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 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量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 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现代新文学的艺术巨匠之中,老舍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个性非常鲜明,最擅长表现北平城里“老大的不长进的民族”。那么,表现新加坡儿童的《小坡的生日》的创作动机又源自何方呢?本文就此问题从童年经验的角度来论述其儿童文学创作动机,并分析老舍儿童文学观的得失。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狩猎诗发展的繁荣之期,王维的《观猎》与韩愈的《雉带箭》堪称其中代表。王维诗气象阔大,境界深远;韩愈诗雄奇有力,丰神超迈,两诗呈现出的不同气韵风采与作者其人、创作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深究两诗内在的不同,须以知人论世的批评观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受善恶果报观影响,我国古代小说多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尤其在明清小说中更是如此。大多明清小说比较直露地宣扬善恶果报观,而《儒林外史》却表现得相对冷静,甚至还有嘲讽的文笔。这反映了吴敬梓较为复杂的创作心理: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盛行的民俗文化影响,不自觉地在文中体现着劝善惩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持批判态度,对善恶果报观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怀疑与嘲讽。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美学观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审美客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保持"受观"的特质,通过对<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分析和解读,可以看出一旦"受观性"丧失,则审美客体的"美"便削弱直至消失.同时通过对"受观物"之特性的分析可以溯清王尔德审美艺术观重要的一环,即"美"在于艺术性和无功利性的"受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代新文学的艺术巨匠之中,老舍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个性非常鲜明,最擅长表现北平城里"老大的不长进的民族".那么,表现新加坡儿童的<小坡的生日>的创作动机又源自何方呢?本文就此问题从童年经验的角度来论述其儿童文学创作动机,并分析老舍儿童文学观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和白居易《竹枝词》创作特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谪居巴渝期间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竹枝词>,既有文人诗的长处,又有浓厚的民歌色彩;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抒情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和紫式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无论是人生经历、创作思想,还是其小说的主题指向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以女性为中心,关注女性命运,较好地从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和泯灭、生存的困顿和生命无常的苍凉、女性的异化和内心的悲哀等方面真实地再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惨遭遇,其主题具有极丰富的悲剧性,但张爱玲的深刻和思想高度是紫式部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刘知几的《史通.言语》篇中体现刘知几对于史传文的创作观:在语言风格上讲求体质素美,同时反对骈文入史,在创作上强调史传文创作的真实性。在实践上体现出不盲目崇古,并且大量使用当代口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指出封建时代中日两国妇女的命运遭遇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外,以及造成这种异同的种种原因,从而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都是描写的以战争为时代背景身为弱女子的不幸命运。丁玲与莫泊桑的战争经历使他们能够以个人独特视角穿透"战争与女人"小说的一般模式,拒绝正面描写战争而使其创作表现出对战争文化心理的疏离,更着眼于对人类本身的关照,但是两者在人物形象设计、叙事方式和情节安排方面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3.
虽然《水浒传》与《隋唐演义》同为具有历史根据的英雄传奇性质的长篇巨制,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世俗社会和底层民众的审美意识,但二者在对历史真实的依赖和改造程度上迥异,对主题的提炼与集中程度不同,对作品的驾驭和艺术处理也不同,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制约着作品的思想力度,编写方法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创作理念决定着作品的风格特点。前者进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行列,而后者没有取得这样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作者写作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鲁枢元的《创作心理研究》为例,向读者展示创作心理研究作为文艺心理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探索创作主体的心理活动、揭示文艺创造过程的奥秘方面无可替代,可卓有成效地解析文艺发生、生成的整个过程,与仅重因果两端的弗洛伊德、荣格、莫洛亚、埃德尔等人的研究相比,鲁枢元关于文艺内在过程的探索具有开创性的独到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以实务虚角度看《红楼梦》中贾府"四春"的悲剧命运,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她们的凄惨遭际展现给读者,更是要通过所塑造的"四春"形象的悲惨结局来替自己的同胞姐妹鸣不平,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妇女无论有怎样高深的德才,都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剧根源,同时也含蕴出罪恶的封建社会是吞噬美的豺狼。在"四春"形象的塑造中,作者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圆形人物"笔法和"原型本真"的创作原则相得益彰。同时,通过环境描写以展示人物风韵的技法,通过对比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的卓绝功力,这种技能烘染出生活的立体感和鲜活感,不但描写得不露痕迹,而且描写得妙理深藏。  相似文献   

16.
文艺想象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审美心理的最重要特征,是创作者与接受者感情交融的中介,是沟通感性因素和理解因素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悲悼》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金锁记》是中国近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这两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这两部作品的结尾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格调。文章从人物性格的不同、创作主体的不同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形成结尾不同格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呼兰河传》和《边城》是两篇具有民俗特色的现代小说。无论是萧红对东北呼兰农村沉滞、落后社会的现实描写,还是沈从文对湘西社会优美、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浪漫抒情,他们均以独特的民俗视角,选择截然不同的民俗事项进行描写,直视国民精神领域,不仅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而且都较好地实现了各自的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李达十分重视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毛泽东1942年所写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和李达1951年所写的《怎样学习党史?》,对于党史学习的原因与意义、态度及方法、主体和对象等问题进行了阐释,深刻地体现了他们的党史学习观。  相似文献   

20.
《连升三级》是王冬青为高甲戏创作的丑行剧目。该剧通过胸无点墨的地主公子贾福古在官场上的神奇遭际,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杰出的讽刺艺术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文革”期间,该剧被定性为“黑戏毒草”,遭到不公对待。“文革”结束后,该剧得以重排演出,成为高甲戏的艺术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