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激光加热三维瞬态温度场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激光加热三维温度场计算模型,绘制空间温度分布色温图,重点研究高斯分布的激光束移动速度、功率密度、光斑尺寸对空间温度场分布形态的影响;模拟显示激光热处理相变硬化带形状,分析相奕化深度和宽度,结果表明温度场色温图可以直观地分析硬化状态,而且光束移动速度、功率密度和光斑尺寸不同,色温图的形态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3.
连续YAG激光相变硬化三维瞬态温度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分法对连续YAG激光相变硬化三维瞬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激光相变硬化过程工件的传热学行为,考虑了工件有限尺寸、激光热流旋加、工件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温度依赖关系,工件表面辐射及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以及材料固态相变等多方面特点。利用能量平衡法,推导了非均匀空间网格的有限差分方程,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温度场的计算程序。分别计算了一系列工艺参数下42CrMo、60^#碳钢激光相变硬化处理过程的三维瞬态温度场,并预测了激光相变硬化区的半宽度与深度。对42CrMo、60^#碳钢进行激光相变硬化实验,实测了它们在各种工艺参数下处理后相变硬化区的半宽度与深度。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MoCu球铁激光淬火过程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激光淬火过程的特点及复杂性,提出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激光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及组织分布的传热学数学模型;在计算中对热物性值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段线性回归处理;激光淬火属快速加热范畴,奥氏体化点相应提高.相变潜热则根据相变量的多少以温升、温降的形式加以处理.以MoCu球铁为例对不同激光处理参数下的温度场及组织分布进行了计算及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6.
7.
水玻璃砂微波加热过程温度场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系统测试和分析水玻璃砂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场,揭示了水玻璃砂微波加热的快速升温及型芯内外同时升温等特性。通过实验和分析,探讨了形成这些特性的原因。提出了微波加热过程中水玻璃砂型芯的升温主要依赖于水玻璃对微波的吸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对脉冲激光加热解析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了对流换热和热辐射对样品温升场分布的影响;还对表面加热模型和体加热模型进行了比较,为研究材料热学特性提供了精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激光辅助切削温度场的三维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光加热的温度场受材料性参数、工件几何形状、激光器功率、光斑形状及移动速度的影响,分析激光辅助立铣淬硬钢的工况,提出简化的计算模型,进而将非稳态传热方程化为稳态的传热控制方程,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激光流动加热45^#钢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经过对不同光斑形状、移动速度、光斑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归纳了激光加热的特点,对激光辅助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东高硅镁石为对象,借助化学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有害组分在镁石中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的特征。查明了哪些单体矿物易于解离,哪种元素用一般机械选矿法难以去除,肯定了镁石加热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及山东镁石易于烧结的机理等。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指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激光淬火的二维温度场理论 ,通过对温度场分布公式的拟合简化 ,推导出激光淬火淬硬层理论宽度及深度计算公式 ,讨论了产生最大淬硬层深度和宽度的条件 从理论上说明了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度和宽度的影响 在对QT80 0 - 2进行的激光淬火实验中 ,淬火硬化层实测宽度和深度的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大约为 1 0 %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SYSWELD有限元模拟和激光焊接红外测温方法,研究了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对45钢薄板焊接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温度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在激光功率较大和扫描速度较低时,其变化对焊接温度影响较大。在激光快速加热/冷却条件下,不同参数下的焊接初始温度与终了温度存在差异,通过调整合适的激光参数可获得相对稳定的焊接温度分布。在热影响区作用下,各焊接节点温度下降相对缓慢,且这一过程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延长。为了提高焊接效率而同时增大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不利于热变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两相区加热对30CrMnSi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影响。得出结论:30CrMnSi钢两相区加热后冷却,未溶铁素体起着晶核的作用,促进过冷奥氏体向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转变;而奥氏体中的碳及合金元素的高含量推迟了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两种不同成分冷轧低碳钢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冷轧低碳钢在快速加热条件下,加热速度、化学成分对加热过程中相变规律的影响及连续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尺寸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5~500℃/s),实验钢相变点的升高趋势先快后慢,100℃/s为转折点.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存在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的温度转折点,为1 050℃;在850~950℃范围内,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均小于5μm;添加微合金元素有利于细化奥氏体晶粒.研究结果为利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的方法获得冷轧超细晶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连铸设备中间包钢液入口与浇注口距离近无法安装感应加热装置的问题,设计出一种新型蝶式感应加热中间包,并建立三维非稳态磁-热-流耦合数学模型研究电磁场对蝶式中间包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得到感应加热功率与升温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应电流在中间包中形成闭合回路且主要集中在通道处.偏心电磁力使得钢液在通道内产生旋流并伴有较大切向速度,流出通道的钢液向浇注室上方运动.中间包过流量为2t/min时,无感应加热情况下出口温降为7K,而有感应加热情况下,当加热功率由600kW增至1000kW,出口温升由8K增至27K. 相似文献
16.
17.
翟江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284-285
对普通散热器采暖房间的气流场及温度场进行简化,建立二维稳态流场及温度场模型,并运用SIMPLE算法程序进行数值求解,从而得出采暖房间二维流场及温度场分布图形,并对多个工况下的散热器Nu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