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考察了钱学森在系统科学体系、系统工程、控制论、运筹学和系统学方面的主要贡献,论证了他作为中国系统科学导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我国系统科学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和钱学森先生的开拓和推动分不开的.钱学森在最后30年的科学生涯中,形成和发展了他的系统科学思想,启迪和指引我国系统科学工作者的前进方向,对今后的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 引 言系统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是以1978年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发表"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1-4]为标志的.此后30年,钱学森以主要精力开拓系统科学学科,推动系统工程在全国范围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发展了他的系统科学思想.30年来,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系统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中国系统科学的鲜明特色,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协同学创始人哈肯曾说:"系统科学的概念是由中国学者较早提出的,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概括,并在理解和解释现代科学,推动其发展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并认为"中国是充分认识到了系统科学巨大重要性的国家之一"[5].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对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简称系统所)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系统所的发展给予了建设性的指导.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1 钱学森先生与系统所的建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于1979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从事系统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作为中国系统科学的缔造者与主要倡导者,钱学森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系统所的建立在学科、队伍与舆论方面打下了基础.运筹学、管理与系统工程是系统所的主要学科方向.1955年,钱学森先生与许国志先生在从美国归国的"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上相遇,讨论了在中国开展运筹学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提出建筑科学大部门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建筑科学大部门也应划分成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应用技术三个层次。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对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工程科学和系统科学的研究,前半段研究工程科学,后半段研究系统科学,他的工程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思想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从钱学森的研究实践进程来探索和领会他的科学思想及其重要意义.1 工程科学的实践和理论[1-2]钱学森多次说过,他是从学习笨重的火车头转向研究轻巧的飞机的.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大学的学习大大拓宽了他的眼界,他的兴趣逐渐转向新一代的交通工具——飞机.1932年1月28日,日本飞机轰炸上海,我英勇战士在空战中驾驶的却不是国产飞机.钱学森深切觉悟到,为了能抵御列强侵略,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因此,他考取了清华学堂庚款留美,1935年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专业是飞机设计.虽然学习了一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但是,美国飞机工厂不让中国学生实习,钱学森只好决定改学航空工程的基础理论,1936年西去加州理工学院,追随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学习空气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7.
文章择要地阐发了钱学森的科学观。指出科学是认识世界的学问,科学是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阐明了科学的社会功能在于造福人类,论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关系,探讨了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11个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把地理系统排在星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科学看做是举足轻重的科学体系。钱学森从哲学高度,从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中,从社会总体设计工程的实践出发,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必须重新认识地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了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及他的总体框架、钱学森的系统科学思想以及他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文中以王保国教授率领的AMME Lab团队为例,扼要回顾了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6个研究团队紧密配合,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领域近10多年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文中给出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实验室平台搭建时通常应该具备的软件分析系统与主要设备,而且还特别建议要关注眼动追踪系统、眼动测量系统和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技术,要关注人的情境认知的定性分析模型和定量评价模型的建立,要注意把认知神经科学用到对人的数学建模的研究上。文中十分强调:人机环境系统仅仅是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一种系统,一种含有人这个要素的特殊新系统,因此在进行人机环境系统领域中的一些复杂系统、复杂巨系统以及特殊复杂巨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时,离不开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钱学森的大科学观的角度,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既有区别,又是相通的。科学知识及科学思维(量智)与文艺知识及艺术思维(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涌现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谈科学艺术与大成智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艺术是不断丰富的一对范畴,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科学知识、科学思维(量智)与文艺知识、艺术思维(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涌现创新思维和大成智慧的智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理学仍呈现以多元为主的发展趋势。各分支学科比较活跃,并相互促进,但缺乏统一的理论支柱。近年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有关地理综合的理论和方法,为地理学指出了摆脱落后,迅速发展的方向。笔者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学的现状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等方面对钱学森地理思想的主体内容——地理科学体系,地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提出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由钱学森的学术助手涂元季同志主编的《钱学森书信》。这部10卷本巨著的面世,是钱学森科学思想通过书信方式的集中展示,为读者留下了忠实记载钱学森科学思想和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历史文献,将被历史证明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14.
把钱学森开创的科学探索推向前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钱学森开创的科学探索推向前进,就要抓住他构筑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总纲,像他那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整体论和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把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要接着钱学森说,而不应停留于照着他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乏父”和“火箭之王”。社会各界纷纷对钱学森的去世表示哀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钱学森先生在近代力学和技术科学发展中的贡献,特别是介绍了他为实现超声速飞行和火箭技术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所做的贡献。在研究过程中他不断开创出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和喷气推进学等新的技术科学,从而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要学习体现在他身上的超前意识和务实精神,学习、理解并大力开展他所倡导的技术科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钱学森倡导建立思维科学的背景和必要性,介绍了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研究的对象、基本道路、思想来源的一系列论述,阐述了钱学森倡导建立的思维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11个大部门之一,它包含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分别介绍了各个层次近20年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教授在从科技专家到思想家的发展历程中,一贯强调组织管理的重要作用。文章从钱学森教授提出发展管理科学关键在提高认识,强调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作用,提倡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以及坚持按照国情发展管理科学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钱学森教授在发展我国管理科学方面的指导性贡献。[关键词]钱学森;管理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介绍了控制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以及历史回顾,并特别强调其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而介绍了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内容、观点及其在整个控制论发展过程中的承前启后作用,特别强调了它定位于面向工程应用的理论及其技术科学的特点,即把工程实际中行之有效的原理和方法整理总结成为理论,又将此理论在解决工程问题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随着他结合系统工程和大系统、复杂系统乃至复杂巨系统的控制问题逐步形成的综合集成方法论体系,进一步明确了他对控制论在系统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现代发展方向的观点,对现代控制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中具体介绍了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体系和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融汇, 指出它们已成为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重要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当前信息科学全面发展的趋势,以及系统和控制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在建筑科学领域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5个理论贡献:建筑科学定位的理论;建筑哲学定位的理论;建立园林学的理论;建立城市学的理论;建设山水城市的理论。研究、深化和完善钱学森这5个理论,对发展我国建筑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