到1016.72个/立方米,整个调查区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总湿重生物量平均值达1160.17毫克/立方米,整个调查区生物量北部较多;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均较高,分别为3.55和0.7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春季北京地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对流经北京地区的北运河水系的39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动物香农威纳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类83种,各采样点位平均密度为169.27ind./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0.66,均匀度平均值为0.17.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北运河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和总磷.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水体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各级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均显示,我国近岸海域呈现以营养盐超标为主的污染特征。论文应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已有环境监测数据,提取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空间数据,建立海域环境监测数据库,形成舟山近岸海域高分辨率的营养盐浓度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已有资料形成的海域污染分布图与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的描述基本一致,舟山海域营养盐污染呈现西南部相对严重的分布局势,本研究据较高的空间分辨率;(2)GIS空间分析手段,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污染分布,提示各分区可能的污染源差异。该研究方法的进一步落实,能够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整合管理,有效提高现有监测数据的利用率,为污染源管理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秋季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状况,并初步探讨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围填海工程的关系,本研究以2019年11月在该海域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2010年、2013年、2016年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2019年11月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共发现浮游动物31种,平均生物量(湿重)为66.0mg/m3,平均丰度为35.8ind/m3,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平面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呈近岸高、远岸低,港区内低、港区外高的趋势;调查海域的优势种为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薮枝螅水母Obelia spp.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多样性指数为0.41—3.01,平均为1.61。综合分析2010—2019年4次秋季的调查数据,日照港岚山港区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比例有所波动,节肢动物所占比例先降低后升高,腔肠动物所占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种类数和丰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丰度在波动趋势上与所在海域围填海工程的建设进展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但浮游动物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调查海域围填海工程持续建设响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石臼港近岸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变化情况,探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本研究根据2016年11月(春季)在石臼港区近岸海域进行的游泳动物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游泳动物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2016年5月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季节变化。本次调查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64种,尾数资源密度为118.22×103 ind./km2,质量资源密度为447.56kg/km2。优势种为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短蛸(Octopus minor)、口虾蛄(Enedrias fangi)。该海域秋季游泳动物种类数量明显高于春季,但资源尾数密度和资源质量密度远低于春季。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是世界著名河流,也是我国13个水电基地之一.为了解本区域梯级电站对下游水生态的影响,2021年3月、6月和9月对澜沧江下游糯扎渡和景洪水库进行调查,采用水质综合指数法(WQI)、主坐标分析(PCo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澜沧江下游梯级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糯扎渡和景洪水库水质为Ⅱ~Ⅲ类,水体营养状态为贫营养~中营养;浮游动物密度组成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生物量构成以桡足类和轮虫为主.糯扎渡和景洪库区上游的浮游动物组成与坝下和坝前均差异明显,TN和Chl.a显著影响了糯扎渡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WT、TN和DO显著影响了景洪水库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辽东湾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在辽东湾设置8个站位,分别于夏、秋两季采集浮游动物样品,调查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水质参数,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夏、秋两季共鉴定浮游动物28种,其中夏季22种,秋季10种.夏季优势种分别为:强壮箭虫、中华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小拟哲水蚤、糠虾、毛虾、无节幼体;秋季优势种为指状伪镖水蚤.夏季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451~4 991 ind/m3,生物量范围为85.63~433.18 mg/m3;秋季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0~1110 ind/m3,生物量范围为0~55.5 mg/m3.夏季各站位浮游动物的香农-威纳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69~2.92,均匀度指数(J′)的范围为0.46~0.77,丰富度指数(d)的范围为0.73~1.42;秋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H′的变化范围为0~1.97,J′的范围为0~0.92,d的范围为0~0.83.浮游动物丰富度、密度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年~2020年)中新划定的环境功能区,结合201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资料,对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进行水质评价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总体呈一般水平,海水总体为轻度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无机氮和活性硫酸盐两项指标影响,化学需氧量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近岸海域水质环境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4月在浙江近岸海域采集水样,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对样品的pH值、溶解氧、5种营养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砷、重金属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严重超标,富营养化指数偏高,有机物污染加重,铅、汞和石油类的含量和超标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4.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常规监测点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岸海域常规监测布点中应用总体均值μ区间估计法处理调查监测资料,通过确定代表性海域达到保证布点代表性的目的,并讨论了这种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5年秋对连云港的大型碱厂近海、港区近海和核电站近海的底栖动物进行取样调查,对比研究了不同强干扰环境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分析了调查海域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 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三个海域中都为优势种类,分别占42.703%,51.352%,56.03%和46.085%,38.145%,32.034%;Shannon-Wiener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均属核电站海域最大, 分别为3.184和0.868,最小为碱厂海域;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属港区海域最大,为1.416,最小仍为碱厂海域;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值与沉积物中值粒径之间大致呈相反关系;三个海域的28个调查站位中,JC01站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干扰稍大.  相似文献   

16.
17.
浅析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凯杰  郝洋  王千 《天津科技》2010,37(5):47-49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和深刻地影响着海洋环境。其中,近海水域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沿海国家的一个重要的水环境问题。阐述了富营养化的成因、控制因子、评价;对赤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论述,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8-11月在中西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研究了长鳍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罗门群岛海域,长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30.00~160.00 m,最适水温范围为22.00~24.00℃,最适盐度范围为35.70~35.80;长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范围为130.00~190.00 m,水温范围为20.00~26.00℃,盐度段为35.60~35.90。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6年10月(秋季)和2017年4月(春季)在台州南部近岸及其附近海域的两次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及ABC曲线等方法,研究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鉴定出游泳动物49种,秋季57种。春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秋季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龙头鱼、口虾蛄与棘头梅童鱼。春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0.58~2.29,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22~0.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42~2.6;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1.45~2.03,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1~0.7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1.56~2.73。根据多元统计结果,春季游泳动物群落可划分为G1和G2组群,秋季为G3和G4组群。ABC曲线显示,春、秋两季游泳动物均受到中等程度干扰。  相似文献   

20.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评价是指使用某些特定的数理方法,定量描述环境质量等级的过程。从纷杂的环境监测数据到有效的环境信息的转化,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并指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现代数学知识,可在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实时动态可视化评价系统和方法,促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