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6-CySeCD的合成及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环糊精为酶模型,合成了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抗氧化模拟物6A,6A'-环己胺基-6B,6B'二硒桥联-β-环糊精(6-CySeCD).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NMR和X光电子能谱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模拟物的稳态动力学表现出米氏动力学特征,其催化机制可能与天然酶遵循相同的乒乓机制,催化GSH还原H2O2的GPx活力为7.9U/μmol,比Ebselen(0.99 U/μmol)高7.9倍,比6-SeCD(4.2 U/μmol)高1.8倍,即环己胺定向引入增强了其活力.  相似文献   

2.
从原筛选的产酶菌株CW2出发, 经多次紫外诱变、 初筛和复筛后, 获得了变异菌株CW2M3, 其产酶水平为原菌株的332.7%, 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薄层层析证明,CW2M3分泌的新型淀粉酶能有效地催化淀粉降解产生异麦芽低聚糖, 产物主要包括异麦芽糖、 潘糖、 异麦芽三糖等. 用正交法结合薄层层析法确定了各因素对CW2M3产酶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培养温度是显著因素,CW2M3的最适产酶条件为: 用牛肉膏培养基(牛肉膏0.7%、 蛋白胨0.7%、 NaCl 0.5%、 pH 7.0)培养, 温度40 ℃, 时间12 h. 用该酶催化淀粉转化为异麦芽低聚糖时, 酶促反应时间和温度均是显著影响因素, 酶催化淀粉降解的最适条件为: 温度65 ℃, 酶促反应1.0 h, 体系pH为7.0.  相似文献   

3.
用室内培养法对银中杨 玉簪落叶与草坪碎屑混料进行好氧腐解, 在不同温度和含水率下分析二者对混料腐解过程中水溶性物质、 可提取腐殖酸、 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碳质量比(WSOC, wC(HE),wC(HA),wC(Hu))、 胡敏酸(HA)碱溶液E4/E6及胡富比(wC(HA)/wC(FA))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混料腐解过程 中, 不同温度均可使HA分子结构在培养结束后趋于简单, C(Hu)可被有效矿化; 培养温度越高, wC(HA)/wC(FA)的降低程度越大;  在不同含水率下, C(Hu)均可有效矿化分解.  相似文献   

4.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不同离子强度(c(NaNO3)=0.01~1.0 mol/L)条件下, 针铁矿和δ-MnO2吸附Cu2+前后表面羟基结构及其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表面游离羟基参与了针铁矿和δ-MnO2对Cu2+的吸附, 其Fe-O-(H)和Mn-O-(H)结构中的H+被Cu2+取代, 转变为Fe-O-
(Cu)和Mn-O-(Cu); 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 NaNO3的NO-3能以-NO2的形式参与吸附反应并缔结在两种氧化物表面; δ-MnO2吸附Cu2+后特征吸收峰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针铁矿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铜基催化利在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反应中的稳定性,制备Cu/ZnO和Pd/WO3/ZRO2混合催化剂采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N2吸附技术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能、酸性进行表征。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Cu/ZnO-Pd/WO3/ZrO2混合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Pd/WO3/ZrO2可降低Cu/ZnO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混合催化剂催化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的稳定性与WO3/ZrO2的酸密度有顺变关系,WO3/ZrO3的酸密度越高,所构成的混合催化剂稳定性越好;均匀混合的Cu/ZnO-Pd/WO3/ZrO2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反应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 在3-21G基组水平上优化气相S型苯丙氨酸(S-Phe)手性对映体的几何构型, 计算Phe分子轨道波函数及片段轨道间的电荷分解分析(CDA), 并给出片段COOH,C6H5和NH2形成过程中片段间的轨道相互作用图. 结果表明: 片段COOH,C6H5和NH2基于CDA的ri项最大正值分别为r19,r17和r15, 即分子轨道的形成导致占据片段轨道的电子向交叠区域转移; 片段COOH和NH2基于CDA的ri项最大负值分别为r44和r35, 即分子轨道的形成导致片段间占据片段轨道的电子从交叠区域移走.  相似文献   

7.
考察不同剂量的H2O2作用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后, 细胞脂质过氧化、 存活率、 DNA片段化的变化情况, 并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模拟物6A,6B-环己胺-6A′,6B′-硒桥联-β-CD(6-CySeCD)抗H2O2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的能力. 结果表明: H2O2对NIH3T3细胞有严重损伤; 6-CySeCD能有效保护细胞, 防止紫外线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图L(d,1,1)-标号的一般性质. 对一般图G, 给出了构造L(d,1,1)-标号的一个算法, 证明了λd,1,1(G)≤Δ32+dΔ. 对最大度Δ的树T, 证明了d+Δ-1≤λd,1,1(T)≤d+2Δ-2, 并且式中的上界与下界都是可达的. 此外, 对于两类特殊的树图: 拟正则树TΔ及正则毛毛虫Catn, 给出了确切的L(d,1,1)-标号数, 其中d≥2.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一种新型还原型钼磷酸盐: [Ni(phen) 32[Ni(PO4)2(H2PO4)6(OH)6(MoO2)12](phen: 邻菲啰啉),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404 2(3) nm, b=1.405 0(3) nm, c=1.408 2(3) nm, α=74.53(3)°, β=74.72(3)°,γ=74.81(3)°, V=2.527 6(9) nm3, Z=1, R1=0.076 2, wR2=0.168 6.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纺丝法与溶胶 凝胶技术, 制备PVP/Sr(OOCCH3)2·0.5H2OC15H21FeO6复合纳米纤维, 热处理后得到了SrFeO3-δ纳/微米纤维,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磁强计(SQUID)研究纤维样品的晶体结构、 微观形貌及其磁性. 实验结果表明: PVP/Sr(OOCCH3)2·0.5H2OC15H21FeO6复合纤维表面光滑, 长直连续, 平均直径约为500 nm; 在空气气氛下, 经800 ℃焙烧2 h后得到的SrFeO3-δ纳/微米纤维均为较纯的立方钙钛矿型结构, 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2 nm, 纤维直径为260~480 nm, 平均直径约为400 nm, 具有较大长径比; 当温度为175 ℃时, SrFeO3-δ纤维样品的磁化率有极大值, 磁性纳米效应的影响及SrFeO3-δ中螺旋反铁磁有序性、 顺磁性和铁磁性的共同作用使得纤维样品与块体样品的磁学性能不同, 其Neel温度与Curie温度均升高.  相似文献   

11.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稀土掺杂的Li6(La2Ca)Nb2O12∶Mn4+远红色发光荧光粉, 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谱技术研究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在Li6(La2Ca)Nb2O12∶Mn4+的荧光光谱中, 以327,494 nm为中心出现2个宽激发带, 在700 nm远红光区出现Mn4+2Eg4A2g跃迁发射峰, 其活化能ΔE=0.437 eV, 即该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用水热法合成一个层状无机-有机杂化硒钒酸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4293(2)nm,b=0.92867(3)nm,c=0.97095(2)nm,α=97.037(2)°,β=110.806(2)°,γ=98.385(2)°,V=0.6903(3)nm3,Z=2,R1=0.0225,wR2=0.0693;该化合物具有层状结构,由{V6Se2O25}八元环、{V4Se2O19}六元环和{V2Se2O13}四元环交替排列构成,并通过2,2′-联吡啶分子面与面之间的π-π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室温下显示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Li1.18Ni0.15Co0.15Mn0.52O2, 并对其进行Cu3(PO4)2表面修饰. 用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测试样品的表面形貌, 并对样品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结果表明: Cu3(PO4)2均匀包覆在材料表面, 以非晶态存在, 修饰后Li+在过渡金属层中的有序排列被破坏; 表面修饰后富锂材料的首圈库仑效率由77%提高至94%; 表面修饰前后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均为244 mA·h/g, 100圈循环后经Cu3(PO4)2表面修饰的富锂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203 mA·h/g, 容量保持率为83%; 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在3.0,2.7 V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 相对应在充放电曲线出现新平台; Cu3(PO4)2修饰后富锂层状正极材料的阻抗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4.
以烟酰胺、 对硝基苯肼和丙酮酸乙酯等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地拉韦啶(C23H32N6O4S),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表征其结构,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P212121空间群; 晶体学数据为: a=1.096 9(4)nm, b=1.152 5(4)nm, c=1.951 0(7)nm, α=90°, β= 90°, γ=90°, V=2.468 5(15)nm3, Mr=488.61, Z=4, Dc=1.315 g/cm3, λ=0.071 073 nm, μ=0.172 mm-1, F(000)=1 040, R=0.040 7, wR=0.090 5; 共收集14 875个衍射点, 其中4 851个为独立衍射点(Rint=0.040 7), 在I>2σ(I)时可观察到4 099个衍射点.  相似文献   

15.
以邻苯二甲酸(1,2-H2BDC)和二-吡啶-(3,2-a: 2′,3′-c)-吩嗪(Dppz)为混合配体,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Cd2(Dppz)4(1,2-BDC)2]·4H2O, 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2496 17(10) nm, b=1.715 96(10) nm, c=1.822 32(8) nm, β=96.293(1)°, V=7.758 6(6) nm3, Z=4, R1=0.045 6, wR2=0.093 9. 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室温下显示出较强的蓝色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一种柔性的N,N′-双(3-吡啶)己二酰胺(L)和邻苯二甲酸(H2BDC)为混合有机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技术自组装制备一种新的多孔钴配合物[Co(L)1.5(BDC)(H2O)3]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7 87(10)nm,b=1.213 82(11)nm,c=1.429 40(13)nm,α=72.788(2)°,β=75.235(2)°,γ=72.127(2)°,V=1.703 3(3)nm3,Mr=575.43,Z=2,Dcal=1.122g/cm3,μ=0.549 mm-1,F(000)=598,S=1.064,R1=0.054 3,ωR2=0.151 8;配合物中金属钴离子通过双齿的L配体连接形成[Co(L)1.5]2n+n一维链结构,羧酸配体BDC以单齿配位模式悬挂在链的两侧,一维链间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包含大孔结构的三维超分子网络;该多孔钴配合物在紫外光作用下对有机染料分子亚甲基蓝和刚果红有明显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Fe(Ⅲ)配位超分子配合物:  [Fe(phen)3][Fe(ox)3]·KOH·6H2O(1), [Fe(en)2(ox)][Fe(en)(ox)2]·2H2O(2), K3(glycol)·(Fe0.2Cr0.8)(ox)3(3)(phen=邻二氮杂菲, en=乙二胺, ox=草酸).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测定了它们在4.5~300 K的变温磁化率.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区配合物1~3均表现出弱的反铁磁性质, 其中配合物2的反铁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批式和土壤培养实验考察拉恩氏菌LRP3对Zn的磷酸盐矿物诱导及其在Zn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并进行X射线衍射、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及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 菌株LRP3对Zn2+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120 mg/L; 对溶液中Zn2+的去除率为菌体细胞(97.4%)>发酵液(88.2%)>无菌发酵液(81.6%); 菌株LRP3的发酵液可通过生物矿化作用诱导形成结晶良好的立方体状Zn2(OH)PO3矿物晶体; 菌株LRP3的发酵液加入土壤后可快速降低DTPA-Zn的质量比, 培养5 d后DTPA-Zn的质量比平均下降784%, 培养6 d后土壤中Zn的弱酸提取态和可氧化态的质量比分别下降72.5%和562%, 可还原态和残渣态的质量比分别增加85.1%和14.8%. 因此, 菌株LRP3对Zn2+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附能力, 可通过降解植酸释放磷酸根, 进一步诱导形成碱式磷酸锌矿物晶体, 从而降低土壤中Zn的生物有效性, 可用于Zn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