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构建布鲁氏菌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采用PCR方法分别从亲本株16 M上扩增omp31基因的侧翼看序列及枯草芽孢杆菌SacB基因,并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相连并测序,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分别将其连入自杀载体pGEM-7zf+,获得亚克隆pGEM-7zf+-Δomp31-SacB。将所构建好的自杀载体通过电转化入布鲁氏菌16M感受态细胞中,经2次同源重组后筛选出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并对获得缺失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布鲁氏菌16MΔomp31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本研究为今后研究布鲁氏菌抗凋亡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用PCR法对于布鲁氏菌的鉴定诊断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同时研究如何快速实现定量荧光PCR检测,以及对组装PCR试剂盒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常规鉴定,提取试验样本DNA,设计引物。结果:柯氏染色实验后,样本呈红色;在PCR分型方面,野毒株与疫苗株以及标准株共为15种,阴性没有表现出扩增片段。菌种包括了猪种、羊附睾种、羊种以及牛种,阴性没有表现出扩增片段;牛Ⅲ型以及羊Ⅱ型无特异性表现,牛Ⅰ型菌为野毒株。结论:PCR可以有效预防实验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被菌株感染,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西昌学院北校区养鱼池的底泥中富集分离得到一株光合细菌,该菌株厌氧培养物为红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繁殖方式为二均分裂。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鉴定为该菌株属于红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4.
从河道滞水和淤泥中分离出的光合细菌的纯培养物,根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鉴定为荚硫菌属(Thicapsa)的桃红荚硫菌(Thiocapst Toseopersicina)。该菌株可氧化H2S生成硫粒贮存于细胞内,能够利用多种小分子有机酸,具有在光照厌氧和黑暗好匀可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从保定市护城河及白洋淀底泥中富集分离出6株光合细菌,分别编号为PSB-1、PSB-2A、PSB-2B、PSB-3、PSB-4、PSB-5.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试验,以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为依据,鉴定认为PSB-1、PSB-2B、PSB-3、PSB-5属于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成员,PSB-2A属于红细菌属(Rhodobacter)的成员,PSB-4属于蓝细菌(Cyanobacteria). 相似文献
7.
一株产生几丁质酶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草原毛虫的尸体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较高活性几丁质酶的细菌,该菌所产生的几丁质酶可抑制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对防治蝗虫具增效作用。经鉴定确认,该菌属肠杆菌属,是产气肠杆菌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8.
从绵羊瘤胃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细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基因型的鉴定,鉴定为肠球菌属的一个种,其16S rDNA序列(1480 bp)在NCBI中的登录号为EU106047,并将所测得的序列用Clustal W软件按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了16S rDNA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解圈法初筛和液体发酵法复筛从土壤中分离出4株降解半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细菌并依据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等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4株菌均为芽孢杆菌,并经液发酵测定了酶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在窖泥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试验从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发酵窖池窖泥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细菌。经菌落特征观察和镜检后,由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Bacillus cereus/thuringiensis B(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 相似文献
11.
12.
从内蒙古某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分解尿素的产氨细菌(命名为JAT-1),革兰氏阴性,菌落表面平整湿润,乳白色,短杆状.菌体尺寸为0.2~0.4μm×1.5~2.0μm.结合16S r DNA测定和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与Providencia Sp.Sam 130-9A同源性高达99%.对其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AT-1以10 g·L-1柠檬酸钠作为碳源,20 g·L-1尿素作为氮源,最佳生长p H值范围为8.0~9.5,最佳初始接种浓度20%.采用该细菌进行碱性铜矿摇瓶浸出实验,144 h后铜浸出率可达42.38%,表明该菌株具有应用于碱性铜矿浸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为控制熟制鲍鱼残留的细菌污染,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技术对烘制加工后鲍鱼中残留的主要菌群进行分离,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分析和16S rDNA序列比对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残留在烘制加工后鲍鱼的主要菌群有希瓦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库特氏杆菌属、海洋类香菌、蜡样芽抱杆菌、肠杆菌属、彭氏变形杆菌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对铜绿微囊藻有溶藻活性的菌株,采用试管法筛选溶藻效果好的细菌,显微观察高效溶藻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对其热稳定性、耐酸碱能力及紫外稳定性进行考察,并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溶藻菌种类。共筛选获得7株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其中F15菌株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最好。菌株F15的溶藻活性物质为胞外产物,当其生长到对数期时,其胞外产物的溶藻效果达到最大,按体积比1∶6将其加入藻液,培养3 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55%以上。该溶藻活性产物对加热、酸碱及紫外线处理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F15菌株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ATCC 14579同源性最高,达99%,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F15菌株溶藻效果好,稳定性高,具有开发成生物控藻菌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羊蹄(Radix Rumicis Japonici)根中分离到1株对小麦赤霉(Fusarium graminea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芽孢杆菌H-g.通过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subsp H-g. 相似文献
17.
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方法,通过与GenBank库中已递交的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对分离自发病鳗鲡(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的30株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可大致分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7个菌属.分析认为,部分分离菌株可能是引起鳗鲡病害的疑似致病性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的内生细菌菌株CICC 10594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的微生物多相分类鉴定技术,对CICC 10594的分类地位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CICC10594为阴沟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产甘油酵母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极端微生物资源开发,从川西北高寒草地野生花粉中分离耐高渗的酵母菌株,通过采用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分离出的3株编号为SCU-1、SCU-2、SCU-3的酵母菌株进行鉴定,初步鉴定3个菌株为:粉状毕赤酵母(Pichia farinosa)、克鲁丝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uisiae),通过对3株酵母菌株的产甘油鉴定结果显示,耐高渗粉状毕赤酵母可通过产生甘油适应外界渗透压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从罗氏海盘车(Aster rollestoni Bell)的胃、幽门盲囊和生殖腺内共分离到20株菌株.其中从其胃中分离到14株,幽门盲囊中分离到5株,生殖腺中分离到1株.根据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初步认定海星胃中的W1^#、幽门盲囊中的Y1^#以及生殖腺中的S1^#为同一菌株,另外海星胃中的两株菌株(W13^#、W2^#)分别与幽门盲囊中的两株菌株(Y3^#、Y4^#)相同.所得菌株中只有一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余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实验表明海星内生细菌中有62.5%的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