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江南吴地早期的佛教工艺美术品主要以铜镜和魂瓶为大宗,在造型及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它反映了佛教在早期的吴地民间传播过程中的地域特征。同时,佛教像在铜镜和魂瓶上的装饰运用,成为当时的汉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和的一个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2.
佛教的传入,对六朝的各种艺术样式,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小说更不例外.佛教徒借助小说这一形式,将佛教思想更好地普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释氏辅教之书"作为首批直接在佛教影响下产生并为之服务的文学,虽然在内容和题材上略显单调,但它的四大叙事类型如观音灵验、魂游地府警戒世人、复仇主题、因果轮回等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却是相当明显的.作为小说史上的一个特定类型,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从叙事类型的角度来研究这批早期小说的情节模式、叙事艺术等小说特质,则有利于考察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铜镜数量多种类杂,该时期是我国铜镜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春秋战国铜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时期的铜镜形状和结构奠定了以后铜镜的基础;铜镜组图以及各种花纹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铜镜的繁荣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汉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早期流传于藏区的主要外来佛教造像艺术的风格特征进行了简要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早期藏式佛教雕塑风格的形成原因及造像样式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湘涛 《大自然》2013,(5):14-16
远古时期,人们只能以水照面,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我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此后铜镜被人们使用了近4000年,在汉唐达到高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的出现和普及,铜镜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铜镜,又称青铜镜,一般为圆形或方形,正面磨砺光亮用以照面,背面铸以铭文及纹饰图案。背面的装饰普遍采用线条式或浮雕式表现手法,布局规矩,其纹饰内容十分丰富,往往涉及多种几何图形、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或祈愿祝福等,有些铜镜做工极为精美,甚至可与画作媲美。铸造精致、形态美观、纹饰华丽、铭文丰富的铜镜,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古代铜镜的纹饰中,有关动物与神兽的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列仙传》被后母奉为道教早期经典作品,是一部道教辅教之书,但是其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发展是道教产生的催化剂,道教经典中出现大量的佛教用语,《列仙传》中也出现了佛教用语。《列仙传》中“积火自烧”、仙人奇相均受到佛教的影响;《列仙传》中孔雀形象是印度的舶来品;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对《列仙传》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考古界和美术界都对汉唐铜镜十分重视,这方面的著录及文献资料堪称丰富,而对于金代的铜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高峰是汉唐,而到了金时又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以从金代铜镜的研究上折射出金一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民俗的若干问题,特别是通过它的纹饰和铭文所反映出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早已远远超出了铜镜本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和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对于北方民族文化艺术研究的拓展无疑提供了更多的实用史料。  相似文献   

8.
古铜镜的X射线物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镜是我国古代制作的一种青铜合金器物。其历史悠久、工艺精致、数量品种繁多,长期以来,一直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铜镜中,尤以具有特殊表面的“黑漆古”、“瓜皮绿”等品种最为珍贵,它们的结构和耐腐蚀机理至今仍是考古研究的难题之一。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研究古铜镜,在比较不同类型铜镜表面结构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果。这一工作不仅可为探明“黑漆古”等类铜镜耐腐蚀机理奠定基础,而且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传统考古方法与实验室考古技术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唐前志怪小说中以人为中心的幻化主题,通过幻化形式的三个层面:肢解型幻化、人的异形化及离魂化生,揭示它们各自产生于神话、方术道教及佛教的文化土壤,跟踪这种文化形式在中国小说志怪一脉的承续  相似文献   

10.
“异僧”类小说是《太平广记》佛教类目统属下的一类小说,主要表现异僧奇异的神通和操守。以巫咒术为主的神通和犯戒行为的操守都与佛教精神相悖逆,异僧小说却大肆渲染。这是因为前者在信仰层面上张扬了佛教,有助干佛教影响的扩展;后者则在义学层面上以文学形式宣讲了佛教哲学本质,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洛阳历代出土铜镜、陶俑、三彩俑巧妙的造型艺术构思和精湛的工艺制作技术,从而展现了洛阳出土文物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汉唐铜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汉镜注重画面意境的体现、神韵的表达和视觉艺术语言的运用,在虚与实、有与无、似与不似的意象感悟中,展现了丰富的汉文化蕴藏;唐镜纹饰布局清新明朗,饱满丰腴,流畅华丽,其图式的完美性和特有的高浮雕技法,突破了此前的程式规范。可见,汉唐铜镜不乏亟待开采的艺术文化元素,若将其纹饰艺术内涵的研究纳入设计教学和艺术设计,将会有可观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洛阳偃师市先后有七个王朝建朝于此,建国后清理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古代墓葬,该文鉴选已出土的汉代至元代的一批选型新颖、制作精美、纹饰繁缛的铜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古代锡汞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是中国先民认识最早的几种金属之一,汞在春秋时期也开始使用,但锡汞齐最早大概于战国时期出现.炼丹术兴起以后,锡汞齐得到炼丹家较多研究与应用,被用于制造药银、炼制轻粉与粉霜、磨镜等用途.除此之外,锡汞齐还被用于医学补牙、手工业焊补铜器等.  相似文献   

15.
王莽即位后,对匈奴采取一系列错误政策。首先是更改匈奴名号,其次是分封匈奴十五位单于。简牍中不仅记载了这两件事情,而且还补充了非常重要的细节。  相似文献   

16.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虞常等中原人口在匈奴社会里的实况,诺颜乌拉墓葬中出土的实物皆说明:两汉时期在匈奴地区匈汉人民之间。不存在相互敌对的思想意识。匈奴南下入塞“寇盗”中原边郡是不争的事实,但其目的是为生存而获取经济物资。匈汉争夺只是发生在局部的、暂时的现象,双方关系的主流是和平相处、互通有无。  相似文献   

18.
受善恶果报观影响,我国古代小说多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尤其在明清小说中更是如此。大多明清小说比较直露地宣扬善恶果报观,而《儒林外史》却表现得相对"冷静",甚至还有嘲讽的文笔。这反映了吴敬梓较为复杂的创作心理: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盛行的民俗文化影响,不自觉地在文中体现着劝善惩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持批判态度,对善恶果报观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怀疑与嘲讽。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匈奴是雄踞北方的重要民族。在这一时期曾出现了三次匈奴归降的浪潮,汉王朝审时度势,正确决策,采取设立五属国、度辽营、使匈奴中郎将等措施安置和治理归附的匈奴民族。这些措施是汉朝最终战胜匈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促进了汉、匈民族间的融合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