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霍桑作品中的"原罪"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霍桑在他的作品中传达了这样的一个信息:罪恶的处处存在是现实所在,人性是罪恶的,这就是他"原罪"思想的主题.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社会、宗教和家庭的背景.象征主义是他作品中烘托这一主题、阐释人性的重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正人性这种形而上的东西通常只会出现在人们观影后的一声叹息里,而在现实生活当其真正出现时,人们则常常会有切肤之痛,人性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了悲剧的代名词。其实,人性莫过于人们生而为人的初念,并在长时间社会环境中所养成的精神状态。作为一贯的人性本念,善良、同情心、爱等正能量的表达即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人性;相反,诸如暴力、贪婪、嫉妒等人类的普遍罪恶则为大众所唾弃,因此其并非普世的人性。说到这,便会引出这一个问题:人类遵守普世的人性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以人类主体性为核心及文化系统为基础的视阈来审美观照"诗意地栖居"中所包含的合理人性因素."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对人性正常化的解读,海德格尔对"诗意地栖居"的阐释是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现象的人性根底.诗性·人性的共通性才是"人诗意地栖居"存在的审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刘新茂 《科技信息》2010,(36):151-151
莎剧《李尔王》通过讲述养尊处优,刚愎自用的国王李尔,在其晚年因为自己错误的政治安排而深陷一连串的不幸遭遇,深切体会到了人间的疾苦,人性的无情和人生的虚无,思想上经历了一次跨越式的升华,从而对人生、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但他对自我的认识却存在着局限性。本文所要探究的就是主人公李尔在生逢人生重大变故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他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5.
韩国导演金基德在电影《春来冬去》中利用水的隐喻和象征,将各种水意象置于东方物象传统与人生四季的结构中进行叙述,尤其是水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导演对人性与罪恶、忏悔与拯救等现代意识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弗莱的四季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小英 《科技信息》2014,(1):115+134
南非著名女作家纳丁·戈迪默善于以现实主义手法揭露南非种族主义的罪恶。小说《枪走火前一刻》出自其短篇小说集《跳跃》,着力反映白人压抑的心态和黑人受压迫的苦难,从而控诉种族主义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情节设置,从而进一步揭露人性被无情的抹杀和扭曲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20年代前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蘩漪、周萍以及四凤等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描写,反映了一个有着严重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与其崩溃的必然性,揭露了封建主义统治的专制、冷酷及其在精神上对人和人性的扼杀与摧残。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性格复杂,人物形象生动,以蘩漪的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具深意。所以,剖析蘩漪的性格发展及其在家庭、爱情生活中所经历的坎坷,对我们理解作品主题,把握新时期女性人物塑造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阿奎那认为人的本性在于人的理性.人性中的罪恶是人的理性违背上帝意愿的结果,社会和国家的产生是人性的必然产物.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而最高的幸福在于灵魂的拯救,分享上帝的快乐.只有上帝而不是国家才能实现人的最高幸福.教会作为上帝的代表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  相似文献   

9.
秦宇庆  邵慧燕 《科技信息》2009,(36):I0138-I013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最为出色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一直以来就是评论的热点。而《地狱变》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与人性的矛盾也是众多评论者追捧的焦点。笔者将从作品中各个具有鲜明矛盾性格的主人公入手,分析其矛盾性格所代表的本义,以此为入口来探寻芥川龙之介的矛盾性格以及矛盾人生,并对其对于解决艺术与人性矛盾的方法及选择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一、人性与阶级性都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关于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问题,历来谈得较多的是文学的阶级性,人性往往成为禁区,似乎一谈人性,便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作品里的人物稍有一些人情味,就被批评为丧失阶级立场,没有阶级观点,仿佛人生下来只能有阶级,不可能有人性。其实,人的阶级性和人性都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姜维的形象,历来被不少研究者读者看成书中诸葛亮的影子,认为其缺乏个性,然而仔细分析罗贯中塑造的姜维形象,发现其在作品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置姜维于西蜀元气大伤,君庸臣懦、宦官为祸,西蜀政权苟且偷安的社会动荡中,表现其虽郁郁不得志却苦苦挣扎,为蜀国的生存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笔者认为他的性格独特性,体现在他的执著顽强的奋斗精神上。他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一向推崇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2.
边连宝是清代中叶著名诗人、学者。他出身于文学世家,自幼受父亲影响深爱杜诗,一生命运坎坷。其思想以儒家为主,性情耿介,淡泊名利。边氏著述丰厚,蔚然大家,其中《杜律启蒙》是他的一部力著。该注本体现了边氏一整套注疏理论,重视分析杜诗艺术,文字通俗易懂,注解方式不拘一格,妙解新见迭出,颇具诗人眼光。另外,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批评原则。是明清时期众多杜律注本中颇具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欧元春 《科技信息》2011,(23):204-205
《人性的污点》作为菲利普.罗思的后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一个为追求其美国梦而将自己的黑人身份逾越为白种犹太人,最后却为社会所流放,陷入了身份悖论中的悲剧故事。在小说中,罗思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采用多个意象,甚至模仿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表现了身份逾越的悲剧。而隐藏于全文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圣经为原型的流放模式,罗思将流放贯穿到主人公科尔曼的族裔身份、社会身份以及心灵深处,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社会的身份观:身份逾越不可能带来美国梦的实现,注定是个悲剧。本文笔者从流放传统入手,结合罗思的创作特点与其历史语境,分析文本,看罗思贯穿在文本中的身份观。  相似文献   

14.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及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转变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天才型人才。但是,这个天才型人才却在两种不同的用人制度下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西游记》就是通过对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两种不同用人方式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的对照,抒发了对封建时代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的不满,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用人制度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是"字是《逆臣录》中的高频用词,至明代"是"字用法已高度成熟,但是受法律文书这种文体的影响,《逆臣录》中的"是"字既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新发展,又呈现出与同时代文献中"是"字用法的不同面貌,就此,本文对《逆臣录》中"是"字用法作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域中的历史实践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格尔在继承、扬弃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历史的视角展开对实践的探寻,由此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实践的概念。对生产实践的深入挖掘,使黑格尔看到了其内在的中介性与目的性、社会性与普遍性及其内蕴的经济关系,但由于其绝对精神的幽灵作怪,因而只能是一种抽象精神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9.
唐勇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47-50
在《围城》中,钱钟书在人物命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特征上存在着某些背反的设计处理。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恶性背反,达到对现代社会中某一类人毫不容情、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通过对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中性背反,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情"的讽刺;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和人物性格命运的良性背反,更多的是对这类人寄予期盼和希望。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和精细缜密的人物塑造隐含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希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明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刻书业、图书流通业的兴盛,明代藏书规模不断扩大,官私藏书盛极一时。介绍了私人藏书家宋濂和他的青萝山房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