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育公共服务是新时期政府转变职能,关注民生,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利新举措,体育在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而场馆设施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保证,高校体育场馆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全民健身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成其学校体育的任务以外应向社会开放,与所在城市体育场馆整合,满足学生与城市周边居民的体育健身要求,资源共享解决场地设施不足,资源互补的问题,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对高校与城市体育场馆开放利用整合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作出了相关研究,为改善高校教学训练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品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吕楠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173-174
在人——体育——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体育理念指导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绿色体育场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概念,贯穿于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场馆建设的各个方面,力争用最新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去建设高校体育场馆。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存在着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发挥与利用地方高校体育场资源的优势,为社会公众服务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赣西高校体育场馆基本情况及社会化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赣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的困境,探讨提高赣西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利用的策略。为地方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化服务提供参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风险规避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赟  徐长红 《科技信息》2010,(4):285-285,286
市场经济要求体育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作为体育运动的载体,数量众多的学校体育场馆必须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本文从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科学角度,在总结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规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深入探讨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并对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正义视角下提出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作为体育运动的载体,体育场馆的社会化已经刻不容缓,数量众多的学校体育场馆必须尽快向社会开放,走市场运作的道路。本文结合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对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针对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具体的规避措施,以促进高校体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体育消费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社区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需求呈现就近、便捷的特征,比社区功能建设的预期来得要快.为此,进一步了解社区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亦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结论表明:一是城市社区居民对设置的全民健身路径设施满意度较低,这与设施收缩或拆除让位于居民泊车需求有关;二是在人们健康生活需求和体育生活方式变化中,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活动内容的供给,基本上依然存在很强的传统性;三是居民社区内健身活动骨干在组织和带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等方面,起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人类居住的基本环境,发展群众体育首先必须发展社区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高校的支持将是最有力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体育场馆面向附近社区居民开放将对社区体育提供一个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投入巨大,但闲置时间较长,运营效率低下,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却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因此开放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在满足高校教育需要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激烈竞争,不仅满足全民健身的场馆需求,还为高校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补充资金。两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需求、互赢互利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了相关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现状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对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传授方法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整合,以便于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可以通过过程演示型模式、设疑探究型模式、讨论型模式以及研究型课程整合模式来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在对学校和社区体育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发展的硬件设施、人才优势、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整合高校体育资源,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模式,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目标,是最大效应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政府主导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内在推力;市场经济完善是优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外部条件;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为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了保障等方面,综述经济转型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以底线视角来审视厦门市村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村改社区存在着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公平、村改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观满足感不足、体育公共政策制度执行不对称、体育资源配置差异性显著、社区体育社团建设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推进村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底线公平实现的制度安排,建立多元形态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统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促进居民的市民化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认为四平市公共体育服务效率低、城乡差距大、供给主体单一、服务内容不丰富等.提出对策如下:构建服务型政府;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完善相关机制;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体系;与高校资源共享等.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体育服务的不完善制约着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社区体育服务研究还相对较少,中小城市的此类研究则更少。选择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南部中等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通过对衡阳市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参考,并为我省及我国同类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绿道广场体育功能特征,整合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对增城绿道"兴奋点"——增城广场,进行了1年考察.研究发现:①增城广场是绿道公共文化和绿道社会交往的聚落空间,其体育休闲人群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特征呈规律性变化;②基于绿道广场体育功能分析其规律性与利益相关者,有利于构建绿道体育辐射圈单元,整合体育碎片化空间,节省体育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供给不足与失衡、质量低下、效率不高是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激励、法律法规完善等手段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尤其需要非营利体育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5个城市28个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地集中在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广场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公共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以自筹资金为主;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缺失,组织相对单一,管理服务不到位;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居民参与体育竞赛较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对策研究,从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作为切入点,探寻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高龄化快于老龄化、老年"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等现状以至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器材、社会指导员不足、管理理念上存在问题和老龄产业尚未发展起来等因素。建议:树立代际公正理念实现"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基于健康管理理念完善老年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体育院校和下岗职工为重点,扩展社会体育人力资源;以中央政府推动,加快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立法;政府放权于社会和个人,开发老龄产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利用文献和资料数据对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仍较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社会体育指导效果不佳,国民体质监测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要加强新时代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资金供给机制,建设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