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企业等主体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和市场化应用而开展的多元合作活动.通过对清华大学校企协同研发的脑起搏器这一"产学研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清华大学在校企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规律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够从研究分析中为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3.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4.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高校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组织建设应由目标协同建设、操作协同建设和管理协同建设三个部分构成,并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跨学科建设等方式,为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教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11计划"提出以来,高校协同创新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丰富,不仅理论上提出了很多新理念,而且在实践上也挖掘了一系列协同创新案例。高校应结合当前学术成果,从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内涵、体制机制、国际比较与相关借鉴、面临问题及其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晰当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与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高校协同创新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科学、高效与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的深入认知,纠正了现实认识偏差,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运行机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由政府、高校、企业、大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复杂系统,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高低反映了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运行程度.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揭示实证结果背后隐含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提升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知识经济的到来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创新的作用日益显著。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战略实施的主体,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可作为空间。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协同创新战略成为科技园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新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兴起,为产学研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刺激了科技园区与地方高校等协同合作与创新。但是协同创新也表现出主体协同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与产业链脱节、协同创新机制障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其协同创新状况分析总结,对协同创新表现出的问题提供整改建议,以期为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创业学院的成立恰逢其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各类支撑平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家又提出了"要打造‘双创’升级版"这一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将面临对协同创新的认识方面、缺乏领军人物、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滞后等困难。地方高校应加强统筹规划,精心培育领军人物,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两校一所")联合举行"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首个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育的协同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协同创新的基础是合作,其核心是合作收益分配,而合作收益分配是由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机制决定的。通过对高校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构建新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机制,优化合作收益分配,以实现高校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1日上午,由我校牵头组建的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首届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初由我校与相关高校、企业签约联合成立,它对发展壮大我省客车及特种车辆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培养我省客车及特种车辆产业高层次人才,提升我省客车与特种车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将针对我省客车与特种车辆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展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与行业发展需要,扎实开展协同创新,促进实质性研究和实体化运行。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协同创新的理论指导,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与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调研美日欧等国高校协同创新推进举措发现,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经验主要表现为:高校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应用一体化,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科技中介机构为协同创新成果产业化注入活力,参与各方共建成熟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等。借鉴国外高校相关经验,完善师生参与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引导、加快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将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索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新建本科高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构建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简政放权,着重增强学院教学管理自主权,增强管理制度的弹性,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控体系与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学校统筹协调、学院管理为主、师生自主发展、类型多样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省高校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本文从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入手,分析了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更新办学理念、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沿线各国科技协同创新深度合作、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方面提出河南高校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政府预算管理》作为财税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现出教学模式由知识传递转向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由固化守旧转向动态化、教学方法由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学习、教学考核由单一途径转向多元形态等诉求。由此,应引入MIMPS教学理念,紧跟"互联网+"发展节奏,提升参与"感"与"度",关注教与学双面效果等,搞好教学范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正>为响应国家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11月9日,由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与我校联合举办的"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各界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与研究的5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聚焦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论坛讨论了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环境与路径、文化科技与智慧城市建设、两岸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