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的G2MP2方法对类卡宾CF3Li进行了研究,优化得到了4种不同的平衡构型及其相互转化的过渡态结构.分别给出了几何构型参数、构型的对称性、偶极矩、各构型的总能量以及前线分子轨道能,并对过渡态进行了振动频率分析计算,确定它们均只有唯一的虚振动模式,对各个构型的特点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卡宾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铜类卡宾与乙烯的环丙烷化反应机理,对3种不同铜的SS试剂CH3CuCHCl2,ClCuCH2Cl及CH3CuCHI2分别与CH2CH2反应的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产物构型的全部结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法,对过渡态进行了确定和验证.结果表明,CH3CuCHCl2和CH3CuCHl2与CH2CH2环丙烷化反应按亚甲基转移机理和卡宾金属化机理都可以进行,与锂类卡宾的反应机理相同,而ClCuCH2Cl与CH2CH2环丙烷化反应则更容易按卡宾金属化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3.
用AM1方法优化了二溴卡宾与对-甲基苯乙酮环加成反应的反应物、过渡太、中间体和产物的构型,找到了反应的过渡态,从理论上论证了二溴卡宾与对-甲基苯乙酮加成反应的机理,得出了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第二步反应为反应控制步骤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用量子化学的二阶微扰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重态二氟亚烷基卡宾和丙酮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MP2/6-31G*和B3LYP/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并考察了5种可能的反应途径,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二氟亚烷基卡宾与丙酮环加成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由3步组成:(1) 两反应物首先生成一富能中间体INT1b,它是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22.1 kJ/mol;(2) 中间体INT1b经过过渡态TS3a1异构化为另一中间体INT3a,其势垒为14.3 kJ/mol;(3) 中间体INT3a又经过过渡态TS4异构化四元环产物P4,其势垒为4.6 kJ/mol.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卡宾H2C=CNa X(X=F,Cl,Br)的结构.结果表明,不饱和类卡宾H2C=CNa X(X=F,Cl,Br)各有2种平衡构型,其中具有三元环结构的构型能量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计算得到了最稳定构型分子内氢迁移反应的过渡态.讨论了卤原子对不饱和类卡宾H2C=CNa X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亚磷酸异构化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亚磷酸的异构化,优化了过渡态的几何构型,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及热效应,并对反应过程中各原子间电子的迁移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预测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使用从头算的HF方法,采用6-31G(d)基组,优化了S与R型α—丙氨酸分子的分子几何,计算了优化构型下的电子结构.依据优化后的构型,对α—丙氨酸分子对映体进行了手性转变可能路径的分析.首先,在HF/6-31G(d)水平下进行了手性转变过程的过渡态探索与中间体的几何构型优化,找到了手性转变的可能路径,并得到了反应能垒;而后,又在HF/6-31G(d)水平下对过渡态进行了IRC计算,验证了过渡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用RHF/6-31^*解析梯度方法研究了类硼烯HBLiF的结构,得到了4个平衡构型和3个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构型,分析了各构型的结构特点及稳定性,文中还给出了各构型的Mulliken集居数和基本构型的前线分子轨道,并简单讨论了两种基本构型的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MP2/6-31G(d)方法,优化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各种异构体和过渡态结构的几何构型,并对它们的电子结构、振动光谱和化学键性质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完成了对ATM异构体和过渡态成键方式的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二硅炔(Si2H2)单线态进行G2(MP2)结构分析,发现了一个连接平衡构型Ⅳ和Ⅱ的新过渡态,计算表明,双桥构型Ⅶ是最稳定的单线态构型,但次稳构型Ⅳ异构为Ⅶ要跨过64.75kJ/mol的较高势垒,因此Ⅶ和Ⅳ是参与化学反应的两种基本构型。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团簇CrB体系的结构与性质,本文在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团簇的所有可能构型优化计算的基础上,结合能量学原理对团簇CrnB2(n=1~4)稳定构型的组成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团簇CrnB2(n=1~4)均是以三重态构型更稳定,三重态构型所占比例总和在77.13%~99.65%;从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看,具有四角锥构型的团簇CrnB2(C1(3))最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以三角双锥型、四方锥型和平面五边形对原子簇Co2MnB2进行构造,对所构造出的十余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最后二重态获得四种稳定构型,四重态只有一种稳定构型.对这些稳定构型的几何结构、能量和成键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2MnB2的稳定构型均为立体构型.其中,以Mn和双B原子为构型三角平面、双Co原子占据两锥位置的三角双锥构型1(2)最为稳定.金属-类金属键是构型稳定性的主要贡献者.构型随着B-B键长的减小、键级的增大,其稳定性越好;类金属B原子对各构型的稳定性有着极大的辅助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二阶微扰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单重态F2C=Ge:与C2H4环加成反应机理,采用MP2/6-31G·和B3LYP/6-31G·方法计算势能面上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零点能;利用CCSD(T)//MP2/6-31G·和CCSD(T)//B3LYP/6-31G·计算各构型的能量;利用CCSD(T)//MP2得到单线态F2...  相似文献   

14.
用多组态自治场方法,结合我们提出的半经验拟合公式,系统计算了高离化态类钴Y13+离子3p63d9,3p53d10,3p63d84p组态的能级、波长和振子强度,并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对Cowan程序包计算联接方式进行改进 ,从而实现大规模高离化态原子参数的计算 ,计算了高离化态类钴等电子序列 3p63d9,3p53d10 ,3p63d84p组态的能级、波长和振子强度 ,并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及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两种最稳定构型色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反应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色氨酸分子均有3条手性转变通道a,b,c;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决速步骤自由能垒为256.7kJ/mol,构型2的主反应通道为通道a和c,决速步骤自由能垒分别为258.8,256.7kJ/mol,决速步骤能垒均来自于质子从手性C向氨基N迁移的过渡态;水溶剂效应使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决速步骤能垒降至113.4kJ/mol;单体色氨酸分子具有稳定性,水溶剂环境下色氨酸分子的手性转变可以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用从头算(ab initio)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H与CF3O2自由基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HF/6-31G。和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该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及能量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产物,对各过渡态,利用内禀反应坐标IRC来进行验证,在B3LYP/6-31G构型优化的基础上,用B3LYP/6-311G和B3LYP/6-311 G计算了反应过程中各物种的总能量和相对能量,根据相对能量绘制的势能剖面图直观地反映了H CF3O2的反应机理,由势能面得出,反应生成CF3O和OH的历程最容易发生,这与实验事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团簇Fe3Ni3优化构型的稳定性及其受外场影响的形变情况,并研究其催化性质,使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Lanl2dz(Level)对设计出的初始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将含虚频和能量较高的相同构型排除后,最终得到9种稳定的优化构型.从各优化构型的极化率、前线轨道及福井函数分析发现:构型4(3)的极化率最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小,构型易发生形变,且构型4(3)的能隙差最小,电子从HOMO轨道向LUMO轨道转移的难度最小,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活性最好; 单重态构型比三重态构型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更强,结构更致密,不易发生形变; 在三重态构型中Fe原子是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是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潜在活性位点,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而单重态构型与之相反,Ni原子是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在催化过程中提供电子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DFT(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Co Fe2BP团簇的二十几种可能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相关频率计算,共获得二、四重态稳定构型各5种,对这些构型的立体结构及其能量、成键情况和催化活性等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Co Fe2BP团簇的各优化构型中,构型1(4)的稳定性最好,四重态的稳定性要大于二重态的,多重度对构型稳定性影响较大;(2)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成键对构型的稳定性起主要作用,其中金属原子与B原子更易成键,B、P原子之间存在近距离接触;(3)金属原子Fe和Co是Co Fe2BP团簇前线轨道的主要贡献者,Fe和Co原子是催化剂潜在的活性位;(4)具有近似平面型结构的构型4(2)和4(4)表现出良好的催化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