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语缀型词语是东北方言的一种构词类型。本文选取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巴“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这类词语的构词类型,然后探讨它们的语义分类,最后从语义选择的角度对它们的语义使用条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忽悠“一词本为东北方言,近年来在口语交际和各种媒体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流行词语。从语法和语义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在语法上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在语义上是灵活多变的。这对于深入研究东北方言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中的"疙瘩"、"蛋子"、"球子"这三个词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具有名词的属性和特点,但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又有区别;它们既可以指物,又可以指人。它们之间还有相通的地方。对它们进行考察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东北方言词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马思周、姜光辉先生主编的《东北方言词典》为主要依据,以东北方言中的带有多音节后缀的合成词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东北方言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的主要部分,是作为普通话词汇基础的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北方言词语的收集、研究,无异会对北方话及普通话的词语研究提供帮助。目前能看到的东北方言词典有《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李赓均审定,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和《东北方言词典》  相似文献   

6.
<正>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一部分。东北方言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京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东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简洁、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音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斜线/后为可替用词语;括号()内的词为可用词语。  相似文献   

7.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北文化品牌的运用又传播了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是《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一)》的续篇,是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和《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编)的补充。凡这两部词典所收并且对词语释义也是我们所同意的,本文不收;本文收录以上两部词典未收或对词语的释义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本文用汉语拼音注音;G、H、J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前后为可替换成分;()内为可出现成分;*为不说。本文作者为黑龙江人。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是《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二)》的续篇,是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和《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编)的补充。凡这两部词典所收并且对词语释义也是我们所同意的,本文不收:本文收录以上两部词典未收或对词语的释义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本文用汉语拼音注音:K、L、M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前后为可替换成分:()内可出现成分:*为不说。本文作者为黑龙江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五)>的续篇,是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和<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编)的补充.凡这两部词典所收并且对词语释义也是我们所同意的,本文不收;本文收录以上两部词典未收或对词语的释义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本文用汉语拼音注音;Y、Z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前后为可替换成分;()内为可出现成分;*为不说.本文作者为黑龙江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四)》的续篇,是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和《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编)的补充。凡这两部词典所收并且对词语释义也是我们所同意的,本文不收;本文收录以上两部词典未收或对词语的释义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本文用汉语拼音注音;M、N、W、X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前后为可替换成分;()内为可出现成分;*为不说。本文作者为黑龙江人。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是《东北方言词语拾零(之三)》的续篇,是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许浩光、张大鸣编)和《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编)的补充。凡这两部词典所收并且对词语释义也是我们所同意的,本文不收;本文收录以上两部词典未收或对词语的释义我们认为是不合理的词语。为了印刷方便,本文用汉语拼音注音;P、Q、R、S 和 T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音序;/前后为可替换成分;()内为可出现成分;※为不说。本文作者为黑龙江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从中发现188个东北方言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语和34个近似东北方言的词语,为认为《金瓶梅词话》中含有北京官话成分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基于前学的研究和笔者的考察,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金瓶梅词话》所使用的语言,是16世纪北方通语。  相似文献   

14.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北文化品牌的运用又传播了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邓尧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1):45-47,94
味觉是人体的重要感官,四川方言中表味道语义场所辖词汇37个,对"五味"、麻、油、香、淡、臭,各有说法。同普通话比较,它们在构词方式、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分布上有自身的特点。体现了同属北方方言的川方言的造词心理机制与词汇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北方言具有简洁生动、粗犷豪放、幽默诙谐等特点。这种体系开放、丰富多彩的语言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文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东北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们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为更好地研究东北方言开拓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了具有黑龙江方言特色的动词和动词性熟语,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语言、构词及语法方面的特点。重点讨论方言动词和熟语与晋通话之间的差异,方言词语的结构特点、语法特点、语法功能以及记写方言用字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北方言的语法调查和5部方言词典的筛选,得到由无头关系小句转化而来的名词表达式“VP+的”51个。阐明了这些名词表达式的来源,剖析了其内部结构和语义内容,包括“VP+的”的限定性、与被省略的无定中心语的语义关系等,以期对东北方言中无核关系小句的名词化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李凤仪先生《<金瓶梅>东北方言1OO例》中的方言分析提出质疑,认为李文在实际分析中没有把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区别开来,在解释也中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仁寿方言的亲属称谓词“娘”和“孃”二者具备不同的使用特点,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也不对等。内部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构词等方面;外部和普通话相比,主要表现在词义和构词形式两方面,而且还存在一对多的情况。而且仁寿方言深受湘方言的影响,亲属称谓词“娘”和“孃”带有很明显的湘语特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相互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