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点击     
<正>中国成功发射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2016年12月22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这颗碳卫星将使中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且仍呈上升趋势。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的研究。据相关研发人员介绍,此次发射的科学实验卫星重约620千克,在太阳  相似文献   

2.
正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给世界增添更多绿色,但这没什么值得庆祝的。"全球变绿"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不是吗?植物生长需要二氧化碳,目前每年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400亿吨。一些小型研究表明,人类实际上正在促进全球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增加。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环境科学家埃利奥特·坎贝尔(Elliot Campbell)和他的同事2017年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得出一个数据。他们的结论是:与  相似文献   

3.
<正>气候科学家发现,自21世纪初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了全球光合作用速度加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从大气或水中吸收二氧化碳,这个过程被称为“初级生产”。随着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增加,这一过程的速度会加快。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氧化碳施肥效应”。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量化了全球陆地植物的二氧化碳施肥效应。该团队从全世界68个地点——包括农田、草地和森林收集了数据,测量了2001年至2014年间植物正上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比目前上升大约40%。如果这一预测无误,那么农作物到时候会受到何种影响呢?为了调查这个问题,全球多地的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发现,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豌豆和大豆的铁、锌含量都会下降,而铁、锌缺乏症已经影响到全球至少20亿人。此外,小麦和水稻的蛋白质含量也会明显下降。不过,在更高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5.
解决全球变暖的预测难题 早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就意识到全球平均气温在逐步升高,也即全球变暖问题.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引发的.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真锅淑郎和他的同事理查德·韦瑟尔德利用物理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难题.他们建立了辐射对流平衡模...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人们所熟知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都是强调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而最新一项华人科学家领导的研究成果显示,地球从中世纪(约公元476年—1453年)就已经开始了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这一发现对现有的全球变暖理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恐龙知多少     
恐龙为什么能长这么大? 以下是科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推论. 在中生代时期,也就是从距今2.5亿年的三叠纪开始,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白垩纪为止,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如今要高得多,这就意味着那时的全球气候比现在要热得多(如果你经常关注全球变暧的话题,就会知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甲烷捕获的热量是二氧化碳的80倍,因此先消除它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时间用于减少其他排放。在人类对抗气候变化的战斗中,二氧化碳得到了比其他任何温室气体都更多的关注。这并不奇怪,它是全球变暖的最大驱动因素,现在排放的每一克二氧化碳都将存在几个世纪。不过减少甲烷排放对于解决气候问题同样至关重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近的报告也阐述了这一点。甲烷反射红外光的能力远强于二氧化碳,其温室效应自然也更强,但它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不长;现在任何大幅减少甲烷排放的行动都可以帮助正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我们多争取一点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科考队员在2016年深海热液航次中,于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这是全球在自然界里的首次发现。近日,科学家分析认为,此次观测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气和有机组分,为生命起源以及初始有机质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启示。生物学研究表明,超嗜热菌很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共同祖先,因此热液系统一直被认为与生命起源密切相关。而此次发现的超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告诉我的孩子,赶快去看海、去看珊瑚吧,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可能不复存在。”——一位海洋科学家的话①海洋越来越酸就在人们密切关注“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近年来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②海洋生物将失去它们的外壳和骨骼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这对于珊瑚等海洋生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们面临失去外壳和骨骼的灭顶之灾。③我们能够埋葬二氧化碳吗?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液态二氧化碳湖泊,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新思路——把二氧化碳埋到深海里去。来自远洋科考船的不祥之兆几年前,美国女生物学家维柯多亚登上一艘前往北太平洋海域的考察船,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种名叫“尖菱蝶螺”的小型海洋生物。“尖菱蝶螺”是一种翼足类浮游动物,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包裹身体的外壳不足1厘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全球气候变暖的声讨声中,二氧化碳成了罪魁祸首,就是说地球有如焖在一个玻璃花房中,温度将逐渐增高。据说到下个世纪初,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2~C。这意味着南北极的冰山会融化一部分,海平面将升高,一批沿海城市将陷于汪洋之中。  相似文献   

12.
前沿     
正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人类诞生以来最高值新研究显示,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出现了更进一步令人不安的迹象: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了人类诞生以来的最高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15ppm,即每100万单位中有415单位的二氧化碳。科学家们警告称,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以及各类生物的生存构成显著威胁,估计全球有超过100万种生物将由于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地球温暖化对环境的影响,姑且不论其评价的真伪,但其作为对人类命运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已引起全球舆论的关注,因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地球温暖化问题令人十分棘手,在这里人类本身既是祸首亦是受害者。现在只是耸人听闻地提出了这一问题,而尚无确凿的关于此方面的科学根据。从研究气候变迁的角度来看“只有在掌握弄清了过去的气候变动原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预测未来的气候。“人们担心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会引起气候的温暖化。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正在增加。然而甲烷的浓度也在大气中日益增加,似乎与前者同样成为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目前甲烷在大气中的含量为1.66ppm,增加率每年为1.7%,这一现象得到认定则是最近的事。但是,这种现象起源于何时呢?  相似文献   

15.
虽然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我们仍每天将成吨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最近,在德国弗赖堡材料研究中心,化学教授因高·克罗新(Ingo Krossing)博士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开发了一套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生产甲醇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5,(1):6-6
科学家最近指出,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正在不断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要比以前预想的快。从2002年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年上升一百万分之二,而气象学家此前预计的数字是一百万分之一点五。这一上升趋势在全球各地的大气观测中都已得到证实,但科学家现在仍未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航空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比例为2%,并有上升趋势。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成了航空技术开发的新热点。2009年7月7日,全球首架使用燃料电池驱动的有人驾驶飞机在德国北部城市汉堡试飞成功。这是航空业在减排放领域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除了二氧化碳以外,更有痕量气体在增加。它们象二氧化碳一样对全球气候起着明显的影响。这个看法是四位科学家在即将问世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还说,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痕量气体能长此以往地持续起着“暖房”作用,比二氧化碳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文将发表在今年六月号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这些痕量气体在今后40到50年里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要超过二氧化碳的两倍或三倍。”其中一位作者R.J.西塞尔朗这样说的。他目前是美国国家大气研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也是植物的“食物”,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提升,我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天气越来越热。然而,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这再次警示人们,一定要遵守“京都议定书”,努力在工业生产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祸害一:食物营养降低为什么蔬菜、水果和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而这些食物的味道却越来越淡?这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系。对植物来说,日子从来没有这么好过。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将数…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气象组织于8月份发布公报:今年1月至6月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16年正在成为史上最热年。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全球平均气温超过19世纪末段、前工业化时代水平1.3℃,且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已连续14个月创新高。此外,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也早已超过了警示值400ppm,今年6月,这一数值达到近407ppm,超过去年同期4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