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煜  吴鹏  牟元明  王文波 《甘肃科技》2022,(16):108-110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选取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置换术方法的不同划分成对照组(n=48例)、研究组(n=50例),分别采取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较对照组多(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较对照组的20.83%低(P<0.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00%明显较对照组的77.08%高(P<0.05);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3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42例,其中A组(内固定组)18例,B组(人工髋关节组)24例,年龄、骨折分型、术前全身状况相似。随访11~64个月,平均25.2个月。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日数及手术持续时间均较短,且出血量少,费用低,骨折愈合率94.5%(1/18),股骨头坏死率27.7%(5/18)。需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6例,再手术率为33.3%;B组需再手术的3例,再手术率为12.5%,关节功能优于A组。结论 GardenI、Ⅱ、Ⅲ型的70岁以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优良复位的前提下可先予坚强的内固定治疗,Ⅰ期髋关节置换术适合于高龄及移位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HTA)或半髋关节置换术(HA)后新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后VTE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新发VTE的25例患者为VTE组,76例术后无VTE的患者为对照组.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相关因素,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最后应用Hosmer-Lemeshow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纳入分析的101例患者中,25例(24.8%)患者为新发VTE病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应用骨水泥、Caprini评分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行主、被动功能锻炼是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以上4个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868,此时该模型灵敏度为96.0%,特异度为90.8%,截断值为-0.863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效能为91.09%,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VTE风险预测效果良好,有助于骨科医师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新发VTE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4.
5.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骨折之一.因其解剖特点,股骨颈骨折极易并发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使得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包括:内固定、骨瓣移植、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笔者就各种术式适应证、优缺点、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3例,年龄60~89岁,平均70.8岁,无移位骨折(Garden I型、Ⅱ型)45例;移位骨折(GardenⅢ型、Ⅳ型)28例,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1.4个月。观察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移位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及与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占73.97%。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00%,移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占10.71%和17.86%。如能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大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2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假体用骨水泥固定。结果,22例均得到随访,最长4年,最短6个月,优10例,良8例,中3例,差1例,无假体松动、断裂等,股骨头均在位,提示双动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好,能早期负重行走,关节功能好,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股骨颈是指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间线之间的一段骨.由于这段骨主要是松质骨,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又大都萎缩疏松,所以很容易骨折.如果老年人跌倒受伤后,感到髋部疼痛,患肢失去载重功能,并有外旋畸形,就应考虑患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除了必要的住院治疗和护理外,在恢复阶段也可以在家里继续治疗和护理.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护理实践谈一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家庭护理知识.  相似文献   

9.
李浩军  李明军  张小龙 《甘肃科技》2014,(10):130-131,115
研究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抽取甘肃兰州市皋兰县医院治疗病人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第一枚针经股骨颈纵轴中心至股骨头软骨面下0.5cm,分别在进针点的前下、后下约1.5cm处呈三角形平行钻入第2、3枚导针,要求第3枚空心钉即靠近股骨颈后方钉先加压,将内收型受力方式改为外展型受力方式。均随访2年,其中的26例半年后拄拐行走,18例8月后下地拄拐行走,9例近一年下地拄拐行走,2例半年后发生螺钉松动,1例骨折不愈合,4例(均为Ⅳ型骨折)一年后股骨头坏死。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3枚螺钉呈三角形固定,可以维持骨折的三维稳定性,构成一完整的力学结构体系,加之有动力加压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方法共进行一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36个髋关节。结果本组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及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4例(28髋),良3例(6髋),一般1例(2髋),总有效率94.4%。结论一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王某,男,19岁,于1995年1月30日从摩托车上摔下,致右髋部摔伤,伤后20分钟来院。检查见:右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右臀部膨隆,可角及上移的股骨头,右髋关节弹性固定。X光片可见右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内有一半月形密度增高阴影。入院诊断:髋关节后脱位。给予行手法复位,未成功。遂于1998年2月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手术取后外侧切口,术中见右髋头节后说位合并股骨头骨折,骨折线延伸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块位于股骨头中心凹以下,在股骨头的内下方,与圆韧常相连,并位于髋臼内。术中确定诊断:右髋关…  相似文献   

12.
罗惠珍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52-52,81
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对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术后辨证施护,使患者早日康复,达到生活上自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师伟 《甘肃科技》1998,14(1):12-13
股骨颈骨折系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之间的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社会的发展,频繁的交通事故是这种骨折有进一步增长之趋势;另一方面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及骨伤的合并症较其他骨折要高。因此,也是一种治疗比较困难的骨折,从而引起了骨科医生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一种在首次髋部置换术中使得植入的假体位居股骨髓腔中心的方法,防止术后造成假体内外翻。选取2015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成年患者,术前拍摄双髋标准正位DR片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依据等长及假体居中原理,分两组行不同股骨颈截骨角度截骨。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采用个体化截骨)和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截骨)。术后比较两组假体远端位置及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术前两组在截骨角度、截骨高度、假体位置居中率、术后偏心距测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一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无感染、脱位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小粗隆上1.5cm截骨并不能完全使假体居中,股骨颈不同角度截骨使股骨颈基地部截骨得以量化,确保了假体位置的居中,避免了假体远端应力集中,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相对来说此种方法术前测量比较简单,是一种相对具有准确性、简易操作的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为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提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笔者应用Hansson钉系统,将2枚带钩的钉以上下平行方式经股骨颈置入股骨头,随机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并进行3~21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结果表明:患肢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优良率达93%。与其它内固定相比,Hansson钉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符合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对24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6例,单侧18例。年龄45~67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疗效评价根据Harris评分而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2±8.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0.5±7.4)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17.6714(P〈0.05),其中评定为优13髋、良14髋、可2髋、差1髋,术后优良率达90.00%。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9月,X线检查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2例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7例及B组(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5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随访时间10~19(15.72±3.61)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2天血清CK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方面,均可重建肘关节功能,达到有效治疗骨折的目的。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但对肌肉的损伤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