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有机汞和无机汞的吸附作用。改性绿茶的用量为 2 5 mg、在 p H值 =7的溶液中搅拌 6 min,无机汞的吸附率达 95 % ,有机汞的吸附率不大于 5 % ;同等量的改性绿茶在 p H值 =1的溶液中搅拌9min,有机汞的吸附率可达到 90 %以上。 10次重复分离测定 0 .1μg· ml- 1汞溶液 ,测得无机汞、有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 0 .0 6μg· L- 1 和 0 .0 8μg· L- 1 ,相对标准偏差为 8.6 %和 5 .8% ,回收率为 92 .5 %~ 10 5 .3%和 93.8%~ 10 6 .6 %。实验还表明 ,在盐酸浓度分别为 2 .0 mol· L- 1、6 min和 4 .0 mol· L- 1、11min,共存 KCl的量为 10 0mg,可定量解吸无机汞和有机汞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微量砷(As)和汞(Hg)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该法的回收率分别是:砷为94.5%~101%,汞为92%~96%,相对标准偏差值为1.0%~1.66%,As和Hg的检出限分别为0.1μg·L-1和0.02μg·L-1,其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μg·L-1和0.2~60μg·L-1.该法能满足各类食品中微量砷和汞含量的测定要求,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检验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贵州土城煤矿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农作物中挥发性元素汞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风化程度煤矸石土壤中汞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0.183±0.068μg/g,略高于土壤背景值。但在自燃过的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受其淋滤影响的下部土壤中汞却表现为异常富集,其平均含量高达1.627±0.294μg/g.这些土壤中汞的植物可利用性也很高,在部分农作物中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食品汞限量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4—氨磺酰基苯基重氮氨基—4—苯基—2—噻唑(SPDAPT).在pH10.4的硼砂缓冲介质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下,SPDPT与Hg2形成2:1的紫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为52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6.75×104L·mol-1.汞量在0~480μg·L-1符合比尔定律.最低检测限为24μg·L-1。用于废水中微量Hg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贵州盘县煤矸石及其风化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贵州盘县新鲜煤矸石、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中汞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新鲜煤矸石中汞平均含量为0.137±0.076μg/g,没有表现异常富集。不同风化程度的煤矸石土壤汞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0.154±0.056μg/g,略高于土壤背景值。但在自燃过的煤矸石风化土壤中汞却表现为异常富集,其含量高达1.980μg/g,为当地背景土壤汞浓度的22倍。  相似文献   

6.
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物上的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上的分布 ,用 AN- 2 0 0型安德森冲击式分级采样器于 1 997年 1 1月 3 0日~ 1 998年 2月 8日 (采暖期 ) ,在北京 3个采样点同步采取不同粒径 (4.7~ 1 0 ,1 .1~4.7和 0 .43~ 1 .1 μm)的颗粒物 ,测定了其上汞的质量浓度 .影响大气中颗粒态汞的因素较多 ,释放源是其中之一 .3个采样点中最大颗粒物态汞浓度并未在工业区出现 ,表明北京市大气中颗粒态汞的环境行为复杂 ,可能具有广域扩散性 .3个采样点颗粒物态总汞质量分数为 (0 .98~ 2 .90 )× 1 0 -6,表明北京市大气中存在一定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态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学院区(华东理工大学)和交通居住混合区(闸北区环境监测站)采集大气中不同粒径的微小颗粒物,用湿法消解和高温分解法提取后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浓度;通过两段提取法分别测定挥发性颗粒汞(VPM)、反应性颗粒汞(RPM)和惰性颗粒汞(IPM)。结果表明:交通居住混合区的颗粒态汞约90%集中在〈8μm中,而学院区则为50%~60%;冬季的颗粒态汞浓度明显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细颗粒物中惰性汞占的比例较大,说明颗粒态汞的形态与形成机制具有密切关系;PM1.6中汞的浓度与^207Pb/^206Pb、^208Pb/^206Pb未呈现出相关性,而^207Pb/^206Pb、^208Pb/^206Pb比值与燃煤和土壤的同位素比值比较接近,说明燃煤和扬尘可能对颗粒物有较大贡献。大气汞的人为源排污清单初步分析表明:燃煤是上海市大气汞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三元络合体系汞-硫氰酸盐-罗丹明B显色体系测定汞的最佳条件,得到该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61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 ̄5,汞的浓度在0~50μg/5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本方法可直接在水相中测定微量汞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金矿区高汞环境条件下大气汞迁移特性,应用野外实验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大气汞污染源进行了解析.在研究区按网格法设置28个监测点,使用测汞仪(Zeeman LUMEX RA915+)对各监测点大气汞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应用Unmix 6.0受体模型对区域内大气汞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Unmix 6.0解析得到区域内大气汞污染源为4源方案,据监测点原状分析,将4类污染源依次解析为交通源、土壤源、金矿选冶点源和聚居区源.在水平尺度,4类污染源对各监测点汞贡献值依次为:9.43,86.73,105.85,136.62ng/m3;在垂向尺度,即对各监测点50,100和150cm三层次、4类污染源汞贡献总值依次为:108.59,112.99和117.05ng/m3.4类污染源汞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居民点>历史金矿点>土壤源>交通源;人为释汞过程仍为区域大气汞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矿山开采对当地土水环境的影响,测定了秀山龙洞沟汞矿附近土壤和水样中的总汞含量.结果表明矿区水样的总汞含量为0.018 6~0.675mg/L,比全国水体平均值高2~3个数量级;土壤汞含量为1.40~19.72mg/kg,明显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随与汞矿的距离变远和水土的自净作用,土水样品中的汞含量逐渐变小.但是,矿山的长期开采和冶炼,加上长期的风化、水流和大气沉降作用,将矿区的大量汞迁移到周围的农田和河流,使得当地的土水环境受到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城市污泥在煅烧过程中Hg的逸放污染.提出当使用Hg含量较高的城市污泥直接作为原料烧制砖或陶粒时,需设置专门的处理设备避免废气中Hg的逸放;当使用城市污泥作为原料煅烧水泥熟料时,应选用除尘效率高的除尘设备,同时可把窑灰作为混合材使用,以减少Hg的逸放污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Hg^2+对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体内共生的茭白黑粉菌(Ustilago dctdenta P.Henn.)的影响.对不同浓度Hg^2+胁迫下茭白黑粉菌在幼茎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解剖观察,分析了在此过程中的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等一系列指标.试验结果表明,2mg/L以上的Hg^2+胁迫能导致茭白黑粉菌的消亡,导致茭白茎尖不能膨大.  相似文献   

13.
Hg2+鉴定反应是无机化学实验离子鉴定中的一个特征反应之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反应现象不相同的问题。为此,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不同的实验现象,同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得出最佳Hg2+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重金属离子Hg2+ 胁迫下金银莲花形态学伤害和幼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随着Hg2+ 处理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延长,金银莲花形态学受害程度加深、细胞亚显微结构受损严重.细胞核表现为先是核仁边界模糊、染色质凝聚(4 m g/L),接着核膜少量溶解、核基质呈无序状态(8 m g/L),最后核膜完全溶解,核基质散入细胞质中(16 m g/L).叶绿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先是叶绿体发生形变、类囊体受挤压,接着基粒膨胀或解体、类囊体散乱排列,最后叶绿体内外膜破坏、基质流出、类囊体翻转.晶体细胞和巨型淀粉粒也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5.
基于硝酸(0.10mol/L)介质中,四溴合汞络阴离子([HgBr4]2-)与Rhod S+(罗丹明S阳离子)作用所形成的[(Rhod S)2]2+·[HgBr4]2-离子缔合物比Rhod S+·Br-在聚酰胺素膜(PAM)固体基质上所占有的Rhod S分子数增加和内重原子微扰效应,从而导致体系的室温烧光(RTP)信号剧烈增强的特性,由此建立了[(Rhod S)2]2+·[HgBr4]2-缔合物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SSRTP)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16.0 fgspot1-(对应浓度0.60~40.0 pg mL-1,点样体积0.40μ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p=3.955+23.86mHg2+(fgspot-1),n=6,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5.0 agspot-1(对应浓度1.25×10-15 gmL-1).本方法成功用于人发.香烟和水样品中痕量Hg2+的测定.同时讨论了离子缔合物SSRTP测定痕量汞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太原市汾河两岸设置采样点对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Cr、Hg进行分析测定,分析不同采样位王、不同土壤质地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Cr、Hg的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质地下土壤Cr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采样方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Cr和Hg的含量差异不显著.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Hg和Cr的综合风险指数在14.945 0到272.257 6之间.风险程度属于较高的样点,占总数的50%,Hg污染是造成土壤风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Norcardia Amarae菌吸附Hg~(2+)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Norcardiaamarae菌体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Hg2+的吸附特性,并测定了菌体的ξ电位 pH曲线及其等电点数据·结果表明,Norcardiaamarae菌体对Hg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该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在2min以内就达到吸附平衡;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4 0~12 0),Norcardiaamarae菌体对Hg2+去除率均达96%以上,在pH>12 0时溶液开始产生Hg(OH)2,此时Hg2+去除率反映的不仅是生物吸附的效果,而且是沉淀与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温度为23℃时,Hg2+去除率最高;用该菌吸附质量浓度为400mg/L的Hg2+溶液,Hg2+的去除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8.
酸雨胁迫和Hg2+胁迫对黄连木生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模拟酸雨胁迫和Hg2+胁迫对黄连木叶绿素含量(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在pH2.5时比对照降低了43.04%;SOD活性在pH值为3.5时下降了34.17%;叶片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且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在Hg2+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随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MDA含量在Hg2+浓度大于0.10 mg/kg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在Hg2+浓度大于0.05 mg/kg时,在第10 d时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流动注射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痕量汞,采样频率为140个样次/小时的速度,检出限为0.15ug/L(3δ),对于10ug/L水平汞标准液相对标准偏差为2.9%(n=11)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碰撞、辐射、原子和分子的计算模型(CRAM)模拟介质阻挡放电中Ar-Hg等离子体的动态特性.在本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汞原子内部能级的跃迁,也考虑了准分子的形成过程.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非平衡特性出发,对等离子体的演化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在发展了一种新的处理电子、离子复合方法的基础上,得到了Ar-Hg等离子体的演化规律.此外,还研究了汞原子的共振辐射及其准分子辐射强度与电源频率和管壁温度的关系.其中,汞原子的共振辐射强度反转的结果是与所报道的实验结果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