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8,(3):80-80
编辑部:贵刊最新一期(2008年第2期)里的军事文章,错漏很多。例如:61页里面提到台风级潜艇"编制官兵15人"。这肯定是错误的。一艘巨型潜艇这么可能这样少人?错得太离谱了。一般的说法是180人左右。虽然没有什么准确数  相似文献   

2.
1945年7月,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运送原子弹"小男孩"到提尼安岛之后,驶往菲律宾的莱特湾。途中,该舰被日军潜艇击沉。全舰千余名官兵除316人幸存外,其余均葬身海底。多年来,有关人士一直对此事件百思不得其解——美舰雷达事先根本没有发现日军潜艇,而日军潜艇是怎么发现美舰并准确发射鱼雷的?日前,得州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利用他发明的"超时空天文学研究程序",使这一被"疑团"笼罩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3.
1968年3月12日,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因为一艘编号为K-129号的弹道导弹潜艇没有按照计划向指挥部进行汇报。10天过去了,进入战斗执勤区域的潜艇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再也坐不住的苏联人开始派出大批舰艇进行搜索,但是这艘潜艇最终却被美国人找到了。  相似文献   

4.
潜艇最早出现于18世纪70年代,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发展,其在海战中的作用终于被世界各国海军所承认,其中尤以德国最为重视.1906年,德国日耳曼尼亚造船厂为德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成为大西洋上最令人恐惧的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德国U型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名垂潜艇史册的"一艇沉三舰",是德国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3日清晨,"圣胡安号"核攻击潜艇与"企业号"航母战斗群在佛州杰克森维尔海城,即百慕大三角以东进行潜艇攻击与反  相似文献   

6.
2000年8月12日,属于俄罗斯的1艘"奥斯卡"级Ⅱ型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失手"沉没了.这一事件除了使拥有潜艇的国家慌忙检查自家潜艇的"健康"状况外,更多的目光则盯向了已"隐居"近十年之久的俄核潜艇部队.  相似文献   

7.
徐娜 《科学之友》2007,(13):28-29
美国<海军时报>披露,2007年3月13日晚-14日凌晨,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圣胡安号"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  相似文献   

8.
潜艇是海军作战的主力之一,以出其不意地攻击杀伤敌舰在海上称雄,对航空母舰的威胁相当大。它在昏暗的海底世界游弋,一旦遇上被击伤、机械事故、错误操作,甚至卡在洞穴、礁石之中失去了自行上浮的能力,这对于每一个潜艇兵都是一场噩梦。这个噩梦并不是从1776年潜艇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而是在100多年以后,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早期潜艇的数量、应用规模还不大,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二是早期潜艇一旦被击中或者失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艇毁人亡,艇内有生还者的情况非常罕见,也就没有潜艇水下脱险之说。事情…  相似文献   

9.
徐娜 《科学之友》2007,(7):28-29
美国《海军时报》披露,2007年3月13日晚-14日凌晨,一艘满载核武器的美国核攻击潜艇“圣胡安号”在著名的百慕大邻近水域神秘地中断了联络,美国紧急出动航母战斗群展开搜救,同时向国际潜艇救援机构求助。就在各方陷入绝望之际,该潜艇意外恢复与外界的联系,而且人艇安好。美国海军潜艇指挥部发表声明中指出这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外界称整个事件扑朔迷离。也因为事件发生在著名的“魔鬼三角”区,失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个为人熟知的神秘地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8月21日,一个谁也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向了全世界:救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的3名挪威潜水员于当天清晨7时45分成功地打开了“库尔斯克”号潜艇后部外舱,发现舱内早已进满了海水。这一消息无疑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18名官兵无一幸免于难,给善良的盼望着能出现奇迹的全世界人民以当头一棒。 潜艇在海战过程中受损以及在日常航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而造成潜艇遇难是不可避免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89年的90年间,国外潜艇就发生了495起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为此,各国海军在不断提高潜艇作战技术能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潜艇救生技术,并使水下脱险成为每个潜艇艇员必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海军潜艇和潜艇部队的发展与壮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是中国人民经过了40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取得的成绩。这里重点介绍中国海军常规潜艇多年来走过的发展道路。 引进技术 1950年,中国政府批准了海军在近期内组建以鱼雷快艇部队、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为主,相  相似文献   

12.
在朱尔斯·凡尔纳(JulesVerne)一次有价值的探险中,俄罗斯科学家准备潜入1637米深度的水下--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湖底. 科考队于7月29日进行了首次潜水,他们采用载人"和平-1"号与"和平-2"号潜艇--得益于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出场,这两艘潜艇已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3.
当能源宣告紧缺的时候,当气候受到碳排放影响的时候,一股靠人力出行的风潮渐渐在世界各地流行.最典型的例子是脚踏自行车、脚踏船重新获得人们的喜爱。在这股风潮中.俄罗斯研究人员顺势造出了脚踏潜艇,希望人们在水下观光的时候也能想到节能减排这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镇国重器     
<正>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主人公阿龙纳斯一行人随同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水艇周游各大洋,经历许多惊险奇遇的故事。别以为这只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幻读物,其实小说中叙述的环球潜航早已变成了现实。而且在不断的演进中,核能也加入了潜艇的动力系统。早在1960年,美国"海神号"核潜艇就历时83天零10小时,首次完成了环球潜航。接下来,一轮深海较量就在艇体下潜翻起的泡沫与漩涡中宣告开始。前苏联、  相似文献   

15.
当今海上优势国美国是以航母为制海主战兵器,而许多国家则以潜艇作为远海主战兵器。历史上潜艇和航母都取得过骄人的战绩,总体上来讲是航母胜过潜艇。可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海军兵器技术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潜艇同航母究竟谁怕谁?潜艇首次发生作用是在一战期间,当时取得制海权的兵器是战列舰。战列舰是优势海军国阻止劣势海军国使用海洋,进而保证己方使用海洋的主力兵器。当时的潜艇主要还是一种破坏交通的兵器,是劣势海军国阻止海权国使用海洋的武器。在一战中,德国希望通过用潜艇打击英国运输船队,从而逐步截断英国的海上运输,企图让…  相似文献   

16.
兵翼 《科学24小时》2013,(11):55-56,F0003
<正>几十年来,核潜艇在"大显神威"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事故的发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对海洋环境的直接威胁。毫不夸张地说,自核潜艇诞生之日起,事故就如影随形,教训十分惨痛……悲惨命运:K-8号核潜艇沉入大西洋1970年4月8日,隶属于北方舰队的前苏联第一代核潜艇K-8号在比斯开湾距离西班牙海岸西北300海里处活动,潜艇在160米深处完成战斗任务后开始返航。21点35分,潜艇开始浮出水面与基地进行联系,没有任何灾祸的预兆。突然,奥格利准尉报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海军不仅加紧了对核潜艇的研制,同时对体积小、行动灵活、噪音小、造价低廉的常规潜艇也非常重视,所以前苏联海军的常规潜艇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到了60年代,前苏联拥有的常规潜艇就多达150余艘,居世界首位,并且在常规动力潜艇技术上,也远远地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而美军在60年代真正能投入使用的常规动力潜艇只有几艘。  相似文献   

18.
一艘纳米潜艇在人体血液中艰难地航行着,血流内比潜艇大得多的细胞正在无情地碰撞着潜艇。这是美国科幻影片《奇异的航行》中的一个镜头。再过几十年,融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为一体的分子仿生学之成果,将使人类的梦想成真,这就是纳米生物机器人。  相似文献   

19.
王梅 《科学之友》2003,(8):20-21
欧洲最现代化的造船公司——位于德国基尔的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HDW)研制建造的世界第一艘全新的燃料电池驱动的212A型U31“克拉西”号潜艇前不久在德国北部基尔港下水,开始了首次试航。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燃料电池型“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英文缩写为AIP)潜艇。据研制该潜艇的德国霍瓦兹船舶公司介绍,1994年7月,德国联邦采购局与霍瓦兹德意志船舶公司正式签订了27.6亿德国马克的212A型潜艇的建造合同。U31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瑞典海军大力研 制各种新型潜艇,先后推 出独具匠心的“西约特兰” 级、“哥特兰”级,并正在全力研制“2000”级潜艇,真可谓“好艇连台”。 “哥特兰”级潜艇和将于21世纪初加入海军序列的“2000”级潜艇无论与以往的潜艇相比,还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潜艇相比,都有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划时代意义的突破。 别出心裁的动力装置 首先是潜艇的动力装置。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动力采用蓄电池组和柴油机,在水下以高速航行时,只能持续航行很短的时间;即使以低速航行,也才维持数十小时至少上百小时。瑞典研制的这两级潜艇,都属于常规动力潜艇,但其动力装置却别出心裁,即在柴电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加装了一斯特林发动机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潜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