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编者按: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导弹之父、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老生前不仅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非常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作为战略科学家的钱学森的主要贡献,如参与擘划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推动中国技术科学建制化以及组织创建中国导弹与航天科技事业等。分析了钱学森成为战略科学家的主要原因,即钱学森成长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师从著名科学学派,成为杰出技术科学家;新中国将钱学森推向创建现代科技事业的第一线,使其能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出色的政治修养让钱学森能够娴熟地处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以现代工程科学技术的视角、生动的事例,阐述了钱学森院士在开创中国航天事业、进行我国航天事业宏观谋划、实施我国重大航天技术指导与决策,以及组织、运筹和领导中国导弹、火箭与航天器的发展工作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钱学森院士的生平,回顾了半个多世纪来钱老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极其重大的历史贡献。钱老公开申明,所有当代科学技术学科都应该归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哲学指导下的知识体系。文章介绍了钱老在50年前就精辟地论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论断对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阐述了钱老对控制论和系统科学的贡献,介绍了钱老《工程控制论》的出版在全世界引起的轰动与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钱老基于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经历,总结出系统工程的概念和方法,发展了关于复杂巨系统的科学思想,已被科学界和社会各界中许多人所接受,用于分析解决各类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5个理论贡献: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建立城市学的理论;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5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传略     
钱学森同志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消息和他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见报后,广大读者反响热烈,纷纷来函、来电对钱老表示敬慕;同时,为了更好地向这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学习,迫切要求了解钱老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功勋。为此,我们特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钱学森”一章摘要刊载于此,以满足读者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奇异摄动理论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奇异摄动'理论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兴起和发展,并反映了该研究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前辈科学家钱伟长、郭永怀、钱学森和林家翘等,在20世纪40-50年代, 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因"文化大革命"使该领域刚起步的研究中断. 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数学系微分方程教研室决定把奇异摄动理论作为研究方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向美国和俄罗斯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到\,90\,年代初, 迎来了国内奇异摄动研究的高潮.以后一段时间因后继乏人等原因而逐步陷入低谷. 到了21世纪,随着国家大力实施科技兴国, 倪明康在俄罗斯苦学12年回国成为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 奇异摄动理论研究在我校和我国开始了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为科学技术尤其是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钱老90寿辰之际,经国际小行星协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钱学森星”是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那天晚上繁星满天,紫金山天文台的杨捷兴研究员使用40厘米双筒折光望远镜对准双鱼星座进行了照相观测,将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不仅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杰出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相对论不仅对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一百年来世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考察和分析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历史背景和其哲学思想,使我们认识到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做出开创性的贡献,除了他具有优良的科学素质外,是与他丰富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是杰出的人民科学家,也是我国系统工程卓越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他不仅在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中树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在构建和开拓系统工程并结合国情推动我国管理教育和管理学科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1 1978年钱学森的"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一文举起我国管理教育复兴的旗帜1978年9月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在文汇报发表长篇文章"组织管理技术——系统工程"[1],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组织管理归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学科被视为禁区.钱学森在此背景下将西方通行的组织管理技术冠以系统工程的名称介绍给公众,在学术界引起相当大的震动.为了弄清钱学森这篇文章影响巨大的背景,还得了解我国大学管理教育在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情况.下面分"17年"及"文革"两阶段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除了这些称号外,钱学森是怎样的科学家?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重,名利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者;培育英才,他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传》的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的少年经历、留学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等,为读者呈现一位辉煌而传奇的中国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2.
在天气大旱的时节,人们常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战胜这种自然灾害.现代实用的人工降雨方法是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文·兰茂尔发明的.兰茂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一生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先发现氢气吸收大量热量后离解为原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导致了原子氢焊接法的诞生.1932年,他因在表面化学研究上的突出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今年是钱学森百岁诞辰,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纪念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特刊》,缅怀钱学森先生开拓我国系统科学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对我国发展系统科学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钱学森长达70年的科学生涯,纵跨了三个非凡的时代:第一个是在美国的20年,那是世界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年代,钱学森以其出众的才华成为那个时代科技前沿的著名专家.第二个是1955年回到祖国至1978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这20余年中,他投身到"两弹一星"伟大的科技工程中,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做出了公认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第三个历史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30年,也是世界走向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年代.在这30年中,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创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发展形成了其系统科学思想.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晚年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个问题,钱老自己其实是有答案的.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之问和钱老自己的回答,振聋发聩,实际上指出了中国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目前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进而提出若干化解之策和可操作的计划.  相似文献   

15.
纳米科学技术已有10多年的研究历史,国际上已取得了一系列若干重要的进展;同时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纳米材料的研究中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为集中向读者介绍我国在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及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编辑部邀  相似文献   

16.
在天气大旱的时节,人们常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战胜这种自然灾害。现代实用的人工降雨方法是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文·兰茂尔发明的。兰茂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一生在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先发现氢气吸收大量热量后离解为原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导致了原子氢焊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钱学森倡导建立思维科学的背景和必要性,介绍了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研究的对象、基本道路、思想来源的一系列论述,阐述了钱学森倡导建立的思维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11个大部门之一,它包含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分别介绍了各个层次近20年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扼要地介绍了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思,并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出发对智能系统及大成智慧(meta-synthetic wisdom)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钱临照(1906—1999年)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在我国晶体范性形变理论、电子显微镜学和自然科学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科教事业的组织管理者,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钱先生诞辰百年之际,谨撰年谱以致纪念。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饯学森书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将钱老近半个世纪的书信经过征集、整理、编辑、加注释等,已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我们总共选出钱老3331封信,是写给1066人和单位的,分十卷印出。它的特点在于全部是钱老的亲笔手书,忠于原信,忠于历史,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原汁原味的钱学森。据说这在中国出版界是空前的。所以我在"前言"中写道:"一部《钱学森书信》捧在你的手里,犹如一个活生生的钱学森站在你的面前。读完这部《书信》,掩卷冥思,你不仅可以看到钱学森的‘外表',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我想,这就是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道理。钱老的《书信》内涵十分丰富,本文只讲讲我们从《书信》中所感受到的一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