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四极质谱法测CCl_4的质谱。根据所测四氯化碳各种碎片离子的同位素分布比,计算出氯元素原子的平均原子量及CCl_4的平均分子量。结果表明:质谱法测得的CCl_4分子量比冻点下降法、蒸气密度法、……等所测CCl_4分子量的偏差小。  相似文献   

2.
参照标准HB 5258-2000中的增重法对不同铈含量的Cr12铁素体不锈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氧化形貌观察和氧化物物相分析,并对氧化物的生成热力学进行了计算.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物的分析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吻合. 在600℃、700℃及800℃较低温度时生成的氧化产物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M_3O_4型氧化物,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铈的添加可促进这种氧化膜的形成,降低氧化速率;在900℃时生成的氧化产物类型主要为M_2O_3型,保护性差,晶粒细的含铈钢初期氧化速率快,但是铈可改善氧化膜与基体的黏附性,在氧化后期阻止实验钢进一步的剧烈氧化. 利用反应元素效应和晶粒尺寸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该氧化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20g钢分别在600℃,800℃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实验,用静态增重法测出氧化动力学曲线,其近似于三条斜率不同的直线,且随温度的增加氧化速率变大;对氧化膜进行X-Ray衍射,SEM以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其氧化膜的氧化物为Fe3O4.O,呈针状及片状,且发现其氧化物晶粒开始形成的位置是随机的,氧化初期的氧化速率较大,随后趋于平缓,并且氧化一直从表层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4.
过渡金属氧化物,如V、Mo和Fe基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氧化反应.本文主要回顾本课题组在氧化物表界面理论催化机理研究的进展,重点讨论了3个方面的问题:1)高价金属氧化物对烷烃C—H键的氧化活化机理;2)多组分氧化物在C—H键氧化中的作用;3)界面(氢)氧化物的结构及其对CO氧化的影响.对比近期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可以获得丰富的机理信息.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子探针及X-衍射技术对加热炉炉管外壁高温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炉管的氧化机理主要是金属离子穿过氧化物层的扩散并在氧化物--气体界面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 TbO_2·xH_2O 在部分无机强酸、有机弱酸及酸性盐溶液中的胶溶作用.通过对溶胶光学性质、电学性质、聚沉值、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部分溶胶聚沉物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的研究,得出 Tb(Ⅳ)水合氧化物在无机强酸、有机一元酸及其氯代酸中是以带正电荷的胶体状态存在;在有机二元酸的酸性盐溶液中是以带负电荷的胶体状态存在.本文还对 Tb(Ⅳ)水合氧化物在上述酸中的氧化还原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胶溶的原因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阳极电化学氧化法, 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 并对其进行表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 Mott-Schottky 曲线, 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 BDD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电荷转移速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氧化后的 BDD 电极形貌和晶型结构几乎未发生变化, 但 EDX 能谱分析发现BDD 表面氧含量明显增加。循环伏安法和 Mott-Schottky 曲线阳极电流法研究发现, 电荷转移速率随氧化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接触角实验进一步证实, 随着 BDD 电极氧化程度的增加, 接触角减小, 电极表面亲水性逐渐增大, 因此以阳极电流方式表示的电荷转移速率增大。然而, Mott-Schottky 曲线以氧化还原电位差方式表示的电荷转移速率随氧化程度的增大, 先增大, 后减小, 这是由于在不同的氧化时间下, 表面基团的种类及其各成分在总含氧量中所占比例不同, 因此产生的电荷转移速率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不同的类型的金属顶电极对TiO_2薄膜电致阻变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器件I-V曲线的分析,发现器件Au/TiO_2/Pt和Ag/TiO_2/Pt具有稳定的电致阻变性质,且Ag/TiO_2/Pt器件的置位电压和复位电压较小。相反的,器件Ti/TiO_2/Pt的电致阻变性质具有不稳定的电致阻变性质,这与Ti电极容易被氧化在界面处形成氧化物有关,界面处氧化物的形成影响了器件的电致阻变性质。结合电致阻变效应机制的分析,表明顶电极材料会影响RRAM器件的电致阻变性质。  相似文献   

9.
利用预氧化技术在热障涂层(TBC)的陶瓷层/粘接层界面形成致密Al2O3层,经过1 100 ℃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该Al2O3层通过抑制氧气扩散,降低热生长氧化物(TGO)生长速率的作用机理,阐明了粘接层预氧化对整体热障涂层氧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涂态(A-TBC)与预氧化(P-TBC)试样的TGO厚度及氧化增重均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是,P-TBC显著减少了整个过程氧的扩散,有效抑制了氧化初期TGO的急速生长,使得P-TBC能够长期保持有益的TGO结构、降低抛物线氧化速率,并最终提高热障涂层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合成法制备了γ-Bi_2MoO_6微米晶,考察了γ-Bi_2MoO_6对溶液中CCl_4的可见光催化降解能力。利用正交设计研究并优化了可见光功率、pH值、γ-Bi_2MoO_6投加量和降解时间4个关键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花瓣状的γ-Bi_2MoO_6微米晶对CCl_4具有较好的催化降解作用。γ-Bi_2MoO_6微米晶可见光催化降解CCl_4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平均表观速率常数为0.008 49 min~(-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TGA),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APT)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Ag-Sn 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Wagner理论;APT的分解产物及形成的新相Ag_2WO_4作为活性氧原子源,促进Sn的氧化;添加剂APT在0~2.26wt-%成分范围内和相同温度、相同氧化时间条件下,氧化速率随添加量增加而加快;随氧化温度的提高,氧化速率加大,如在800℃下的氧化速率大于700℃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12.
规整填料塔吸收NOx过程的模拟和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工业中NOx污染问题,以双膜理论为基础建立并求解了氮氧化物在绝热情况下采用高效规整填料塔进行常压水吸收的数学模型,对NOx脱出率、出口含量、氧化度、出塔酸浓度及液体酸温度进行了模拟,同时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涉及水吸收的气相反应及平衡、气相传质过程、界面平衡和液相反应。实验装置为已投产运行的年产2万吨草酸的吸收塔设备,模拟结果与工业实验装置现场采集的数据吻合较好,可以作为氯氧化物工业化生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腐乳毛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及对L-O2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分别将腐乳毛霉醇提物萃取后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对CCl_4致LO2细胞损伤的保护实验.结果:腐乳毛霉醇提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及FRAP能力,对CCl_4引起L-O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降低细胞内ROS及培养液中MDA含量和LDH活性,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从而减轻CCl_4对L-O2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和石油醚部位.结论:腐乳毛霉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对CCl_4引起L-O2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UV-Fenton体系氧化降解邻氯苯酚废水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V-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邻氯苯酚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从反应速率系数着手探讨了污染物初始浓度、双氧水加入量、亚铁离子浓度及pH值对反应降解速率的影响。用半衰期法对邻氯苯酚的反应级数进行了探讨,确定其在UV-Fenton体系降解过程中的表观反应级数为3/2,并初步建立了邻氯苯酚UV-Fenton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交换除氯水解法和有机溶剂共沸干燥方法制备得到导电性好的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用XRD对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对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Fenton试剂法降解废水中的芳香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芳香化合物的Fenton氧化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芳环上取代基位置、数量和种类的不同会对其降解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单氯酚3种异构体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3-氯酚>4-氯酚>2-氯酚;氯酚的反应活性随芳环上Cl取代基数目的增加而下降,2-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的反应活性遵循下列顺序: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芳环上的取代基对芳香化合物的Fenton氧化性能有很大影响,苯胺、氯苯和硝基苯降解速率依次为:苯胺>氯苯>硝基苯.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垃圾焚烧灰渣熔融处理中铅氯氧化物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高温X射线衍射及固相氯氧化物的活度测定结果,对PbO-PbCl2系组成相图、PbO相对化学位及固相中间化合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等Pb-O-Cl系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从而为熔融处理中铅氯氧化物的生成和沉聚反应的热力学解析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基于液相安定函数及理想会合熔体模型,讨论了PbO-PbCl2系液相安定性对熔体中形成氯氧化物复杂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存在的中间化合物为PbCl2.PbO,PbCl2.2PbO及PbCl2.4PbO.  相似文献   

18.
接触不良引发的发光连接温度高、隐蔽性强、普遍产生于电气线路中,是诱发电气火灾的重要引燃热源之一,涉及铜氧化、传热、电场间的复杂耦合与相互作用。为探究发光连接产生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动态变化,该文通过构建发光连接实验平台,测得铜氧化物桥生长速率、电阻增大速率和温度,揭示了铜氧化物、电阻和温度相互作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铜氧化物桥长度和电阻均随时间线性增大;温度先升高,最终稳定在1400~1 600℃;随电流增大,铜氧化物桥生长速率增大,生长持续时间延长,电阻增大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接触不良引发发光连接是氧化程度加深、铜氧化物电阻率随电流改变、铜氧化物热容随温度变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氧在Ti-1100高温钛合金氧化中的扩散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测量了Ti-1100合金在600~750℃氧化100 h后氧化层的厚度和氧化层\固溶体界面处的氧浓度以及基体富氧层的深度、显微硬度的变化.合金在该温度区间的氧化增重由氧化物的增长和富氧固溶体的形成两部分组成,它们均呈抛物线规律变化.利用扩散方程和氧化物\固溶体界面处"有效氧浓度"计算出氧在氧化物中的扩散系数是氧在固溶体中的3~6倍.根据富氧层的深度所计算的氧在固溶体中的扩散激活能与扩散系数的线性回归结果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日光/草酸铁络合物/H2O2降解水中2,4-二氯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光作光源 ,Fenton 草酸铁络合物为光氧化剂 ,对水中 2 ,4 -二氯苯酚进行了光氧化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草酸铁络合物 /H2 O2 光氧化降解 2 ,4 -二氯苯酚的速率显著高于Fenton试剂 ,前者的光解初始速率大约是后者的 4倍 ;溶液 pH值对光氧化有很大影响 ,pH值在 3左右 ,2 ,4 -二氯苯酚的光降解脱氯的效果较佳 ,pH超过 4 ,光降解脱氯效率明显下降 ;在晴天和多云日照下草酸铁络合物 /H2 O2 光氧化降解有机物的速率很快 ,在阴天的光解速率相对较慢 ,但效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