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核菌素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物经过加热灭活和过滤浓缩制得的一种物质。利用结核菌素在人体皮肤上进行试验,可以判断受试者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到目前为止,结核菌素试验是发现潜伏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试验所用的结核菌素抗原制品有两种,即旧结核菌素(OT)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由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不含任何非特异性物质,因此用PPD作皮肤试验较OT试验结果更稳定,反应更准确,还不易产生非特异性反应。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时,通常取0.1毫升结核菌素稀释液在左前臂前掌侧中、下1/3交界处皮肤作皮内注射,使之形成6~10毫米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的,用于区分HIV-1近期感染的实验方法。方法:自行设计“微量明胶颗粒凝集HIV-1近期感染检测方法”(PA-LS),并从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重现性几个方面与其它常规使用的试验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该方法与其它常规使用的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对HIV-1初筛有100%敏感性,99%特异性;区分HIV-1B亚型近期感染的敏感性为97%、长期感染的敏感性为96%、重现性为100%,是一种经济便宜、操作简单的实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上也缺乏理想的手段。本系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和诊断研究:在海南省首先建立了标准化变应原实验室,并通过标准化变应原点刺实验证实了海南省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主要分布情况;通过变应原点刺实验和特异性IgE检测证实了两种检测方法对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抗原特异性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卫生主管部门科研基金项目“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耐药基因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的作用;建立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方法;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特性为目的。研究采用K-B法测定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采用三维试验和膜主动外排机制检测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技术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实验表明,犬嗅辨帕金森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通过对这一现象的临床转化,团队未来有可能开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8年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主任高常青博士初获比利时牧羊犬“David”时,未曾料到这个强壮且外貌优美的爱犬,能成为帮助医生鉴别帕金森病患者的好助手。  相似文献   

6.
在线水质毒性监测仪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毒性的快速检测是保护水源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有毒污染物抑制生物发光的原理,探讨在线毒性检测技术的仪器化方法。该仪器采用明亮发光杆菌作为敏感微生物,在检测反应器、控制流路的优化设计基础上建立自动化检测模式。并采用光电倍增管检测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发光强度,采用了一种新的适合在线分析生物毒性指标方法。系统采用数据采集卡和工控机实现电气控制,控制软件用LabVIEW开发。本文采用该仪器对ZnCl2、NH3、甲酚和硝基苯等4种典型污染物质进行了连续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实时检测发光细菌生长和抑制的动力学过程,可实现比较精准的水质毒性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型DNA检测方法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需求,诸如生物安全(生物恐怖袭击、SARS等高致病性传染病)以及健康(肝炎、HIV等)等领域都需要快速、便捷的DNA或RNA检测技术。电化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低能耗、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等优点,被认为是在时效、成本等有较高限定要求的场合实现DNA检测的首选技术之一。我们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等相关项目支持下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CDS(chronocoulometric DNA sensor)。该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CDS生物传感器有两个比…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4):21-22
1课题简介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病、家蚕浓核病毒(BmDNV-Z)病是两种危害性较大的蚕病,其中BmNPV病害更为严重.每年世界养蚕业蚕茧损失中,BmNPV病害占蚕病总损失70%左右.抗BmNPV育种,由于常规选择周期长、进程慢、不准确、效率低,至今没有成功.目前对该病的防治仅有消毒预防,这不仅效果差,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家蚕抗浓核病毒(BmDNV-Z)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在回交育种中,不能对抗浓核病性状直接选择,现行生产种都是敏感性的.DNA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是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本研究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筛选家蚕抗BmNPV和BmE)NV的DNA分子标记;创建简易实用的家蚕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技术;应用该技术使家蚕抗BmNPV和BmDNV两种病毒基因聚合于一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定向改良现行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9.
显色培养基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检测诊断试剂,它利用微生物产生特异性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而显现出某种特定颜色的原理,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在微生物筛选鉴别方面快速准确,较传统培养基而言,可有效减轻因假阳性与假阴性造成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繁重的工作量.本文旨在阐述国内外显色培养基目前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纳米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1.纳米生物分析与诊断技术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生物分析研究手段微型化、平行实验能力、灵敏度等一直有待于改进.采用普通荧光标记方法有精度和分辨率的限制,高通量生物分析体系的设计又受放大方法的速度和成本这一瓶颈制约.采用生物分子的纳米粒子(如量子点)标记的纳米生物分析技术平台则可以突破这些限制.量子点是胶状的纳米晶态半导体,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发光性,已作为一种新的发光探针而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免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体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及其对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影响.初步探讨NO对再灌注性V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L-A组、L-N组和L-A+L-N组.观察再灌注性VA的发生情况,分别测定心肌缺血前、再灌注后血清NO、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并测定受损心室肌的室颤阈值(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VFT).结果,L-A组再灌注性VA发生率(P<0.01)及严重程度(P<0.05)均低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NO水平和SOD活力明显降低,MDA水平升高(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A组再灌注期血清NO水平(P<0.01)和SOD活力(P<0.05)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L-N组再灌注NO水平和SOD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1),而MDA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VFT值增加(P<0.05),L-N组VFT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NO水平降低.NO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及稳定心肌的电生理状态而发挥抗再灌注性V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豆粕中四种主要的异黄酮单体(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标准品按比例配成混合标样,利用高效液相绘制出各自的标准曲线.利用高效液相的标准曲线对从豆粕提纯的异黄酮样品中的这四种单体进行定量,并将其他单体的含量按峰面积比折算后计算出总异黄酮的含量.以这种自制样品作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8纳米处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9,方法回收率99.6%,精密度标准偏差0.072,变异系数为0.89%.此法结合了高效液相法的准确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快速的优点,弥补这两种方法各自的缺点.不但能针对不同的异黄酮样本制备与之一致的标准品,还能满足工业化生产时对大量样本进行检测的需要,达到对总异黄酮含量进行准确快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哈金为代表的新实验主义开始关注科学实验中的实践活动本身,开辟了科学哲学界新的研究进路.同时,以伽里森为首的一些科学史家也将目光投向了实验过程和科学实践.本文从伽里森和哈金的两部代表作:<实验如何终结>(HOW Experiments End)与<表象与介入>(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出发,着重分析两者时科学实验实践中实验的独立性、稳定性、情境性与实在性及实验与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两者科学实验思想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一种主要侵犯偶蹄动物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有这种病的动物,首先出现发热,继之在口和蹄部发生囊泡与糜烂.这种病比其他动物性疾病更具传染性,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传染很快.这种病主要侵犯家畜,包括牛、羊、猪等.野生和家养的偶蹄动物和鹿、象、豪猪和大鼠也是易感动物.目前发现引起口蹄疫的病毒有7种类型,产生相似症状,仅仅在实验室能够将其区分.  相似文献   

15.
1.SARS病毒目前引起SARS病的病原体为变异的冠状病毒。冠状病毒(Coronaviridae)为RNA病毒,在电镜下的典型特征为:囊膜上有大的棍棒形突起的球形病毒体,大小约100(60~220)纳米,多为多形性,内有螺旋状核糖核蛋白。病毒基因组由单一线形正股ssRNA分子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600万道尔顿,有帽和多聚腺苷尾,具有传染性。NCBI的GenBank已发布两条完整的SARS病毒基因组,NC_004718(29736bp),AY278554(29206bp)-SARS coronavirus CUHK-W1。(发布日期均为4月18日)。目前美国(CDC,USA)和加拿大(BCCA Genome Sciences Centre,British Columb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anada)的实验室完成SARS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初步的基因组注释在NCBI完成,预测得到的主要蛋白质有RNA聚合酶蛋白(聚合酶1a,1b),S蛋白(spike protein),E蛋白(small membrane protein),N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等。已知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日益受到医学、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特别是类似于鼠肝炎病毒的JHM病毒可以引起小鼠的脱髓鞘性脑脊髓炎,它是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病的良好模型。冠状病毒mRNA的转录机制又为分子病毒学家提供了另一种RNA拼接机制。可见冠状病毒科在分子病毒学中也有相当的重要地位。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人类的冠状病毒分别属于OC43和229E两个抗原型,它是引起人类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在美国华盛顿D.C.地区,连续4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24%。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他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另外,当冠状病毒流行时鼻病毒却不常见。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病毒分离可用人胚肾细胞,分离阴性者可用人胚气管或鼻粘膜的器官培养。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比病毒分离要敏感。由于冠状病毒类似流感病毒均属于RNA病毒,突变很频繁,易于变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不同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即使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局限于一定范围。潜伏期长短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病原体侵入的数量、毒力、侵入途径、机体状态以及宿主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和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SARS潜伏期约为2~21天,通常在3~10天。目前认为SARS病在潜伏期暂无传染性。3.人群对SARS的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力水平高,则人群易感性低。从目前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人群普遍易感SARS,医护人员由于是和患者密切接触,因而是本病的高危人群。4.病死率(fatality rate)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目前全球SARS病的预期病死率在4%~50%左右,其中老年病死率为50%,青壮年病死率为10~15%,儿童病死率为4~6%。5.疫苗根据病原生物抗原可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将疫苗注入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用细菌、螺旋体制备的生物制剂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氏次体制备的称为疫苗(vaccine),亦将上述二种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活疫苗是通过毒力变异而获得的减毒或无毒株,或从自然界直接选择出来的弱毒或无毒株,经培养后制成的疫苗,如卡介苗。死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抗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剂,如脊髓灰质炎Salk疫苗。另还有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当前SARS疫苗尚在研制中。6.SARS诊断试剂(1)核酸检测(PCR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能够在不同的样品中测定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物质(包括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或身体组织等样品)。引物是PCR测试方法中的主要片段,已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网络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公布。已经研制出了包括引物、阳性和阴性对照的PCR检测试剂盒。总的来说,现有的PCR测试方法有非常好的特异性,但是缺乏灵敏性。这就意味着阴性的测试结果并不能排除病人中有SARS病毒的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实验室质量控制而导致的实验室样品的污染,能够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对于存在有必要的质量控制程序的PCR测试的阳性结果,推荐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测试是有非常好的特异性的,阳性结果意味着在样品中有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物质(即RNA)的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有活病毒的存在或者是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足够感染其他人。PCR测试的阴性结果也不能够排除SARS病毒的存在。用PCR方法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测试,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果可能出现阴性:病人没有被SARS冠状病毒所感染;病例是由其它的病原体(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或者是由于非感染性的原因引起的;测试结果是不正确的(假阴性),目前的测试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灵敏性;样品并不是在有病毒或基因物质存在的时候收集到的;病毒和基因物质有可能仅仅存在于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取决于用于测试的样品的种类。(2)抗体测试这些测试方法用于由于SARS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抗体应答的测试。不同类型的抗体(IgM and IgG)是在不同的感染过程中出现的并且抗体水平会发生改变。在感染的早期这些抗体有可能是测不到的。IgG通常在病例恢复后仍然可以测到。以下的测试方法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但尚未用作商业用途:ELISA(酶联免疫吸咐反应):用于SARS病例的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的混合物的测定,大约在疾病开始后的21天出现可靠的阳性结果。IFA(荧光免疫检验法):用于SARS病例的血清中的IgM抗体的测定,大约在疾病开始后的10天出现阳性结果。这种测试方法也可用于IgG抗体的测定。这也是一种可靠的测定方法,需要借助于荧光免疫显微镜进行测定。阳性的抗体测试结果:显示以前曾有过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从急性期到恢复期发生了从阴性到阳性的血清转化,或者是抗体滴定增长了四倍,显示近期有感染。阴性的抗体测试结果:在疾病发生的21天后没有检查到抗体,表明没有受到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3)细胞培养来自SARS病例的样品中的病毒(例如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者粪便),通过接种细胞培养和病毒增殖也能测到。一旦分离到了病毒,将做进一步的鉴别以证实是否是SARS病毒。细胞培养是条件非常苛刻的测试,但目前(除了动物测试外)仅仅表明了有活病毒的存在。阳性的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样品中有活的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阴性的细胞培养结果并不能排除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见阴性的PCR结果)。7.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或reservoir of infection)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非典病人是重要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SARS病毒,而且具有某些症状有利于向外扩散,如咳嗽、腹泻等。据公共卫生专家介绍,病人一口痰中至少有几十万个细菌,并有可能含有肺结核、肺炎、流感、SARS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病菌。此外尚未发现动物携带SARS病毒。8.冠状病毒的增殖病毒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生长在活细胞中,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之处在于:当它们处于细胞外时并不表现出生命活性,既无自主代谢,也没有呼吸或生物合成功能;但当其核酸进入易感细胞后,便很快显示其生物活性,包括病毒物质的合成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改变。冠状病毒基因组的表达是较独特的。病毒RNA分子可直接进行翻译,产物之一是一种RNA多聚酶。然后这种RNA多聚酶被用于转录出一条等长的互补RNA,从此互补再转录出一套共3'末端的亚基因组mRNA。这套正股mRNA由6个重叠的片段组成,从共同的3'末端伸展出来,但伸展的长度不同。只有靠近5'末端的独特序列可被翻译。而与其相近的套中最小的mRNA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在每一种情况下,产物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冠状病毒的复制周期限于胞浆。通过芽生方式从含病毒糖蛋白的膜,即内质网池和高尔基池获得囊膜,然后病毒体在小泡中被转输到质膜而从细胞释放。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标准仅供参考,读者勿要对号入座自行诊断,如有需求,请及时就诊。A.在同一个两周之内,表现出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改变,表现为下列症状中的5项以上,其中至少一项为(1)心境抑郁,或(2)丧失兴趣或乐趣。注:不包括明显是由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症状。1.几乎每天和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例如,感到悲伤、空虚或无希  相似文献   

17.
京广1号白莲     
一、项目概述 采用离子注入诱变的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栽培,经五年多的实验研究和池塘种植,培育成功白莲新品种--京广一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广义加权平均方法将灰色GM(1,1)理论和BP神经网络两种模型进行组合,建立了车辆装备维修器材消耗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现有的维修器材消耗统计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实例分析,最后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认识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理性思维和实验方法。中国古代有没有理性思维和科学实验?其源头在何处?笔者认为,答案应当从先秦时代的《墨经》中寻找。(一) “(知心)、明也”(《经上》)“(知心),(知心)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经说上》)。  相似文献   

20.
"观察渗透理论"还是"观察的独立性"一直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哲学倾向争论不休的论题。新实验主义者罗伯特.阿克曼(R.J.Ackermann)跳出理论与实验孰先孰后的二元争论,以理论、数据、仪器三维辩证互动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增长。仪器和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发展中相对独立的重要力量,过去被哲学家们严重忽视了。阿克曼试图以仪器与技术的累积进步来化解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并以仪器的应用程度来解释当前社会科学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的精确化和一致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