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用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显带方法首次对鲇鱼和黄颡鱼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和带型进行了研究.两种鱼的核型结果在分组式、随体和次缢痕位置等方面均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通过带型分析,发现了异型的性染色体(暂定为XX-XY型)以及具有带纹结构的巨大随体,并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带传动中离心力和包角上胶带按指数规律变形对带拉力产生的影响,导出了新的F_1、F_2和F_0计算公式,同时得出主动轮和从动轮上胶带的弹性滑动角相等的结论,并举例作了计算,验证了F_1-F_0≠F_0-F_2。  相似文献   

3.
结合染色体带纹及超微结构分析了鱼类染色体高分辨G-带特征,做出了黄鳝染色体高分辨G-带核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10G、11G、12G和13G)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表明,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稳定吸附在石墨烯纳米带表面。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的边缘洞位(10G-1、11G-1、12G-1和13G-1)时较为稳定,且稳定程度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加。Ti原子链吸附在不同宽度石墨烯纳米带的不同位置,呈现不同的电子结构特性。其中,10G-1、10G-2和11G-2的吸附体系表现出半金属特性,其余吸附体系都为金属性质。同时,石墨烯纳米带吸附Ti原子链的体系具有磁性,其磁性主要来源于Ti原子。当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边缘洞位时,zigzag原子链上A类Ti原子的磁矩总是小于B类Ti原子的磁矩;随着Ti原子链移向纳米带中心,两类Ti原子的磁矩趋于相等。研究结果揭示,通过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有效调控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质。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染色体G-带及模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胰酶G-带技术,对梅花鹿的G-带进行了研究,参照ISCNDA(1989)的国际家畜细胞遗传学命名体制,绘制了梅花鹿的G-带模式图.结果表明:梅花鹿单倍染色体组所显示的染色体数目为248条,包括X和Y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不同种源染色体荧光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南方主要树种马尾松7个种源染色体的两种荧光带型,色霉素A3(简称CMA带)和4,6-二脒基-2-苯基咪哚(简称DAPI带)。结果表明:(1)马尾松染色体的CMA带型中存在着5种不同类型,它们分别是1对为着丝粒和臂间处均有荧光带的中间着丝粒染色体(A类型);6对为臂间处有荧光带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类型);1对为着丝粒处有荧光带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C类型);3对为无荧光带的近中部中部着丝粒染色体(D类型);1对为着丝粒处有荧光带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E类型)。其CMA带型公式2n=24=2A 12B 2C+6D+2E。(2)根据CMA的带型状况,将马尾松的7个种源分为2种类群区,第一类为江西吉安,福建漳平,贵州贵阳,四川古蔺和湖南宜樟为中部区;第二类为广东高州和广西宁明为南部区。(3)比较马尾松7种源的DAPI带型,南部区种源的染色体上的荧光带纹较中部区种源染色体上荧光带纹要多些,西部区种源染色体上的荧光带纹较东部区种源染色体上的荧光带纹亦要多些。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淀粉凝胶电泳分析40个水稻杂交组合的F_1苗期酯酶同工酶,其中15个组合用来分析不同酶谱和杂种优势的关系.发现4种同工酶类型,即互补型、偏父本型、偏母本型和无差异型.杂种优势强的杂种大多数是互补型和偏父本型,而低杂种优势的一般是无差异型.同时亦发现共显性阳极酶带E_3~S和E_3~F可以作为标记酶带,在该位置上,母本的单一酶带和F_1的互补酶带的差异,可以用来测定杂交水稻杂种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9.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龙门山造山带印支末 -燕山期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在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的基础上 ,将龙门山造山带与传统的 A型与 B型俯冲带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对比 ,指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岩浆作用的不同特点是其区别于传统 A型、B型及其他的一些内陆挤压俯冲带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广陆矮4号与杂交水稻杂优1号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广陆矮4号和杂交水稻杂优1号2个不同品种水稻前中期和正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和形态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广陆矮4号水稻的核型公式:2n=2x=24=16m+8sm,杂交水稻杂优1号的核型公式:2n=2z=24=18m+6sm.同时结合G-显带技术,对2种水稻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G-显带区别较大。说明水稻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1.
黄河鲤和德国镜鲤及其杂种F1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亲本黄河鲤(CyprinuscarpioL.(YellowRivercarp))和德国镜鲤(SeatteredCyprinusCarpio.L.mirror)及其杂种F_1的肝脏、脾脏、心、肾脏、脑和肌肉为材料,进行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MDH)和酯酶同工酶(EST)电泳图谱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种鱼不同组织的同工酶谱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亲本及F_1的同种不同组织同工酶谱也有差异,亲本各组织的大多数同工酶在F_1代得到表观,杂种F_1的同工酶谱的表现又可分为三类:1)与双亲完全互补型;2)部分互补和少数亲本酶带消失型;3)产生双亲均无得以出现的酶带或杂种酶带型.本文还讨论了黄河鲤、德国镜鲤及其F_1的同工酶的遗传基础和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高粱染色体G—显带核型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有丝分裂早中期相的每条染色体均显示多重的G—带带纹.根据带纹着色深浅和粗细,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带纹,即深色粗带和浅色细带.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带纹特征及其数目相同,而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则互有差异.本文对高粱染色体的核型和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分析,并对G—显带在高粱核型分析及其它研究中的应用、ASG显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应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灌浆期旗叶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节节麦(DD)、普通小麦(AABBDD)具有共同的5条酯酶同工酶带,8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双亲共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均能在其杂种 F_1(ABDD)中表达,酯酶同工酶带则只有2条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14.
济南花鸡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培育的家鸡优良品种济南花鸡的三个品系:草花鸡、麻花鸡和无翼鸡作了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了染色体的显带处理,探讨了G-、C-带型和核仁组织者的分布,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种(系)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黄淮麦区106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间醇溶蛋白带型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06份材料间均存在带型差异,每种材料可分离10-24条谱带,106份材料共分离出63条差异带;45份材料具有1B/1R易位系标记性位点Gli-B11,占供试材料的42.5%;106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028 7~0.974 4,平均值为0.570 3.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646水平上聚为5类.上述结果表明供试的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具有广泛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4个常用两用核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杂交.对F1代产量性状进行差异性分析、一般配合力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通径系数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育系配组后代性状中.均有不同的优势表现.对产量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一般配合力表现差异较大.且对产量的相对影响重要性不同.在配制组合中,要综合兼顾各性状间的关系.不同不育系不同对待。  相似文献   

17.
<正> 几年来,杂交粳稻在我国北方迅速推广种植,对提高水稻产量起着积极作用,为我国北方水稻生产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种植杂交水稻需要年年制种,这样供种不好计划,例如制种过多,一则是用不完,二则因隔年种子往往保存不妥善,造成发芽率降低;若制种少了,则又不够用。为此,我们试图研究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由麦洼牦牛(公26,母8)颈静脉采血,经Brdu处理,结合胰酶G显带法,制备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标本,绘制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模式图,并进行染色体区带划分和命名。结果是牦牛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点着丝粒染色体,X、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单套染色体的G带数(含X、Y染色体)为641条,划分为108个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同普通牛染色体G带带型以及高分辨R带带型相比较,其X染色体基本相似,而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有较大差异,这对今后深入探讨牦牛的雄性不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